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面对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要做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民生福祉的有机统一,既不能矫枉过正,又不失责任担当。
②《人民的名义》这一剧作的成功,说明敢于敏感题材,说真话,讲能引发当下人感怀的道理,就能够让观众甘之如饴。
③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一时间石破天惊,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爱因斯坦并没有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④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的逐渐明确,加上中国呼之欲出的碳积分政策,一些长期对新能源汽车持观望态度的竞争对手将开始行动。
⑤领导干部必须站位高,具备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才能判断合理,决策准确,如果片面地看待问题,目无全牛,注定是不能成为好领导的。
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年老的诗人用豪迈的话语向朝廷表明自己守卫国土的热情,其爱国之心昭然若揭。
A. ①③④ B. ②⑤⑥ C. ①③⑥ D. ②④⑤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多年来承蒙您的雅教,我受益良多,若说我有一点儿的进步和成绩,跟您都是密切相关的。
B. 这位老师教出的学生都成绩优异,尤其是班长更出类拔萃,老师经常得意地向别人介绍:“这是我的高足,很是让我心里安慰啊!”
C. 家里五岁的小儿子爱画画,信笔涂鸦,线条简单却有童趣,虽然是拙作,但是看得妈妈的喜在心头。D.单位里的年轻人小刚爱炫耀他的手表,当他再一次在我面前夸耀他的手表时,我有些生气地说:“你的敝帚自己戴着吧,不是人人都稀罕啊。”
3、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B. 今者项庄拔剑舞 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
C. 言之,貌若甚戚者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D. 客有吹洞箫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下列括号内的缩句,与原句的基本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清晨,在蒙蒙细雨中,我们乘坐的客轮在三峡的巫峡江面上航行。(客轮航行)
B.当老师郑重地把闪光的国徽别在我们胸前的时候,我们一下子觉得长高了许多。(我们长高了许多)
C.由教育部主办的教师书法、绘画、摄影展览9月8日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隆重开幕。(教师书法、绘画、摄影展览开幕)
D.地质部、石油部、中国科学院的工作人员已经好几次横穿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戈壁。(工作人员已经好几次横穿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戈壁)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离骚》是《楚辞》的体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中的“句读”在古代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
C.《战国策》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D.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叫“五更”,也叫“五鼓”,即十二时辰的“平旦”,是指凌晨1点至3点。如“夜夜达五更”“五更鼓角声悲壮”。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要深刻认识“时代”之新变与“中国”之恒常之间的辩证关系,要历史地呈现中国的丰富和纵深,还涉及如何坚持现实主义立场的问题。
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要深刻认识“时代”之新变与“中国”之恒常之间的辩证关系。刘勰的《文心雕龙》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提出了文学与时俱进的特点。文学既存在于“时代”的变量中,也必存在于“民族文化”的常量中。对我们来说,这个常量就是“中国”。不能把握住时代的变量,文学就会在日新月异的新经验面前惊慌失措、孤芳自赏而故步自封,为时代所淘汰;不能把握住民族文化的常量,文学就会在瞬息万变的新事物面前方寸大乱、随波逐流而丧失初心,丢失了来路和根据地。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新生活、新技术和新矛盾正在打破原有的文学想象。越来越多的人们,乐于寻找新的文学观念装置,来显影新时代的文学之魂。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意识到在趋时以应新变之余,也要守望来路以寻民族文化之根。对于我们这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来说,“中国”不仅是当下的,也是历史的;不仅是变动不居的,也是具有坚韧根性的。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时代巨浪召唤定海神针。让我们在时代之巨变中始终成为我们的正是“中国”这一份精神共同体的认同。只有不断将新时代中国故事编织进并充实于“中国”浩浩荡荡的精神河流中,才能更有效地“以中国为方法”,在中国的特殊性和历史性中诠释“新时代”的独特风采。
