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将下列比喻句补充完整。
(1)黄河非常凶猛暴烈,像______________。
(2)芦苇开花了,芦花白白的,软软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无心插柳柳成荫。
(2)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___。
(3)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
(4)明明整天打游戏,莉莉劝说了他,他却不高兴了。此时,作为明明的朋友你会对他说:“______________。(选填上面的话)只有真心劝说你的人,才是你真正的好朋友。”
2、文学知识填空。
1.“诺贝尔奖”设立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五项奖金。
2.词一般分为_____和_____两部分。
3.世界杂交水稻的创始人是_____,他被誉为__________。
3、补全词语并选词填空。
万不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不同 ______________倒柜
阳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四海 司空______________
1.不到________,我是不会这样做的。
2.窗外________,鸟语花香,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3.大街上的车辆比往日少多了,平常________的堵车现象今日踪影全无。
4、根据情境填写合适的词语。
穿过一条huāng liáng( )的街道,我来到一条pì jìng( )的小路上,看到路旁的大树上两只小鸟yī wēi( )在一起取暖。忽然一阵冷风吹过,夹杂着猫的叫声,jīng huáng( )的鸟儿似乎jué chá( )到了危险,扑棱着翅膀飞向空中。
5、仿照下面两句的格式,发挥想象,再写出三个关于书的比喻句(字数可比例句略多)。
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①卧听萧萧②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③吾曹④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①衙斋:衙门里供职官居住之处。②萧萧:形容竹叶摇动声。③些小:这里指官职低微。④吾曹:我辈。
【1】关于这首诗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题于画作之上的题画诗。
B.郑板桥所作之画、所题之诗,均与风花雪月有关,是封建士大夫茶余酒后的消遣之资。
C.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关切和同情。
【2】诗人在衙斋听到萧萧的竹声时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古诗,完成练习。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生气:____________________
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抖擞: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希望上天能重用有用的人。
B. 诗人希望统治者能打破常规,重用人才。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1】请分析诗歌的三、四句是如何做到虚实结合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除了写春景外,还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
能给予就不贫穷
(1)教师节那天,一大群孩子争着给他送来了鲜花、卡片、千纸鹤……一张张小脸洋溢着快乐,好像过节的不是老师倒是他们。
(2)一张用硬纸做成的礼物很特别,硬纸上画着一双鞋,看得出纸是自己剪的——周边很粗糙;图是自己画的——图形很不规则;颜色是自己涂的——花花绿绿的。
(3)老师能穿这么花的鞋吗?
(4)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老师,这双皮鞋送给你穿。”看看署名像是一个女孩 这个班级他刚接手,一切都还不是很熟,从开学到教师节,也就是十天。
(5)他把“鞋”认真地收起来,“礼轻情义重”啊!
(6)节日很快就过去了。一天他在批改作文的时候,看到了这个女孩写的一段话:“别人都穿着皮鞋,老师穿的是布鞋,老师肯定很穷。我做了一双很漂亮的鞋子给他,不过那鞋不能穿,是画在纸上的,我希望将来老师能穿上真正的皮鞋。我没有钱,我有钱了一定会买一双真皮鞋给老师穿的。”
(7)这是一个不足十岁的小姑娘的心愿,他的心为之一动。但是,她怎么知道穿布鞋是穷人的标志?
(8)他想问问她。
(9)这是一个很明净的女孩子,一双眼睛清澈得没有任何杂质。当她站到他面前的时候,他似乎找到了答案。
(10)他看见了她正穿着一双方口布鞋,鞋的周边开了花,这双布鞋显然与他脚上的这双布鞋不一样。
(11)于是有了下面的问话:
(12)“爸爸在哪里上班?”
(13)“爸爸在家,下岗了。”
(14)“妈妈呢?”
(15)“不知道……走了。”
(16)他再一次看了看她脚上的布鞋,那一双开了花的布鞋。
(17)他从抽屉里拿出那双“鞋”来。这时他才感受出这双鞋的分量。
(18)她问:“老师,你家里也穷吗?”
(19)他说:“老师家里不穷,你家里也不穷。”
(20)“同学们都说我家里穷。”她说。
(21)他说:“你家里不穷,你很富有,你知道关心别人,送了那么好的礼物给老师。
(22)老师很高兴,你高兴吗?”
