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列历史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兴中会成立 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③武昌起义       

④护国战争 ⑤中国同盟会成立 ⑥中华民国成立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⑤③②⑥④

C.①③⑤⑥④②

D.①⑤③⑥②④

2、为了限制李鸿章在甲午中日战争时期的权利,清流派奏请光绪帝,调来了和李鸿章有矛盾的李秉衡担任山东巡抚,处处和李鸿章作对,以各种奇葩的借口不发援军,以至于山东刘公岛海军基地成为一座孤岛,在经历了悲壮的抵抗后,最终陷落。达则材料反映了(     

A.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B.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C.清军避战消极抵抗

D.北洋舰队装备落后

3、伴随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变革中进步。我国近代教育始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科举制度废除时 D.中华民国初期

4、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20世纪末,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两个大局”的思想作出的战略决策是

A.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B.西部大开发

C.修建青藏铁路

D.修建川藏公路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主法制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民国约法》

6、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影视艺术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喜爱的影视片快速发展,音乐、舞蹈、杂技也快速发展,这

A.大大丰富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B.有效抵制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入侵

C.中西文化完全融为一体

D.大大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7、近代以来中国的出版、文艺创作成就突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申报》

B.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文化出版机构是新华书店

C.冼星海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谱写了时代最强音

D.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

8、“当年喜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两次“分田”所指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发动“大跃进”运动;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行土地改革;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D.实行土地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有( )

A.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

C.正确分析了我国国内主要矛盾

D.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10、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抗日战争时明,这里打响了武汉保卫战。这次“保卫战”的最大意义在于(       

A.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彻底扭转了中国在抗战中被动局面

C.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的信心

D.日本迅速灭亡中国既定战略的破灭

11、洛阳矿山机器厂在1984年实施厂长负责制之后,生产持续稳步增长。工业总产值1988年达到18439万元,比1978年的7064万元,增长1.61倍,企业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材料体现了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B.改变单一公有制经济

C.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D.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12、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的、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下列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①关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研究的最新成果②八国联军杀害中国人民的照片

③打捞出的致远舰舷窗残骸                      ④《南京条约》签订的原件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华民族的抗争史和探索史,又是苦难史和屈辱史。中国首都先后三次遭到沦陷和劫掠。其中第二次沦陷导致的后果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造成中国军民30万人罹难

14、与“1971年”“第26届 ”“五大常任理事国”等关键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中国加入上海组织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加入金砖组织

15、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  

A.实事求是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改革开放 D.发展才是硬道理

 

16、五四运动是一次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   

A.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中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

D.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7、你见过扯线木偶吗?小偶被线扯着,任人摆布。请问,清政府最终成为任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面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8、1949年9月至1954年9月,中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D.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

19、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史实是(  

A.开国大典

B.抗美援朝

C.土地改革

D.三大改造

20、“侵略者用微不足道的代价在中国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好处,不但打开了中国市场,还使得香港岛成为他们的殖民地达一百五十多年之久。”与之相关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20年夏,______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_____召开。

22、指导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共“十五大”上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________

23、1992年党的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了以___________为中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24、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_____________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1894年9月,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_____________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

25、_______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_______,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6、“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与这则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______;1919年美国公使芮恩施给国务院的报告中写道:“英国公使朱尔典也大体同意我的看法……这场中国的民族运动基本上是合理的……这场民族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 “这场中国的民族运动”是______

27、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如图(图一)中对应的题号内

A.辛亥革命首义地点:武昌

B.中华民国成立地点:南京

28、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______;1899年,美国向英、俄等国提出“______”的照会,这一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它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29、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______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______年底,袁世凯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30、1988年___________被划为经济特区。1997年___________回归祖国。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中国共产党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肩负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历史使命。

(1) 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请问中共一大召开的地点是?中共一大时期选出的党中央最高领导人是谁?

(2) 什么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军队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3) 任意举出一例说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为促成全面抗日局面的出现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32、人物年谱实际上是社会和经济的缩影,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反映了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广阔场景。以下几则材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的年谱片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  28岁:7月23日至8月初,作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材料二  1927年  34岁:9月,在湘赣边领导起义。10月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材料三  1935年  42岁:1月15日至17日,出席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材料四  1945年  52岁:8月,重庆,作为主要成员,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

材料五  1949年  56岁: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作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回答下列问题:

1)这些材料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年谱片段?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他开辟了一条什么道路?

3)材料四中所说的较量是指什么事件?

4)与材料五相关的这次战役的重大战果是什么?

5)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应该继承这位历史人物的哪些优良品质?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斗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引自《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1950.11

(1)赴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什么?

(2)材料认为“抗美援朝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联系材料和所学知识简单说明理由。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请回答:

(1)说一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事件及其影响。

(2)“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指什么?“闪电划过”后中国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3)“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是因为什么事件,影响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