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华网2014年3月17日报道,习近平主席重访兰考,参观了焦裕禄纪念馆,下列称号与焦裕禄相符的是
A. “铁人” B. 两弹元勋 C. “党的好干部” D. 战斗英雄
2、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关于新发展理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新发展理念是对我国当前发展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来的战略指引
②新发展理念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未来前景
③新发展理念同时注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④新发展理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革命建设过程中,新中国各民族人民结成的新型民族关系特点不包括
A. 团结
B. 平等
C. 互助
D. 自治
4、民族英雄是指维护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反侵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做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下列历史人物属于民族英雄的是
①林则徐
②邓世昌
③康有为
④左宝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百年大计、国家大事。回顾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的是( )
A.厦门经济特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辽东半岛地区 D.上海浦东开发区
6、2003年10月,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完成这一伟大任务的航天员是
A.聂海胜 B.刘洋 C.翟志刚 D.杨利伟
7、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 东方红一号 B. 神舟五号 C. 嫦娥一号 D. 嫦娥二号
8、“贫农得地开心,中农有利放心,富农不动定心,地主劳动回心。“这一局面出现在( )
A. 抗日战争时期 B. 解放战争时期 C. 土地改革时期 D. 辛亥革命时期
9、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A.港澳人民的共同心愿
B.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
C.我国外交成就显著
D.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10、2020年全球最关注的问题就是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的贡献是
A.青蒿素 B.链霉素 C.青霉素 D.克隆技术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被称作五星红旗(如下图)。“五星”象征
A.中共领导下革命人民大团结
B.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诞生
C.新中国成立只是万里长城走第一步
D.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12、拜占庭文化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里的“上”主要指( )
A.希腊文化
B.印度文化
C.百家争鸣
D.文艺复兴
13、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联合1300多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一事件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这就是著名的
A.五四运动 B.金田起义 C.公车上书 D.百日维新
1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 举行开国大典 B. 开始一五计划
C. 完成三大改造 D.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5、1979年至1988年,徐州粮食产量年均增长6.0%,累计生产3391.15万吨,相当于前3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昔日贫穷落后、缺粮少吃的徐州农村变成苏北粮仓,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①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②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
③农民土地所有权的获得 ④南方谈话的正式发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为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
A.东海海军
B.南海海军
C.华东军区海军
D.北海舰队
17、东北新闻网讯:2018年3月20日,《英雄儿女》中的英雄王成原型蒋庆泉等老兵及革命老兵后代一同来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参加祭奠英烈活动。下列属于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烈士是
A.邓世昌
B.佟麟阁
C.董存瑞
D.黄继光
18、邓小平说:“统一后,台湾仍然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这表明了
①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②“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③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④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A. ①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④
19、这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这座“窗口”城市是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20、下列对“一五”计划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
①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②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③交通运输建设也取得很大成就,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④我国实现了工业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1、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新中国国旗一一
(2)新中国采取的纪年方法一一
(3)1954年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的制度一-
(4)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一一
22、1951年,以________为首席代表的西藏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促成西藏和平解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______被称为“党的好干部”。
2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______。
24、1938年3月,______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1953年7月,______获得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5、全方位外交: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________、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6、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分别是在________年和________年。
27、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1)_____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_____而团结奋斗。
(2)习近平在会上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_____,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8、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在会上,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_____________、人民幸福。
29、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______________》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________________》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0、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_______,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_____,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巩固和发展的过程中,既有巨大成功,也有严重失误。但总体来说,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站起来了。“站起来”的国家和人民的地位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的政权,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
(3)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短时期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我国选择并坚持了哪一发展道路?
(4)习近平指出,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32、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新中国建国初期,国家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这反映的是哪一事件﹖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1955年,我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请依次列出我国农业合作化经历过的主要阶段。
(3)1978年,农民们形象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反映了我国在农村推行的哪一政策得到了农民的欢迎?这一政策的最早尝试是在哪里?
33、有人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1)邓小平和袁隆平为解决农民“吃饭”问题分别作出了什么贡献?
(2)两位解决“吃饭”问题所采取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3)除解决农民“吃饭”问题外,两个人的上述贡献还有什么共同作用?他们能做出上述贡献,说明他们所具备的共同精神特质是什么?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1)材料中的“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有哪些?为实现中国梦,需要通过哪些途径?
(2)材料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首次提出是中共哪次会议?
(3)材料 “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一句中的“改革开放”是哪一会议的伟大决策?
(4)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一句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哪一年?举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探索中的失误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