(23)她笑了。
(24)“能和老师穿一样的鞋子,高兴吗?”。
(25)她用力地点了点头。
(26)他带着她来到教室,问大家老师为什么穿布鞋。有的同学说,好看,因为自己爱漂亮的妈妈花很多钱买布鞋穿。有的说,透气,因为自己怕捂脚的奶奶也穿布鞋。有的同学说健身,因为自己的爷爷打拳的时候都穿布鞋。很奇怪没有人说他穷。
(27)他说:“穿布鞋是一种风格,透气,舒适,有益健康。”
(28)他告诉同学们,脚上穿着布鞋,心里却装着别人是最让老师感到幸福的!只有富有的人才能给予别人幸福,能给予就不贫穷。
(29)她脸上的笑容很美。
【1】为什么说女孩送给老师的礼物很特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用“很明净”来修饰“女孩子”,又用“清澈得没有任何杂质”来描写女孩子的眼睛,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带着“她”到教室问大家自己穿布鞋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述文中的老师的教育方法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文章设想一下,若干年后,这个女孩再回母校见她当年的老师会是一番什么情景。(简要描述,不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相逢是首歌
我纯真可爱的孩子们,不久你们就要告别生活了六年的校园。六年来,我们在一起,日子虽说平平常常,然而,看着你们开始准备行囊,带着憧憬,即将踏上新的旅程时,我的心情异常复杂。我感觉自己像个导游,在与我的团队一起跋山涉水,领略迷人的风光之后,在我与你们友好相识、真心相知后,你们却要各奔东西了。因为远方还有更美好的景致在等待着你们。车子启动,你们趴在窗口朝我挥手,我也同样挥手,心中默念着对你们的祝福—我的孩子们,祝你们人生的旅途一切安好。
人生就是这样聚散离合,来去匆匆。回首一起走过的日子,苦中有甜,累中有乐。我们互相欣赏,彼此信赖。太多的爱,太多的善,凝结成我心头的感谢。
感谢你们,我可爱的孩子们。或许我对你们要求过严,你们知道吗,老师的严中有爱;或者我不苟言笑,距离你们心目中和蔼可亲的形象很远;或者我没有深入调查,有些武断,我们之间产生过误会,其实只要把事情说清楚,就会烟消云散;或者我过于实际,距离你们心目中的浪漫也很远。但是,我所传递的是真实的情感,你们看到的是真实的老师。
感谢你们,我善良的孩子们。从你们甜甜的笑容和对我的爱中,我感受到了作为老师的圣洁与美好,让我的生命如鲜花般绽放。感谢你们,我聪慧的孩子们。那些从你们心里流淌出来的文字,让我看到了一个清纯的世界。
“相逢是首歌,相聚是种缘。”这是我们的约定,永远的约定。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向往—_______领悟—_______传达—______
【2】根据文中画线句把下列语句补充完整。
感谢您,我敬爱的老师,从__________中,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老师回忆了哪几方面的事情?请你照样子,提取中心词来回答。
(1)要求过严 (2)__________ (3)___________ (4)__________
【4】“因为远方还有更美好的景致在等待着你们。”句话中“远方还有更美好的景致”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文题《相逢是首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师和同学们的相识就像是在创作一首歌曲有人作词,有人作曲共同歌唱。
B.在老师的眼里,与同学们相逢就像一首歌,满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美好追求,包含了丰富的感情。
11、课外阅读。
野 兰
父亲喜欢兰草,经常从深山里挖一些回来栽培。几年间,庭院里就有百余种,像个兰草园似的。
有一次,父亲又要进山,并决定带我一起去。我们沿着小溪向前走,忽然听到轰隆隆的响声。顺声而去,到了山谷深处,便见飞瀑直泻谷底,潭水幽深。我发现谷底、潭边、山坡,到处长着尺把高的野兰,淡淡的花,香气浓烈,站在谷底任何一个地方都能闻得到。
我从未见过这么漂亮的兰草,不禁连声叫好,而且想动手挖起一株,准备带回家去栽培。不料却被父亲拦住了,说:“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还是家里的那些好?”我说:“这里的好。”“怎么个好法呢?”父亲又问。我说:“好像这里的兰草姿态比家里的更美,味儿也更香。”父亲接着说:“是的,那么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处就有不同的姿态和香味呢?这是因为兰草是空谷的植物,得的是大自然的元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经人工栽培,便成了(欣赏 观赏)的盆景,失去了大自然的环境和条件。”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不禁为野兰感到(可惜 惋惜):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空谷僻野,叶为谁长,花为谁开?会有几个人知道它而来(欣赏 观赏)?