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要历史地呈现中国的丰富和纵深。历史地呈现“新时代”,意味着要在文化和时间的连续性上表现流变;历史地表现中国,则意味着既要站在“新时代”观照历史,又要引几千年中国文化河流以灌溉“新时代”的精神园地,使“历史”成为照亮新时代的重要精神资源。我们不提供一个西方视野中的景观中国,我们必须提供一个真实、全面、立体、综合的中国。我们不但要阐释中国传统的浩荡江河,也要阐释这种传统江河的丰富构成。讲述中国故事,阐释中国精神,不应把传统作为一种僵硬的知识,而应讲透传统背后的幽微,触摸知识背后的人心。在这方面,李敬泽的《小春秋》《咏而归》等作品就提供了书写中国传统独特而有效的路径。而张定浩、黄德海等批评家,近年也深入到中国历史的腹地,去重新阐释中国复杂的文化精神。这种从中国表情到历史化的中国精神的对照和辩证,无疑也是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的有益探索。
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还涉及如何坚持现实主义立场的问题。无论是时代之新变还是中国之辽阔,都决定了其催生的经验必有驳杂含混及尚未获得充分理性观照的特点。因此,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并不是在一般意义上讲述发生在当下时代、当下中国的故事,而是要在形形色色的中国表情和来来往往的中国经验中由偶然抵达必然,有机地融合偶然与必然,从而提炼、捕捉和定格真正具有内在性的“新时代中国精神”。这既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现实主义的要求。
(摘编自陈培浩《“新时代”与“中国故事”的理论辩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正确认识“时代”之新变与“中国”之恒常之间的辩证关系,有助于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B.只有把握住了民族文化的常量,坚守初心,与时俱进,文学才不会故步自封,被时代淘汰。
C.“新时代”的新事物正在打破原有的文学想象,因而人们更加热衷于寻找新的文学观念装置。
D.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不是要讲述发生在当下的故事,而是讲述展示出时代独特风采的故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二段运用辩证逻辑从变与不变、历史与当下的关系中阐明观点。
B.以李敬泽的作品为例,说明了要摸索独特而有效的路径讲透中国传统。
C.文章从三个角度逐层深入地阐述在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原则和方法。
D.本文运用多种方法,阐明“新时代”与“中国故事”的理论辩证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时代的人们注重趋时以应新变,但在寻找新的文学观念装置的同时更要注重寻找民族文化之根。
B.讲述新时代的中国故事,需要坚持现实主义立场,就必须在创作中超越偶然性,有机融合必然性。
C.正是因为我们拥有对“中国”这一份精神共同体的认同,我们才能在时代巨变中始终保持本色。
D.中国文艺工作者从新时代中国现实中提炼出中国故事,这是一个去芜存精、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仰之弥高,_________ 。_________ ,忽焉在后。(《论语》),
(2)_________ ,扶摇可接;东隅已逝, 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_________ , 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_________ , _________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5)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_________ ,_________ 。(李贺《李凭箜篌引》)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用比兴手法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写客再回到眼前所见的长江、月亮,推广开去,把人生与宇宙加以对照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涉江采芙蓉》中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婉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君子之所以会有超过一般人的才德,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外物来好好学习。
(2)《赤壁赋》中苏轼用蛟龙寡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_____ ,_____。
(3)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以“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析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从师风尚难以恢复。
(4)“比”是《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诗经·卫风·氓》中以桑树的日渐凋零比喻夫妻情意淡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蜀道难》写秦国开发蜀地时流传的神话故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文天祥民族气节以及舍生取义生死观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文对历史的缅怀。
