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屯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2020年2月2日,武汉火神山医院正式交付使用,从设计建设到交付使用仅仅用了10天,见证了中国力量。下图是长江上第一座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同样见证了中国力量,它建成在(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把沉重的震撼带给了中国社会的中枢。下列史实能说明以上观点的是(  )

①战争爆发于1856年

②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④英法联军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示意图,②指的历史事件是

A.金田起义 B.永安封王 C.天京事变 D.天京陷落

4、林则徐在查禁鸦片的同时,派人收辑、翻译外文资料,积极“开眼看世界”。他所主持编译的《四洲志》简述了世界4大洲30多国的地理、历史、政情,是当时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最能体现这一著作思想的是(     

A.天朝上国   夷夏大防

B.探求域外   师夷长技

C.振兴工商   实业救国

D.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5、下图是金田起义浮雕,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领导人是

A. 李自成

B. 陈玉成

C. 洪秀全

D. 黄巢

6、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A.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成

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资产阶级共和国向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7、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对很多学科的发展都有贡献。下列选项中符合他的贡献的是(     

A.提出了“原子论”

B.制定的历法成为今天公历的基础

C.创立了逻辑学

D.设计修建了帕特农神庙

8、下表是关于某次战争的数据表,下列四个选项中最适合做标题的是(       

 

世界

中国

参战国家和地区(个)

60多

 

参战国家和地区总人口(人)

20亿以上

4..5亿

各国军民总共伤亡(人)

9000余万

2500万

战区总面积(平方千米)

2200万

600余万

抗击法西斯军队人数(人)

1100万

240万

A.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中国与世界的形势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与世界的力量对比

C.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D.冷战期间中国与世界的形势

9、每逢周一,同学们都会齐聚学校操场,举行隆重的升国旗、奏唱国歌仪式。国歌是指(     

A.《黄河大合唱》

B.《义勇军进行曲》

C.《我和我的祖国》

D.《英雄赞歌》

10、如下图所示战役胜利的重要意义是

A.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B.华北全境基本获得解放

C.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D.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11、他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毕生致力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的探索,他是

A. 康有为

B. 孙中山

C. 李大钊

D. 谭嗣同

12、圆明园的焚毁是中国人永久的创伤,也是人类文明史上非常可耻的一页。犯下此罪行的是

A.沙俄军队 B.八国联军 C.日本关东军 D.英法联军

13、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标志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成功召开

B.开国大典

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4、下表为20世纪40~80年代联合国成员国数量变化表。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年份

1949

1959

1969

1979

1989

成员国数量

58

83

125

149

156

A.互联网在全球普及

B.美苏冷战的结束

C.亚非拉国家的独立

D.联合国职能扩大

15、他是中国杰出的写实主义画家,他把中国画与西洋画融为一体创造了中西结合风格,这个人是

A.齐白石 B.冼星海 C.张大千 D.徐悲鸿

16、1913年,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由此引发的革命行动是(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辛亥革命

D.公车上书

17、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非常之大。其重要影响在于(     

A.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C.开启了人们思想解放的闸门

D.为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18、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使新中国( )

A.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B.重返联合国

C.彻底打败美帝国主义

D.第一次作为五大国在国际上亮相

19、《马关条约》是谁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的?( )

A.道光帝

B.林则徐

C.李鸿章

D.曾国藩

20、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时间是(  )

A. 1965年10月   B. 1967年6月   C. 1966年10月   D. 1964年10月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最主要的影响是________

22、由于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因此,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这一法律文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彻底摧毁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________,消灭地主阶级的事件是________,因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23、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答案。

(1)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重要战役——

(2)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4)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24、1913年“宋案”发生后,孙中山和黄兴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对袁世凯,发动“_________”,因力量涣散而失败;193512月,在中共领导下,北平学生反对日本策划的“华北自治”,发动了“__________”,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25、__________在其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__________,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

26、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著名的皇家园林________,被侵略军劫掠并烧毁。同一时期,沙俄掠夺中国大片领土,一次性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是《________》。

27、________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________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28、如下图人物是____,他领导了____,开始的标志是________年,转折点是____

29、拉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是______________;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______________

30、1971年的“九一三事件”,标志着______反革命集团被粉碎;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党中央一举粉碎______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是指什么?

32、近代以来,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在屈辱中抗争、探索,并谱写了壮丽的新篇章。

                图一虎门销烟                                                图二五四运动

               图三开国大典                                                    图四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

(1)根据图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虎门销烟的主要领导者是谁?

(2)根据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3)根据图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庄严宣告新中国成立的人物是谁?

(4)根据图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99年12月,我国从哪个国家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

(5)从图一到图三、图四,有什么变化?对此你何感想?

33、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辛亥革命的问题: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辛亥革命的革命成果之一是宣告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另一项革命成果是颁布了一个法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请写出这个文件名称

(3)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有什么历史贡献

(4)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斗争中愈挫愈奋,直到临终前(1925年)还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指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初二年级学生决定组织一次校园展览。展览分为“油画展厅”、“报刊展厅”,以下是展览活动的任务单。

(油画展厅任务单)

(1)解说词是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小组的同学搜集了几幅油画,请你参考“示例”,为图片配上解说词。

示例:《联蒋抗日》解说词:1936年12月,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联合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报刊展厅任务单)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开始出现了国人自办的报刊。

19世纪国人新办主要报刊统计

时间

数量

著名报刊

创办地点

1872

1

《昭文新报》

汉口

1873

2

《循环日报》《汇报》

香港、上海

1876

1

《新报》

不明

1886

1

《广报》

广州

1895

1

《万国公报》(《中外纪闻》)

北京

1896

3

《强学报》《时务报》《利济学堂报》

上海、温州

1897

16

《国闻报》《富强报》《国闻汇编》等

上海、天津等

1898

9

《亚东时报》《东亚报》《昌言报》等

上海、日本等

1899

4

《中外大事报》《五洲时事报》《女报》等

上海、武昌

 

 

注:主要依据《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整理

(2)依据材料,说出国人自办报刊的第一次高潮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材料三  《良友》画报于1926年诞生于上海,不仅在国内拥有众多的读者,在国外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尤其受到华侨同胞们的欢迎。以下是《良友》画报的部分封面。

封面

 

 

 

 

 

 

 

 

出版日

1936年2月

1936年11月

1937年1月

1937年4月

人物

陈燕燕

白杨

陈云裳

李绮年

身份

女明星

女明星

女明星

女明星

 

 

封面

 

 

 

 

 

 

 

 

出版日

1937年11月

1937年12月

1938年2月

1938年3月

人物

蒋介石

冯玉祥

朱德

李宗仁

身份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

第八路军总司令

第五战区司令

 

 

(3)依据材料三,说出《良友》画报1936年—1938年间封面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  《申报》《上海新报》等当时发行量较大的报纸都开辟了教育专栏,大量转载或汉译当时的西方文化思想内容。康有为的《万国公报》、梁启超的《时务报》、王韬的《循环日报》都开辟了时政专栏。其中,梁启超撰写了《变法通议》《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等系列文章公开抨击晚清封建统治与列强。以报刊为武器进行声讨,成为近代中国“文人论政”的主要形式。同时,……近代中国产生了较多女性杂志,如《女学生杂志》《女报》等,其宣传的“戒缠足”与“兴女学”在当时掀起了社会热潮。

——整理自《近代中国报刊事业的发展衍变探析》

(4)依据材料四,分析报刊在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进步方面起到的作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