枣庄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形近字组词。

______   旬______  醋  ______   饺______

______  甸______  醒 ______   皎______

2、查字典,按要求填空。

1.“______画,第3笔的笔画名称是 _______的意思是_________,它的反义词是_______

2.“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__________结构的字,第七画的笔画名称是 _________

3、填空  

(1)这半个学期,从我们所学的课文中,我们了解了中华民族的一些民俗、民居,如客家的民居是________住宅,傣家居住的是________  , 维吾尔民族喜欢________等。  

(2)通过学习课文,我明白了《匆匆》的意思是________。  

(3)《桃花心木》这篇课文里的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的原因是________。  

(4)我们认识了中国革命的先驱________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________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________。明白了今天幸福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所以我们________。  

(5)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一人虽听之,________  , ________。

4、比较下面字的不同,再分别组词。

萍( ) 番( ) 傅( ) 济( )

苹( ) 翻( ) 缚( ) 挤( )

袁( ) 届( ) 肠( ) 梆( ) 娟( )

猿( ) 屉( ) 汤( ) 绑( ) 涓( )

 

5、填一填。

(1)“漫”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可组词( )

“漫”字在字典里的意思有:①水过满,向外流;②到处都是;③不受约束,随便。

(2)“我不经心地一脚把马鞍踢下楼去。”这句话中“漫”字的意思是( )

(3)“瞧,盆子里的水出来了。”这句话中“漫”字的意思是( );剩下一个义项可以组词为( )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诗词阅读。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________时节,表现了强烈的____之情。

2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词的上片,一个“____”字直接道出了作者的设想: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与自己同住。词的下片,通过黄鹂“____”,写出了春天已过,初夏已来。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____之情。

3这首词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

____________

4这首词的下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和美丽悠长的情味,请对此进行阐述。

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唐)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

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

幽人应未眠。

(注释)①幽人:隐士。

1“怀君属秋夜”中“属”的意思是(  )

A.适逢 B.属于 C.家属

2“空山松子落”运用了_______的写作手法,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______的情怀。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再按要求答题。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应屐齿印苍苔: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扣柴扉久不开:__________________

【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

B.这是一首无法成游却胜于成游的别具—格的记游诗。

C.这首诗写诗人兴致很高地去拜访园的主人。却吃了个闭门羹,所以情绪低落。

【3】说一说:“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给了你什么样的哲理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短文《正月十五棒棒会》后回答问题。(18分)

正月十五棒棒会,是家乡纳西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据说棒棒会是交流竹木农具的盛会。热闹非凡,地方特色很浓。

今年的正月十五,一大早我就跟着妈妈去逛街。只见街头巷尾满是人,满是棒,满是花。我一头扎进人群里,好奇地东张西望。人们穿着传统的节日盛装,脸上带着幸福的笑容,在各种摊前细细地欣赏着、寻找着自己所爱之物。

来到新街一带,好个棍棒的世界呀!长棍、短棒,粗中带细,细中有粗,扁的方的,长的短的,应有尽有;摊内有摊,摊外有摊,热闹极了。听妈妈说,正月十五是春节的结束,也是春播的开始,家中炊具、农具,哪一样也离不开棍棒。这不,满街的人有谁不在看棒,摸摸这根,看看滑不滑;压压那根,试试硬不硬;瞄瞄它,瞧瞧直不直;掂掂它,估估中不中。少的拿着两三根,多的扛着一大捆。笑着,走着,继续朝前张望着……

家乡古老的棒棒会,在党的民族自治政策的春风沐浴下,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活力。

(1)字音序是(  ),音节是(   ),部首是( )。除了文中的逛街,我还可以用字组成另外的词语:( )。(2分)

(2)文中我最喜欢的四字词语是:  

  (4分)

(3)请用   划出两句你最喜欢的句子,并写出喜欢的原因。(4分)

 

 

(4)人们是怎样仔细挑选棒的?请摘抄有关句子。(1分)

 

 

(5) 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

 

  (4分)

(6) 请写出你所知道的本地的一些传统节日的风俗。(3分)

 

 

 

10、课外阅读。

小音乐家扬科(节选)