(3)李煜《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表达出物是人非、无限慨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非常善于鼓励学生,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当曾点说自己和别人想法不同时,孔子循循善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上下两句均使用了叠词来表现乡居生活中祥和安宁的烟火气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岁寒雪至,老师带着同学们赏雪,大家纷纷念诵起古人咏雪的诗词,老师问小光能否记起古人取雪之洁白来做比喻的诗词句,小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廉颇的典故,抒发自己的报国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1】下列对本诗鉴赏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应题,写太阳初升,“开门鼓”响,晨光刚刚照亮了屋梁,这一描写,从细微处写时间之早。
B. 颔联写诗人起身出门所见之景,门前仍在睡觉的小狗和在窗前欢叫的小鸟,表现出清晨兴旺之景。
C. 在这样清新的环境中,诗人忘记了一切忧愁和烦恼,心境空明,甚至连夜间都没有乡梦撩人愁思。
D. 本诗语言浅易平实,但字里行间情感丰沛,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主要风格。
【2】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诗中划线的句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蒋允仪,字闻韶,宜兴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授桐乡知县,移嘉兴。天启二年,擢御史。时广宁已失,熊廷弼、王化贞俱论死,而兵部尚书张鹤鸣如故,纠之者反者获谴。允仪不平,疏抵其同罪佚罚。因言:“近言官稍进苦口,辄见龃龉,迁谪未已,申之戒谕。使臣不遵明谕,而引裾折槛以甘斥逐,天下事犹可为也;使诸臣果遵守明谕,而箝口舌以保禄位,天下事尚忍言哉!”报闻。鹤鸣既屡次被劾,因诋者为群奸朋谋,而反与前尚书黄嘉善、崔景荣并以边功晋宫保。允仪益愤,言:“鹤鸣既以斩微功邀三次之赏,即当以失地大罪伏不赦之辜。”帝不用。会议红丸事,力诋方从哲,请尽夺官阶、禄荫。其党恶之。寻疏论四川监司周著、林宰、徐如珂等功,请优叙;而劾总督张我续退缩,请罢斥。不从。逾月,请杜传宣,慎爵赏,免立枷,除苛政。允仪言“当日方从哲管独居政府,亓诗教、赵兴邦等分部要津,凡疆圉重臣无皆贿赂请托而得,如李维翰、杨镐、熊廷弼、李如柏、如桢,何一不出其保举?迨封疆破坏,囹圄充塞,而此辈宴然无恙。臣所以痛心辽事,追恨前此当轴之人也。”中旨将重谴允仪,以大学士叶向高言,停俸半岁。允仪重从吾,薄绍徽。魏忠贤擢绍徽佐都察院用事。五年,允仪还朝,即出为湖广副使。其冬又使给事中苏兆先劾其为门户渠魁,遂削籍。崇祯元年,荐起御史,言:“奸党王绍徽创《点将录》献之逆奄清流遂芟刈无遗乞加削夺为倾陷忠良之戒”从之。明年,佐都御史曹于汴,大计京官,贬黜者二百余人,坐不谨者百人,仕路为清。寻擢太仆少卿。四年六月,以右佥都御史抚治郧阳。诸府标兵止五百,饷六千,不及一大郡监司。且承平久,人不知兵,而属城率庳薄,无守具。六年,流贼将窥湖广。兵部令移镇襄阳,郧阳益虚。其冬,贼大至,陷郧西上津。明年,陷房县、保康。允仪兵少,不能御,上章乞援,且请罪。会贼入川,郧得少缓。中官陈大金与左良玉来援,副使徐景麟见其多携妇女,疑为贼,用炮击之,士马多死。大金怒,诉诸朝,命逮景麟,责允仪陈状。已而并逮允仪下狱,戍边,而以卢象升代。十五年,御史杨尔铭、给事中倪仁祯相继论荐,未及用而卒。
(节选自《明史.蒋允仪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奸党王绍徽创《点将录》/献之逆奄/清流遂芟刈无遗/乞加削夺为倾陷/忠良之戒/
B.奸党王绍徽创《点将录》献之/逆奄清流/遂芟刈无遗/乞加削夺/为倾陷忠良之戒/
C.奸党王绍徽创《点将录》/献之逆奄/清流遂芟刈无遗/乞加削夺/为倾陷忠良之戒/
D.奸党王绍徽创《点将录》献之/逆奄清流/遂芟刈无遗/乞加削夺为倾陷/忠良之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进土是科考最高功名,先由礼部主持会试并初拟合格名单,再由钦定。
B.宫保是明清时期太子太保、太子少保的通称,用于给大臣加衔或死后赠官。
C.给事中在明朝时负责侍从规谏、稽查六部各司弊误,官虽小,但职权颇重。
D.大计在文中指由吏部会同都察院对五品以下京官进行的考绩,每六年一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蒋允仪刚直守则,不平则鸣,多次上疏要求朝廷明察大臣功过并给予嘉惩。
B.蒋允仪心系边事,直斥当政,认为辽东事败源于边臣重职都是通过贿赂而得。
C.蒋允仪忠于职守,敢于斗争,他的进言使得奸党覆灭,朝廷官风为之改变。
D.蒋允仪审时度势,求援御寇,但因为属下误击援军而受累下狱,被罚戍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近言官稍进苦口,辄见龃龉,迁谪未已,申之戒谕。
(2)迨封疆破坏,囹圄充塞,而此辈宴然无恙。
【5】结合全文,从国事重心、官员任用两方面分析天启、崇祯两朝的不同之处。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84年,美国洛杉矶23届奥运会上,27岁的安徽人许海峰获男子手枪60发慢射冠军,这是中国奥运史上的第一枚金牌,他的胜利举国瞩目,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喜讯,大众认为这是中国体育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突破,标志着中国实力的增强。
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乒乓球混双决赛中中国组合许昕和刘诗雯在2:1领先的情况下遭逆转,以3:4不敌日本队,收获银牌。赛后,刘诗雯几度落泪,表示对不起大家,让大家失望了。有网友暖心安慰,不用对不起,你们已经尽力了。中国也已经不是一个输不起的国家了。
昔日国弱输不起,所以看重赢,赢让国人兴奋自信;今朝国力增强,赢固然可喜,输也并非不能接受,只要做事尽力。
读了上述材料,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作文。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