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它把19世纪末(某次战争后)中国面临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及时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起到了警世钟的作用。某次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每年的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历史上英国曾以中国禁止毒品——鸦片输入为直接原因发动了侵华战争,这场战争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为( )
A.中国大量白银不断流入英国
B.中国封建经济从此消亡
C.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国门洞开
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我国开始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 )
A. 1949年10月1
B. 1951年10 月
C. 1952 年底
D. 1956 年底
4、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图中封面中的人物是
A.黄兴
B.宋教仁
C.徐锡麟
D.蔡锷
5、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和成立五大战区反映出中央军委的直接意图是
A.发展高科技武器
B.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C.强化中国空军的远程作战能力
D.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6、1889年,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折》中说:“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网如。”他主张
A.创办民用工业
B.兴办军事企业
C.任用维新人士
D.发展资本主义
7、1949年,人民政府废除了帝国主义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的在中国的经济特权,收回长期被帝国主义盘踞的中国海关,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和对外汇的管理。这一外交政策
A.收回了外国在华经济权益
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地位
C.巩固了新中国独立和主权
D.否定了旧中国不平等外交
8、太平天国运动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高峰。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的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渴望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的文献是
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C.《革命军》
D.《警世钟》
9、史学家蒋廷黻把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形容为“引狼入室”,其中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扩大资本输出尤为突出。这与《马关条约》的哪一项条款有关( )
A.增开通商口岸
B.赔偿日本白银二亿两
C.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10、政协会议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与会代表就各方面重大决策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就“国家性质问题”取得的一致意见是
A.共产党一党专政
B.人民民主专政
C.多党合作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11、“日昨西安学生举行救国运动,竟嗾使警察枪杀爱国幼童,稍具人心,孰忍出此!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材料中“最后之诤谏”促成了(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开始形成
C.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开始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12、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其中的“政策筑梦”是指( )
A.永安建制,分封诸侯
B.定都天京,军事全盛
C.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3、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
A. 京师大学堂
B. 福州船政学堂
C. 京师同文馆
D. 北洋水师学堂
14、刘景华在《人类六千年》中写道:“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明日黄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丈……而(欧洲大西洋沿岸的)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文艺复兴运动 B.新航路的开辟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启蒙运动
15、民国时期旅顺学生刘成汉的小学毕业证书上标明其毕业于民国38年。他毕业的时间应该是公元
A. 1946年
B. 1947年
C. 1948年
D. 1949年
16、假如你是生活在20世纪40年代的青年学生,你能看到的历史现象是
①街道上有许多留长辫的男子②有的人到照相馆照相
③报童在街道上叫卖《申报》④市民观看电影《定军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这个“反面教训”提醒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 )
A.爱岗敬业
B.民主法治
C.自由平等
D.诚信友善
18、在一场主题为“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历史剧展演活动中,同学们打算以一部抗日战争题材的剧本来排演参加。下列可供选择的是( )
A.《遵义会议》
B.《1894·甲午大海战》
C.《百团大战》
D.《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19、“不久,昆曲的轻歌曼舞的绮梦,给红巾长毛的‘叛乱’捣乱了,给他们的喧天动地的鼙鼓震破了。是的!乾嘉之世和同光之世之间,夹着这么一段‘可怕可恨’的回忆。”材料中“‘可怕可恨’的回忆”是指
A.荷兰殖民者入侵
B.捻军起义
C.太平天国运动
D.中法战争
20、“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这首词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雷锋
D.黄继光
21、1957年,______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22、近代以来,列强发动的打开中国大门的第一场战争是(_____)。南昌起义起义、秋收起义等武装起义后,毛泽东结合中国国情,探索出了一条(_____)的革命道路。1945年,(_____) (会议)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人党章。(_____)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3、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2003年10月,航天员____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4、
洋务运动的背景:___________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25、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___________壮烈殉国,战后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__________军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
26、影响: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________遭到破坏,开始从________社会变为________社会。________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7、____________于1839年6月在虎门销毁110多万千克鸦片,他一生力抗西方入侵同时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8、【危机·应对】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__________、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___”。
29、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标志性事件
(1)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
(2)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______________
(3)标志着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条约是______________
(4)标志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条约是______________
(5)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条约是_______________
30、(1)1949年(_____)月(_____)日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_____)年,西藏和平解放。
(2)第一个五年计划从(_____)年开始执行;到1956年底(_____)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铁人”王进喜,(_____)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_____)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4)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以(_____)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_____)经济体制。
(5)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_____)推进;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_____)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31、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2、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内外压迫的抗争史,更是不少中国人进行不懈的学习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史。据此探究以下问题。
(1)近代以来,在侵略者的炮口震撼下,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最能体现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受破坏、最终使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的分别是哪一条约的签订?这两个条约分别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统治者为了强兵富国,摆脱困境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该运动提出什么口号?该运动的前期是如何“师夷长技”的?
(3)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为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什么运动?直接导致了这场运动的爆发的是哪一侵华战争?这一运动提出了什么救国方案?
(4)同样是向外国学习,为什么近代中国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而改革开放后,中国富强起来?
33、回顾百年历史,探究国共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进行的战争是什么?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在哪里?
(2)写出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的起义名称。
(3)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4)20世纪40年代,国共两党之间发生了哪一战争?
(5)从国共关系的变化中,你有何感悟?
34、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作为政治文化实体,在春秋战国时期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祖同源观念得到发展。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固和发展是华夏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读材料,探究历史,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或“中国”只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秦朝,“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大的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
——《中外近代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到秦朝才有“中国”这个具体概念?
材料二: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理想追求和道德情感,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大一统”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
——黄朴民《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2)阅读材料二回答,秦始皇“大一统”政治上的措施是什么?汉武帝“大一统”思想上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判断,图一中的A与图二中的B分别代表什么朝代?AB两个朝代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分别在a、b两地设置了什么管理机构(或官职)?
材料四:……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提出的解决中国统一问题的基本方针。其基本内涵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也是中国政府对台工作的基本方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4)依据材料四指出“解决中国统一问题”的前提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以及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请谈一谈你的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