从前,波兰有个孩子,叫扬科。他长得很瘦弱,脸黑黑的,淡黄色的头发直披到闪闪发光的眼睛上。

扬科的母亲是个短工,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会在哪里,好像寄居在人家屋檐下的燕子。扬科八岁就做了牧童。

扬科很爱音乐,无论走到哪里,他总能听到奏乐声。他到树林里采野果,回家来包里常常是空的,一个野果也没采到。他说:妈妈,树林里在奏乐呢,咦!咦!……”

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凡是乡村里能听到的一切响声,他都注意听着,他觉得都是音乐。堆草料的时候,他听到风吹得他的木杈呜呜作响,有一次他正听得出神,被监工看见了。监工解下腰带,狠狠地打了他一顿,要他永远记着。

大伙儿管他叫小音乐家扬科。春天来了,他常常跑到小河边去做笛子。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来,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干,甲虫嗡嗡地叫。扬科躺在河边静静地听着。

村上的更夫常常看见扬科悄悄地躲在村旅店的墙角下静听。旅店里有人在跳舞,有时候传出少女歌唱的声音。小提琴奏出轻快柔和的乐曲,大提琴用低沉的调子和着。小提琴的声音多么美妙啊!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只要让他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他也会很满足。

地主的仆人有一把小提琴,他常常在黄昏的时候拉。扬科多么想仔细地看看那把小提琴呀!他曾经悄悄地从草堆边爬过去,爬到食具间门前。门开着,小提琴就挂在正对门的墙上。扬科很想把它拿在手里,哪怕一次也好,至少可以让他瞧个清楚。

一天傍晚,食具间里一个人也没有。他躲在草堆后面,眼巴巴地望着墙上的小提琴,瘦小的身子悄悄地向着门口移动。

满分5 manfen5.com

扬科进了食具间,跪在小提琴前面,抬起头,望着心爱的小提琴。扬科不小心触动了琴弦。琴声惊动了管家,把他当小偷惩办。管家让更夫狠狠地打了他一顿,他像一只被抓住的小鸟,睁大了惊恐的眼睛。

……

小音乐家扬科睁着眼睛,眼珠已经

不再动了。白桦树“哗哗”地响,在扬科的头上不住地号叫。

1给加点字注音。

(   )   (   )   白(   )

2用“____”画出体现扬科内心活动的句子。通过这些句子可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  ”画出短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4短文中描写扬科“冒险”去看小提琴的语句并不多,但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动词中,可以看出扬科渴望仔细看一下那把小提琴的心情,反衬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中的扬科和凡卡有什么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是啊,莹儿,你也好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 愈是风欺雪压 花开得愈精神 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 最有灵魂 最有骨气的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给文中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2】文中连用四个“愈”字,写出了梅花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结合课文说说你对“气节”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认真阅读课文片段,按要求答题。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1月光下的夹竹桃可以引起许多幻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把月光下的夹竹桃幻想成了三种事物,分别是_______ 、________  ___。

3这一自然段第一句夹竹桃的妙处,是指课文上一自然段讲的夹竹桃________ 的特点,作用是承接上文广还不止于此的作用是_________ 。这一段的总起句是_________ 

13、课外4:

父亲的名片

父亲整天只知道干活,我便少了管教,成了小狗一条,整天上房爬坡,撵鸡赶狗,无所不为。这时,村里人每见父亲,总是笑着打趣:老三,你可养了个好儿子!父亲脸一红,摇头叹息:别提了,败家子,丢人现眼!言罢,还恭恭敬敬给人家递上一支烟。

上学后,依然顽性难改,有一回竟严重到请家长的地步。当那位戴着 瓶底 的老师见到父亲的老实相识 惊讶地险些把 瓶底 晃下来 您就是他的父亲 不像不像 您那宝贝儿子哪一点像您 把您的脸都丢尽了 打架 逃学 剪女孩的头发