父亲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拉着我坐在潭边,语重心长地说:“孩子,这正是野兰的不俗之处。它不为别人(欣赏 观赏)而生长,却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人活在世上,也要像野兰一样,不能失去自己的真性。________以献媚而处世,________会像盆花那样失去了自己的(品质 品格),这样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奉献 贡献)的。”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上。纵然岁月流逝,我一直没有忘却。
(1)用“/”将短文中括号里用得不恰当的词语划掉。
(2)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3)用“ ”画出短文中点明主题的句子。
(4)判断。在正确说法的后面画“√”。
(1)这是一篇以写事为主的短文。( )
(2)这是一篇借物抒情的短文。( )
(3)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短文。( )
(5)请为本篇文章续写一个结尾。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上。纵然岁月流逝,我一直没有忘却,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片段,回答问题。
很多年过去了。有一天,鲁滨逊忽然发现海边沙滩上出现了人的脚印。他惊恐万分,猜想这一定是附近的野人留下来的。他担心这些野人会来吃掉他,于是在住所前的空(kōng kòng)地上插下杨柳桩子,又将羊群分成几个地方圈(quān juàn)养。他在这种不安的心情下又生活了两年。后来,鲁滨逊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他不由得联想到他们野蛮的宴会,鲁滨逊在恐惧之中开始考虑怎样对付这些可能出现的野人。
【1】用“/”划去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2】让鲁演逊感到恐惧,担心的是________。他为自己的住所建造的防御设施是_______________。
【3】鲁滨逊为什么要“将羊群分几个地方圈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课文结合语段想想鲁滨逊为什么会给他救下的野人取名“星期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时下,“平台”一词成了人们书面用语中的新热点,日渐流行开来。“信息平台”“交易平台”“技术平台”“政务平台”等举不胜举,似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感。“平台”一词并非新造词,古已有之。唐李白诗《梁园吟》:“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杜甫诗《玉台观》之二:“浩劫因王造,平台访古游。”这里的“平台”指的是供休憩、眺望等用的露天台榭。这种用法现今也有,如“记者现场看到, 经过修复,绿阴中的苏州河亲水平台重新焕发出了风采”。但这并非本文要说明的时下流行的“平台”。
②流行的新“平台”是什么意思呢?
③改革开放后,电脑大量涌入中国。20世纪90年代,它与人们工作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甚至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许多电脑中的专业术语在人们的日常用语中也频频出现,如“菜单”“因特网”“点击”等。“平台”原先也是电脑中的专业术语。《电脑常用英语》中有个词语“SystemPlatform”,解释为“系统平台”,意思是系统为应用软件所提供的基础的支持。这样的“平台”在许多电脑科技书中都可以看到。可见从英语“terrace”翻译过来的“平台”,意思是电脑操作系统。由于电脑的普及与广泛运用,普普通通的“平台”摇身一变成为人们热衷的一个“新词”,一个与高新信息技术相关的时髦词语。
④这个“平台”在电脑行业中运用最广泛,如:“构筑这数字化的多彩生活平台,需要一种强有力的介质来实现和高科技生活接入的方式,那就是网络接入和支持平台。”
⑤如今,“平台”的运用范围日益宽泛,扩展到电脑业以外的许多行业。同时它的意义也从“电脑操作系统”扩大到“一切虚拟的为某项工作提供支持的系统或层面”。在物流业,“上海构建国际物流运输平台”;在科技界,“西门子运用Javs技术平台为手机用户开发多种无线服务”:在文化艺术界,“上海、巴黎架起交流平台卫星双向传送音乐会将举行”,“阳光新浪并购共建国内最大跨媒体平台”;在工商界,“共建企业电子商务智能平台”;在卫生、教育界,“国内外中医药共建平台”,“为孩子们提供平台”。
⑥电脑的普及促使了“平台”在许多领域中的流行。由于它简洁又形象,渐渐成了书面语中的新热点。
【1】快速浏览全文,写出“平台”一词的本义和在电脑业、其他行业中的不同含义。
本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脑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行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说明顺序,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出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原意为________________,在本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4】由于“平台”一词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又有________________作为促使其流行的条件,因而成为书面语中的新热点。
14、课外阅读。
我不能忘掉祖国
1908年,宋庆龄15岁,就进了佐治亚洲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她是个文静而沉思的女孩子。她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就更加勤奋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搜 收)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备。
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言。
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起身来。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温和 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总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 振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坚 艰)苦卓绝的斗争!”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字和词。
【2】联系上下文解释带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淘汰______ 交口称赞________
【3】就短文的题目,请你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自己试着回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宋庆龄说:“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家为什么对宋庆龄的发言“交口称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宋庆龄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想到了以前学的哪篇爱国课文?此时,你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一个爱国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①难道这一天不是我最幸福的一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难道这不是一份苦差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爸爸:“小红,告诉妈妈,今天爸爸不回家吃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董存瑞坚决地说:“我去炸掉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青石说:“这样安静的生活,我讨厌了。我倘若能和蝴蝶和蚱蜢一样,要到哪里,就到哪里,那多好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凑到我耳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我怎么能拿它去讨好上司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做事怎么能半途而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布谷鸟在树枝上鸣叫,树下有一丛花。
改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么大的困难不都解决了吗,我们还能被这点小事吓到?
改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春姑娘不是快活地喊着吗?
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燕子在电线上排列成了错落的音符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
20、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绿叶和野花不是谱写成我们生活的乐章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不是每人都想找到一种新奇少见的叶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表达
以“一次合作”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2)感情真实,内容具体;(3)语句通顺,意思连贯;(4)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