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图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的变化情况,其中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增长最快的历史时期是

 

A. 新文化运动时期

B. 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C. 红军长征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2、下图最初是一本面向知识分子发行的杂志,最有可能刊登在这期杂志里的内容是

A.蔡元培倡导兼容并包 B.陈独秀号召民主科学

C.孙中山号召维护共和制度 D.工人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

3、1839年9月,距离鸦片战争爆发还有9个月,英国战舰已从英国本土开往中国。此时林则徐向道光帝上了一道奏折,称“知彼(英国)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这反映出

A.林则徐对当时的英国完全缺乏了解

B.天朝上国观念影响清朝政府官员认知

C.地方官员仍执行传统抚夷外交政策

D.清政府已经做好应对侵略的充分准备

4、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七七事变的爆发 D.八一三事变的爆发

5、1903年,北京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刘一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陈二说:“我参加过义和团。” 张三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 李四说:“我在日本人开设的工厂上班。”他们中有一个人在说谎。他是

A.刘一

B.陈二

C.张三

D.李四

6、一位美国学者评价洋务运动时说,洋务运动既不是政变、革命,也不是一个新的时代,只不过是依仗全体士大夫的能力与努力,是历史上难以避免的没落过程留下一个小阳春。对该评论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的领导者主要是封建的统治阶级

B.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C.洋务运动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宣告全面破产

D.洋务运动最终没有让中国富强起来

7、20世纪80年代,走出国门的中国人发现,泰国至少领先中国30年;30年后,中国人再次发现,泰国已至少落后中国上海20年。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中、泰两国社会制度不同

B.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C.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科技革命的推动

8、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的会议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中共七大

9、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

A. 《马关条约》的签订   B. “公车上书”

C. 实业救国高潮的出现   D. “西学”在中国的宣传

10、197111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周总理为封面人物,并在上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美国人发出这样感慨的主要原因是( )

A. 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B. 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

C. 中美关系正常化 D. 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11、“全华东解放区数十万民工不辞一切辛劳,热烈地支援淮海战役。成千成万的担架、大车、小车、担子和驼驴奔驰于数百里的淮海前线。”这反映出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是

A.人民群众的支持

B.解放军战略战术正确

C.解放军作战英勇

D.国民党军队士气低下

12、1954年,毛泽东在《浪淘沙•北戴河》中写道:“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里“换了人间”主要是指(  )

A.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土地改革完成

C.完成了三大改造

D.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

13、下列内容不属于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的一项是(     

A.捍卫了新中国安全

B.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C.实现了国家统一大业

D.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

14、八年级(3)班同学为研究中国人民的艰苦抗战搜集了下面一组资料,下列选项中结论正确的是

A.抗战时期艺术创作成果辉煌 B.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

C.学生参军改变抗日部队结构 D.国际援助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15、你认为戊戌变法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

A.推动政治改革 B.挽救民族危亡 C.促进思想启蒙 D.发展社会经济

16、鸦片战争期间,率兵奋勇抵抗、最后战死在炮台上的清军将领是(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琦善

D.邓廷桢

17、1956到1976年,二十年的曲折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走了不少弯路,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属于这一时期成就的是

①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②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③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④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峰。下面关于这次工人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时间:1923年2月

口号: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结果:被帝国主义和军阀吴佩孚镇压

教训:必须建立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A.时间 B.口号 C.结果 D.教训

19、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和中央人民政府达成协议,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意味着(     

A.祖国获得完全统一

B.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C.西藏消除绝对贫困

D.西藏摆脱殖民统治

20、1937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宣布:“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此举目的在于(       

A.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B.确定避免内战与和平建国方针

C.推动全国对日军进行战略反攻

D.认同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     ),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     ),这一成果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22、观察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开国大典,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

B.先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的地方。

C.沿江开放城市起“龙尾”作用的城市。

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共同构成了我国“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

 

24、1912年3月颁布的《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1945年中共召开七大,大会确立_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5、根据图二写出:

(1)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定都在___________

26、_______________提出了三民主义,_______________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

27、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____

28、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创造了震惊中外的“________”,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1937年7月7日,日军悍然炮轰宛平城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________”,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9、1957年,________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2014年,全军政治工业会议在________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30、____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的全部自给;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五四运动实现了哪些直接目标?简述这场运动的历史意义?作为青少年应该传承怎样的五四精神?

32、探究国共之间的关系,我们不难发现,它是紧紧和中国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紧密相连的,依据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两党什么时候开始了第一次合作?合作的标志是什么?请举出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成就一例?

(2)两党第一次合作结果如何?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3)第一次合作结束后,国共走向第一次对抗,请举出第一次对抗期间发生的两次会师?国共的这次对抗为哪个帝国主义的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

(4)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的统一战线是什么?举出此战线领导下取得的成就一例

(5)从国共关系与国家之间的联系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33、综合探究:

2018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第40周年,是值得中国人民关注和骄傲的一年。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一次会议上?这次会议的内容是什么?

(2)1984年,我国开始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其中心环节是什么?

(3)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某校八年级(4)班同学以“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

——1927年日本首相回中又一的秘密奏折

日军轰炸东北驻地北大营       日本占领沈阳

材料二

西安事变谈判旧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个抗日根据地,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新型政权形态——“三三制”政权。……在调整阶级关系方面实行减租减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在充分利用人力方面,把党政军民方方面面的劳动力都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大张旗鼓地开展大生产运动。

——摘编自白寿龄<中国通史>

材料三

中国在争取民族复兴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坚持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集中显示了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蓬勃伟力。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优敌忾,共赴国难。

——摘编自步中《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在南京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上,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

(1)依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军国主义者的野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反映的事件有何影响。

(2)简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推动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措施。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哪些经验教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