我不记得是怎样回家的,但见父亲不言不语不吃饭时,才真正明白:我的好坏就代表着父亲的脸面,是父亲向外人展示的一张名片

汗与泪的付出,终有收获的时候。小学升初中,我全乡第一,初一、初二均全届第一,参加竞赛获二等奖。名片变了,父亲也变了。当父亲被请到颁奖大会上时,激动得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我就是这娃的爹。全场笑了,我也笑了。我终于成为父亲引以为豪的名片了,父亲也终于可以在众乡邻面前提起自己的儿子,可以在一片啧啧称赞声中坦然接过别人递过来的一支烟了。

【1】给文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①打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坦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汗与泪的付出,终有收获的时候。”这句话在文章的表述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

①因为付出了汗与泪的代价,总是会有收获的时候。

②因为付出了汗与泪的代价,终于有了收获成功和喜悦的时候。

③因为付出了汗与泪的代价,终于到了收获成功和喜悦的时候。

【4】文章中所说的“名片”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中找一句比喻句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有当“名片”的经历么?说说你的感受或看法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外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吐鲁番盆地

我国的旅游胜地——新疆吐鲁番盆地,它的最低点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

是我国最低的洼地,也是世界第二低地。它每年六月至八月气温均高于40摄氏度,最高可达47摄氏度,而地表温度则高达75摄氏度以上;加上平均每年要刮七十多次风,每次卷起漫天风沙,所以有“火洲”“风库”之称。

《西游记》中所描绘的“八百里火焰山”(其实只有一百公里长)横贯整个盆地,那殷红色的山石,褶皱的地貌,远远望去,真像跳动的火苗。在盛夏(猛烈  强烈)的阳光照耀下,满山像烧起了大火,热浪灼灼扑人。这里夏天人们每天都要洗澡,甚至一天要洗好多次。传说有位县长上任时正赶上大热天,公务(繁忙  忙碌),热汗擦了又流,洗了又淌。为了节省时间,他干脆坐到水缸里办公。有人来找县长,光听见声音不见人,回头一看,哟!他正赤条条地坐在水缸里看文呢!夏季去吐鲁番,半路上没有饭店也饿不着。( )带一些鸡蛋,不用找锅,不需生火,把鸡蛋往沙坑里一埋,很快( )可以吃上喷香的熟鸡蛋了。再配上随身携带的小菜和饮料,就是一顿十分(精致  别致)的野餐。

吐鲁番人植树造林,变沙漠、盆地为绿洲。在吐鲁番通往交河古城中间,有这样一条十五公里长的林阴路:两侧树分为三行,一行是钻天白杨,一行是桃树,一行是梨树。据说这是一位五十年代的县委书记领人栽的。他想让后人(   )有遮阳蔽日之处,(   )有解热止渴的桃梨。如今白杨已搭起绿色的通道,桃梨已开花结果。那些走得又热又渴的行人,惊喜地扑到这清凉的树阴下,大口地吃着酸甜解渴的水果的时候,该是多么感激这不知名的种树人啊!

大风、酷热考验了人,也锻炼了人,使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像金子一样耀眼、闪光。

1给下列词语中的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漫:A.不受约束,随便   B.广阔,长 C.到处都是

天风沙_______ 长夜_______ 无目的_______

2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3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吐鲁番人用_________的方法,来改造这儿的自然环境。在路边上栽种钻天白杨,可以________,栽种桃树、梨树,可以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吐鲁番人的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用两个事例来说明吐鲁番________的特点。这两个事例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老师说:“你今天放学之前必须完成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说:“今天晚上你和妈妈先吃饭,我有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婆问我:“你在干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强说:“老师,是我不对,您批评我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我不信你考了一百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春城无处不飞花。(仿写一个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大虫大吼一声。(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瓦蓝瓦蓝的天空飘着一朵朵美丽的白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太阳升起来了。(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这样的美景,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山川、田野和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播下的种子有什么理由不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没剩些什么。(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都认为《宝葫芦的秘密》这部动画片最好看。(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小树成长。

扩句(至少扩两处):

 

20、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改为双重否定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多姿多彩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六年中,我们认识了班里一个又一个“之最”同学。如:最胆小的××,最热心的××,最爱学习的××,最爱运动的××……请以“我班之最”为题,用一两件事例写一写这个同学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或品质。

要求:事例典型,叙述清楚、具体,突出人物特点或品质,感情真实,450 字左右。注意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