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天京事变
D.天京陷落
2、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确定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它们分别是
A. 9月3日12月13日
B. 8月15日12月20日
C. 9月13日12月3日
D. 9月2日12月15日
3、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中各条战线涌现出无数的英雄,其中被称为“两弹元勋”的是 ( )
A.王进喜
B.袁隆平
C.邓稼先
D.焦裕禄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中外纪闻》
B.《新青年》
C.《民报》
D.《每周评论》
5、他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这里的“他”是( )
A.焦裕禄 B.邓稼先 C.王进喜 D.雷锋
6、林则徐在寄语某历史人物时说:“将来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然西定新疆,舍君莫属!”与材料中的“君”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左宗棠收复新疆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关天培勇抗英军
D.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7、下图是两本连环画的封面。它们表现的共同主题是
A.列强侵略
B.民族抗争
C.近代探索
D.国家复兴
8、有学者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身体上“开始撕开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发起这一历史事件的是( )
A.洋务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D.顽固派
9、太平天国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的标志是
A.金田起义 B.西征的胜利 C.定都天京 D.北伐的胜利
10、“泰西各国,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唯武备则力讲求,武备也无足取法,唯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这一论述属于( )
A.洋务派的观点 B.维新派的观点
C.顽固派的观点 D.立宪派的观点
1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奋进史。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的先后顺序是( )
①自强求富②变法维新③民主共和④民主科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12、“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劫掠,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另一个叫英国。”此情景出现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1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什么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
A.国民经济恢复
B.三大改造
C.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14、“金瓯久分终必合,两岸贵合避干戈。自古盛世处安定,振兴中华同尽责。”这首诗主要表明
A.海峡两岸长期对峙状态结束
B.“一国两制”构想已得到台湾各界的广泛赞同
C.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D.实现祖国统一不能采取武力方式解决
15、变法维新中发展经济的政策,在某些地区得到落实,促进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山西省商务局成立后,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以上材料说明( )
A.变法维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B.变法维新中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C.变法维新改革政府机构
D.变法维新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16、我校举行“重走长征路”活动课竞赛。张同学准备在演讲活动中再现下列历史场景,其中取材不当的是
A. 四渡赤水河 B. 飞夺泸定桥 C. 翻越大雪山 D. 和平解放北平
17、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的建立者是
A.毛泽东
B.陈独秀
C.李大钊
D.董必武
18、新中国成立前,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占农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这表明当时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是( )
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增加农业资金的投入
C.调整农村土地所有制
D.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19、下侧图表是洋务派创办的京师同文馆课程计划表。这体现了,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目的是
首年:认字写字。浅解辞句。讲解浅书。
二年: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
三年:讲各国地理。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
四年: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
五年:讲求格物。几何原本。……练习译书。
六年: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
A.完全实现教育西方化 B.仿效西方的政治制度
C.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 D.培养翻译,科技人才
20、19世纪末,一艘日本轮船沿着新开辟的通商口岸航行,从杭州出发,先经过沙市,到达重庆。这一事件与下列哪一条约有关?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马关条约》
21、1946年6月,蒋介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_____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1947年夏_____、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2、中共中央的决定: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决定发起______、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23、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实现和平过渡,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得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结论——
(3)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4)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事件——
24、填空题。
(1)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________运动。
(2)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________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是________的诞生。
25、____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____。
26、“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支英勇的部队是____;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是____。
27、________________是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为实现民族团结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
28、《辛丑条约》 特点:是中国近代史上________数目最庞大、________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29、下图反映的是_____(时间)______(地点)政权交接仪式;其回归得益于______(政策)。
30、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完成下列表格中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的相关知识内容。
战 争 | 不平等条约 | 对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影响 |
鸦片战争 | (1)《 》 | (2) |
| ||
(3) |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
| ||
中日甲午战争 | (4)《 》 | (5) |
|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6)《 》 |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
|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列举“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在交通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写一个
(2)小历同学认为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片面发展重工业。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32、周恩来,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其卓著功勋彪炳千古,其崇高风范铭刻人心。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1927年)8月1日晚,周恩来主持参谋团委员会议,讨论南下行军路线问题。写出这一事件是什么?简述其历史意义。
(2)周恩来同张学良、杨虎城一起,迫使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促使团结抗日的局面在中国出现。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什么?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中共为什么要提出这一方案?
(3)根据近代史上的相关知识,周恩来的行动集中体现了民族精神的哪些内涵?你认为弘扬民族精神有什么现实意义?
33、习近平主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结合所学,探究下列问题:
(1)文中的“道路”指的是社会主义道路,我国通过什么措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这一制度建立于哪一年?由于缺乏经验,在前进的道路上出现了哪些急躁冒进的错误?
(2)哪一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
(3)中共十九大决定将哪一思想写入党章,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4)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80年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是什么?分该举措的作用是什么?
(5)作为青少年的你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呢?
34、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7年毛泽东写下一首诗: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根据材料一,这首诗反应的是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发动的什么起义?起义受挫后,中共探索了一条怎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2)材料二中的远征指什么?在此次远征中,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什么事件?
(3)远征最终结束的标志什么?
(4)这次远征所体现的精神是什么?谈谈你在学习和生活中应如何发扬这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