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里是国民革命军的摇篮,这里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见证。”“这里”指的是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黄埔军校 D.强学会
2、2020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6周年。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中写到:“正是为这些氏族服务的青年武士们,这时为日本提供了卓越的领导,使日本能够成功的实现现代化。……它成为亚洲第一个砸碎西方控制的锁链的国家”。相比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朝国力衰弱
B.清军装备落后、陈旧
C.清政府腐败无能,妥协退让
D.清军战斗力低
3、下表是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民工 | 担架 | 大小车 | 牲畜 | 筹粮 | 挑子 | 船只 |
543万人 | 30.5万副 | 88万辆 | 76.7万头 | 48万吨 | 20.6万副 | 8500只 |
表可以用于佐证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A.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B.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C.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D.实行正确的战术方针
4、下图所示的三位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都是出现在( )
A.新中国成立时期
B.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5、研读历史图片,挖掘出隐含其中的历史信息,有助于历史信度的加强。下图人物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他是( )
A.罗伯斯庇尔 B.拿破仑
C.欧仁·鲍狄埃 D.路易十六
6、“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材料中“十周之英勇抵抗”指是( )
A.七七事变 B.淞沪会战 C.徐州会战 D.台儿庄战役
7、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谷物及畜产品收购价格的提高似乎表明赫鲁晓夫改革走向了成功,但最终却失败。改革失败的根源是()
A.赫鲁晓夫对社会主义改革认识不足
B.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
C.改革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D.改革目标侧重于与美国展开大国争霸
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睦邻友好对外政策
D.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9、在印度严格的等级制度中,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属于
A.吠舍
B.刹帝利
C.首陀罗
D.婆罗门
10、一部反映19世纪末期中国某富商家族兴衰历史的电视剧正在热播。剧中有这样几组镜头,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镜头一:商人到广州日本人开设的工厂谈生意
B.镜头二:商人的儿子在京师同文馆读书
C.镜头三:商人家住 在北京东交民巷
D.镜头四:商人正在读《民报》了解新闻
11、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典礼
B.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C.1965年9月,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D.1981年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2、有学者指出,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学者在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传播了民主共和等先进的思想观念
D.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13、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丑条约》中的“甲午”、“戊戌”与“辛丑”的纪年方法是( )
A.帝王年号
B.民国纪年
C.公元纪年
D.干支纪年
14、在诺贝尔奖设立120来的历史上,第一次把诺贝尔奖发给中国女科学家,第一次把自然科学奖发给本土科学家,第一次让本土中国人获得了生理学或医学奖。一举创造了诺奖史上的三个第一!的“科学家”是
A. 袁隆平 B. 李时珍 C. 焦裕禄 D. 屠呦呦
15、“文化大革命”中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一些成就,这是因为 ( )
①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
②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③广大人民群众、干部对“左”的错误的抵制
④周恩来、邓小平努力纠正“左”的错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中国近代史上,最能体现青年学生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西安事变
17、下图是小丽同学梳理的知识结构图,“▲”应填写( )
A.国有企业改革
B.开始对外开放
C.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D.建立经济特区
18、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民主政治建设也顺利进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下列一组图片,能够反映材料中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是( )
A.
B.
C.
D.
19、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调集军队南下镇压。河南一些卜卦的人,见有清兵来问卦,故意说南下不宜,以动摇军心。一些火车司机故意撞向运送清兵的火车,致使清军无法到达武汉。这反映出( )
A.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空前严重
B.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清廷失去对地方势力的控制
D.北方具备发动革命的群众基础
20、文献纪录片《走进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
A.粉碎了敌人对延安的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21、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____成立中国同盟会,并被推举为____。
2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信息。
(1)被古希腊历史学家称为“尼罗河的赠礼”的古文明是_______________。
(2)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
(3)“人的发现”体现了文艺复兴中的_______________思潮。
23、状元实业家______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中国民族工业在______期间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24、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1)面对刽子手, 仰天长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2)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 等人组织抗日游击队,抵抗日本的侵略。
(3)1940年,八路军以 为总司令发动了百团大战,增强了人民的抗战信心。
(4)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 ”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企业。
25、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时间:1922年7月。
(2)地点:上海。
(3)内容: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⑭__________。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4)意义: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⑮_____________的民主革命纲领。
26、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由京剧大师谭鑫培先生主演的京剧片《__________》。
27、派林则徐前往广东禁烟的皇帝是______。洋务派在中央以______为代表。
28、( )年,西藏和平解放;(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9、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_____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_____制度。
30、填空题。
(1)新文化运动中,___(人名)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要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_________》,热情宣传:“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2)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是___________,运动中起先锋作用的是青年学生,发挥主力军作用的是__________。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___________。
31、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哪几位?他们掀起了洋务运动,请问洋务运动的时间,口号,内容分别是什么?
3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意义?
33、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战败的中国被迫接受了什么不平等条约?有什么危害?
34、 在刀和火、血与泪所浸透的中华民族悲壮的近代历史中,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某校初三年级小华同学,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过程中和同学们以“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到以下资料,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屈辱与探索)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1)“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的含义指什么?
(2)如图两位人物的共同点是什么?请写出他们的名字,并就其英雄业绩拟写一句解说词。
(3)学过这段历史,你想用怎样的语言评价他们?在和平年代的今天,你认为学习他们最好的行动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中提到的在探索救国道路上发生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重大事件,小华和同学们整理出了上面的图表,请你帮他们填写完整。
(5)你认为李鸿章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请你分别列举洋务运动前期军事企业和后期民用企业各一例。
(6)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谁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抉择与奋斗)
新华社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一文中写道:“1462公里,这是从上海到北京的空间距离。然而,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中流砥柱’‘灯塔指引’‘进京赶考’六个关键阶段。”小华和同学们通过查找资料,知道了“日出东方”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力挽狂澜”指的是遵义会议,“灯塔指引”指的是中共七大,“进京赶考”指的是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7)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中共大一在哪里召开的?选举谁为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什么时候?
(8)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通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带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