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B.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C.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D.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 (lòu)   (guō)

耀(yào)   静(jì)

B. 快(yú) (diàn)

雨(zhòu) (zhì)

C. 热(zào)   (fán)

(jiāng) (zhī)

D. 息(zhì) (zì)

(dù) (cù)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校师生认真讨论和聆听了校长激动人心的学业考试动员报告。

B.中国体育健儿正在积极备战因疫情推迟一年的“杭州2022年亚运会”,他们将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争创佳绩。

C.能否营造人人敬业奉献的浓厚氛围,关键是提升公民的道德修养。

D.当前,青少年非常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汉语的规范化使用,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

4、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塑造了武松、吴用等众多的英雄人物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作品运用的是古白话,通俗生动,活灵活现,充满个性化特色,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

B. 《水浒传》中的鲁智深疾恶如仇,侠肝义胆,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人物形象。他性格中既有粗鲁莽撞的一面,也有粗中有细的一面。

C. 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这样写道,“忠义堂前绣字红旗后面:一书‘山东呼保义’,一书‘河北玉麒麟’”。其中“山东呼保义”指晁盖,“河北玉麒麟”指卢俊义。

D. 青面兽杨志负责押送“生辰纲”,智多星吴用在黄泥冈巧设妙计“智取生辰纲”。吴用设计用药的过程是: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故意给军士等人看。次后,吴用取出药来,抖在瓢里,搅在酒里。最后,白胜夺过吴用手里的瓢,将酒倒进桶里。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村居书喜

[宋]陆游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

【注释】①官赋:公家所征之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中“红”“白”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描绘出早春乡间清新的风貌。

B.“鹊声穿树”将无形的鸟鹊叫声描写得生动可感,是为了突出林中的幽深寂寥。

C.颈联由写景转向叙事,表现了村子里的自然和谐,借此烘托自己内心的高兴。

D.尾联写不会有小吏催租之喜,抒发了作者对村居美好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2】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一句的妙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默写。

(1)微君之故,________!微君之躬,________!(《诗经·邶风·式微》)

(2)挑兮达兮,________。一日不见,________。(《诗经·郑风·子衿》)

(3)离别总是让人伤感,可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却用“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离别时的豁达情怀。

(4)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走进名著。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____》是_____国著名记者________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猫冬》,按要求回答问题。

猫冬

①天空瓦蓝瓦蓝,一群群大雁排列成“人”字形的雁阵,冲破遥远北方的寒流,飞到老家黄海边的盐城滩涂时,冬天就自然来到了。

②母亲顾不上看风景,一到初冬,分外忙碌,要买一板车、上百斤翠绿的雪菜;平时舍不得买肉,这时拎回一整个后猪腿;还要买几十斤鲥鱼,每条约两斤,鳞光闪闪的,诱人。清洗,晾晒,腌制,这些都是为猫冬准备的,日后就成了下饭菜。

③上初中后,我会主动帮母亲干点体力活,拉上板车,一起去买红薯。去时空车由我拉,回来装满红薯的车重,母亲把车绳抢挂在脖子上,怎么都不肯让我拉,我就在车边上拿出吃奶的劲头推。母子俩一路满头大汗,走走歇歇,我总觉得路特别长,老是到不了家。有时路过烧饼店,母亲会给我钱和粮票,买两只烧饼充饥。狼呑虎咽,不一会儿我就吃完了。母亲往往说她吃不了,把手中的一半塞给我。我知道母亲心疼我,便装着很使劲,小小地咬一口,又会逼着母亲吃完再赶路。

④路上推车累了,我就抬头看看天空。有时一群大雁轻盈地划破长空,向海边迁徙,我就想它们很快就会到达歇息地,从空中灵动降落,并向下面呼叫的鸟儿们伸出双脚。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叙述重逢的喜悦。

