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是洪秀全   B. 太平军攻占南京后,改名天京,定为都城

C. 太平天国运动是被洋枪队镇压的   D. 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中共十八大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3、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民族英雄是( )

A.左宝贵

B.关天培

C.陈化成

D.徐锡麟

4、根据丰子恺先生的漫画《炮弹作花瓶,万世乐太平》中获取的信息,下面说法正确

①此画做于1945年

②当天日本正式签署了投降书

③此时抗日战争已经持续了十四年

④表达了中国人民期盼和平,重建家园的美好愿望

A.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下图反映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是( )

A.国民党军队战斗力低下 B.国民党统治集团腐败

C.人民群众积极拥护支持 D.解放军正确的作战方针

6、自人类伊始,军事领袖们就在历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最近,有外媒评选出史上十大军事领袖。其中排在第一位的这位军事领袖,在公元前4世纪后期,开始东征,建立起地跨三大洲的帝国,这个人是

A.伯利克里

B.凯撒

C.屋大维

D.亚历山大

7、学校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提到关键词:“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王”,从中可以判断主持人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A.杨秀清

B.李秀成

C.洪秀全

D.石达开

8、近代中国屡遭列强侵略,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与“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相关的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9、2021年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假如你到广州研学,探寻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足迹,应该去(     

A.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旧址

B.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旧址

C.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旧址

10、1951年获得和平解放的少数民族地区是

A.云南

B.西藏

C.内蒙古

D.广西

11、“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炮?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冠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1937年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提出的问题。该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A. 九一八事变

B. 华北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12、《近代实业第一人》中写道: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他”是( )

A.周学煕 B.刘鸿生 C.张謇 D.荣宗敬

13、某学生阅读了《北洋军阀统治初期的一组数据》,他提出了四个观点,说法准确的是

A.荒地增加最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频发

B.中国军队的现代化程度提高

C.袁世凯去世,军阀混战的局面结束

D.生产和人口减少与军阀混战有关系

14、在中华民族深陷泥潭无法自拔时,那些敢于担当、忧国忧民 知识分子们认识到单凭引进西方技术不足以挽救民族威亡,于是他们领导发起谋求制度变革哪次运动?(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5、科举考试采取八股文的形式开始于

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16、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了五个城市,以下属于它们共同点的是:

①都位于长江入海口以南   ②都位于沿海地带   ③都是港口城市   ④都是省会城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7、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提升员工积极性

B.提高生产力

C.增强企业活力

D.增加企业收入

18、叶挺独立团一营营长曹渊烈士是我市寿县人,率部先后参加了汀泗桥、贺胜桥等战役,1926年9月在武昌牺牲,当时正处于( )

A.鸦片战争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9、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的领导人是

A. 林则徐

B. 洪秀全

C. 杨秀清

D. 石达开

20、以下内容摘自著名学者、作家宋云彬先生的日记。这段日记反映了

各单位代表发言毕,继续讨论下列各案:一、政协组织法……三、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争辩数小时,幸周恩来做主席,能控制,居然逐案通过……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_____、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_____针对的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的是中国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未来前景。

22、影响:_______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________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3、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__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恢复__________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4、1952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____弹药用尽后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火力点的枪口,用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

25、请列举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割据时期主要的军阀派系和代表人物

26、1927年8月,______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1929年12月,______会议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27、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是___________________

 

28、_____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_____,从中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29、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_______的新发展理念。

30、图A人物是______,他的代表作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图B《______》(剧照)是中国自己在1905年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形象概括了中国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请回答:

(1)前两句诗分别发生在什么历史时间?联系具体历史史实,谈谈你对前两句诗的理解。

(2)“忽如一夜春风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指什么时期?

(3)中国民族工业在1937年后出现了大幅度下降,造成这这个时期下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的前提是什么?

32、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据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成功经验]

(1)我国过渡时期(1953--1956年)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化三改”,“一化”是指什么?“三改”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此后,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改革?在对外开放建立的经济特区中,最大的经济特区是什么(1988年建立)?

(3)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十九大”召开于哪一年?

[失败教训]

(4)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出现了急于求成、急躁冒进的事件是什么?

(5)新中国最严重的错误是“十年浩劫”(1966--1976年),这场运动通常被称为什么?

33、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在这100年间,我党追求民主,贯彻民主,凡是决定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都要举行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利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何时在哪次会议上确定的?

(2)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以后,哪次会议拉开了全面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序幕?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性会议是哪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对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做出了怎样的调整?

(4)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成绩显著。这得益于我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不动摇。这一路线是哪次会议提出的?这一路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中的国共两党,一个重军事,一个重民众,使北伐战争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到之处如入无人之境。”

材料二  毛泽东发现农民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但是不能同国民党打仗。因此,毛泽东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和粮食支持战斗,就可以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

材料三  长征是在怀疑、猜忌、阴谋与恐惧的气氛中开始的,而长征结束时,大家都有了坚定的信心。

(1)据材料一,使“北伐战争迅猛推进”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北伐战争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征结束时,大家都有了坚定的信心”的原因。

(4)给以上材料和探究拟一个合适的主题。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