⑤等到天空看不到雁群,它们飞向更远的南方,就是真正的寒冬腊月了。家人围坐火炉,闲拉家常,丢几个栗子在通红的炭火里,等“砰”的一声,蹦出一个裂了壳的熟栗子,夹起来,烫得在手里来回倒,嘘嘘吹气,我会剥壳,把栗子先送入母亲口中,她笑着说:“儿子长大了。”此刻她忙着纳鞋底,为家人春节能穿上新鞋子。栗子的香甜熨帖了寒凉,母亲的劳作温暖了人生。

⑥冬日读书,干扰最少,心最沉静。躲在被窝里读《三国演义》《水浒传》,兴味无穷,惬意无限。如果是雪天,更是妙不可言,书香滋润了年幼的心田。有时晚上雪花漫天飞舞,姐姐会拉上我踏雪寻梅。傲然绽放的梅花,总是伴着横斜的疏影、盈袖的暗香,在人们心灵柔软处悄然飘落。姐姐告诉我,人不怕清贫,要有傲骨,将来工作了不能做坏事。那时我年幼无知,似懂非懂,如今才知其义。

⑦进入三九,天冻得凶,滴水成冰。男孩皮实,不怕冷,玩闹多。小河冰层厚,男孩上学,跳上冰面,一路滑行,你追我赶,打打闹闹,不一会就没了人影。教室没有取暖设施,下课铃声一响,大家就会冲出门,女孩跳绳、踢键子、砸沙袋,男孩成群结队玩“挤油渣”“斗公鸡”游戏,全身发热,再进课堂不冷了。如果天下大雪,堆雪人,打雪仗,放学更是玩耍忘了回家,到饭点大人呼叫孩子乳名的声音,在巷子里此起彼伏。

⑧每天放学回家,肚子饿得“咕咕”叫。我总是先到厨房,母亲会在土灶烧饭的余烬中焐红薯,从土灶膛中掏出的红薯,香气袭人,趁热剥皮吃,就是冬天最好的美食之一。家中也有晒干的红薯片,吃几次就不吃了,但经爆米机加工过,又香又脆,大家也会抢了吃。

⑨过新年是冬天生活的高潮。家家贴春联、放鞭炮、炸肉圆,包饺子、接财神。这是孩子们狂欢的日子,穿新衣、磕响头、拿压岁钱……在寒冬里,做自己喜欢的事,何惧冬寒?

⑩四季流转,岁月更迭。一转身便是大半辈子,“两鬓的雪,若是沧桑,我用微笑扫除;若是迷茫,我用乐观扫除;若是抑郁,我用阳光扫除”,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心若沉静,再冷的冬天,也是温暖。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我喜欢倾听大雁的鸣叫,当来年它们从南方结队飞回,天空中响起“嘎嘎”的叫唤,犹如听到一首春天野性的诗歌。

(管苏清/文)

【猫冬:方言。躲在家里过冬。泛指躲在家里不出门。】

【1】文章写了猫冬时的一些活动,请用简洁的语言将下面内容补充完整。

(1)母亲为猫冬准备下饭菜;(2)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4)孩子们冬日做游戏;(5)__________________;(6)“我”的美味小吃;(7)过新年。

【2】阅读第⑦段,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三九天孩子们玩闹的快乐的。

【3】文中多次写到大雁,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表现了对故乡、亲人、童年的怀念。

B.“傲然绽放的梅花,总是伴着横斜的疏影、盈袖的暗香,在人们心灵柔软处悄然飘落”是一段景物描写,它和姐姐在寻梅时说的话,同样滋润了“我”年幼的心田。

C.文中年少的“我”是一个机灵活泼、热爱读书又能理解大人劳动艰辛的孩子。

D.第⑤段中划线部分,调动视觉、听觉、味觉,写动作、写语言、写心理、写神态,展示了家人其乐融融的情景。

【5】文中写了家乡冬季美景和人物活动。其实,一年四季,皆有美好。请你从春夏秋三个季节中选取一个,用排比句写出其美景及自己的活动。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一路上/走走停停/而沿途路过的风景/记录着人生/最美的回忆。”读着这样的诗句,一定勾起你对美丽风景的美好回忆。请以“那些最美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5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不得出现真实校名、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