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中省级行政区的简称依次是:
A.桂、湘、鲁、秦
B.云、甘、黑、新
C.粤、鄂、鲁、秦
D.桂、鄂、冀、陕
2、下图为“我国四种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完成图中序号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其自然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为旱地——以盆地为主,湿润区
B.②为水田——以平原为主,半湿润区
C.③为林地——以山地为主,干旱区
D.④为草地——以高原为主,半干旱区
3、关于我国东部松花江、黄河、珠江、长江流量叙述正确的是( )
A.松花江是我国汛期最长的大河 B.黄河是我国结冰期最长的大河
C.珠江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大河 D.长江是我国流量最大的大河
4、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耕地所占比重最大
B.我国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部山区
C.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为解决粮食问题可以把草地开垦为耕地
D.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季风区的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
5、台风有功也有过,体现有功的一面是( )
A.缓解旱情 B.摧毁建筑物
C.损害庄稼 D.颠覆船只
6、关于我国省级行政区划正确的是( )
A.基本实行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
B.23个省级行政单位
C.我国有4个自治区
D.5个直辖市
7、最近,某学校学生伴着激昂的马头琴和呼麦旋律,做看抖肩、翻腕、漪马等动作的“花式”课间操在网络走红。据此完成下题。
【1】这一“花式”课间操融合了当地民族舞的特色,该民族可能是( )
A.傣族
B.苗族
C.蒙古族
D.高山族
【2】推测该学校最可能位于( )
A.云南省
B.贵州省
C.北京市
D.内蒙古自治区
8、小梅同学暑假要从广州到北京,选择的铁路线是( )
A.焦柳线 B.陇海线 C.京沪线 D.京广线
9、读我国东部地区轮廓图和四地气候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丁四地与气候统计图搭配正确的是( )
A.①—甲
B.②—丙
C.③—丁
D.④—乙
【2】造成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3】从四地气候统计图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7月气温分布特点是( )
A.南北普遍低温
B.南北温差大
C.南北普遍高温
D.南低北高
10、下图为“地球上的昼夜示意图”阴影表示夜半球,据图完成关于图中现象,判断错误的是( )
A.①方向代表地球的自转方向小明
B.12小时后,小山和小明的昼夜状况会互换
C.图中A地昼长夜短
D.南半球处于冬季
11、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有( )
A.海洋水
B.冰川水
C.地下水
D.江河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12、有关我国农业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畜牧业主要分布在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西
B.四大牧区是新疆、青海、内蒙古和宁夏
C.天然林区主要分布在西北
D.种植业主要分布在西南
13、贝贝看到一辆牌照为“豫A65320”的大货车从他家门前经过,可以推断该车属于( )
A. 山东省 B. 河北省 C. 陕西省 D. 河南省
14、习惯上,人们把山地、丘陵、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中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为中国的四大高原,其中辽阔坦荡、草场广布的是( )
A.①高原
B.②高原
C.③高原
D.④高原
【2】很多山脉有及其重要的地理意义,中国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大致经过( )
A.甲山脉
B.乙山脉
C.丙山脉
D.丁山脉
【3】山区面积广大,对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是( )
①山区地形多样,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②山区地形复杂,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
③山区矿产丰富,为人们提供大量资源
④山区风光优美,是人们向往的旅游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A.大聚居、小杂居、交错杂居
B.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C.相互聚居,互相协作
D.平等互利,共同发展
16、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读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剖面图,近年来,图中的稻田慢慢变成了蔬菜田,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是( )
A.气候
B.劳动力
C.市场
D.交通
17、我国水旱灾害比较频繁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地势高低不平 B. 南北跨纬度大
C. 夏季风强弱不同 D. 冬季风强弱不同
18、关于我国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类型单一,平原面积广大
B.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C.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D.河流西多东少,均注入太平洋
19、“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海”是指( )
A. 巴颜喀拉山,东海 B. 唐古拉山,黄海
C. 巴颜喀拉山,渤海 D. 唐古拉山,南海
20、我国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
A.西南、东南、中部
B.西北、东北、西南
C.中部、西南、西北
D.西北、东南、东北
21、读中国地形图,回答以下问题。
(1)山脉A是____,它的北侧是____盆地,南侧是____盆地。山脉B是____,山脉D是____,山脉E是____。
(2)山脉F是____,走向是____,南侧的地形区是____。
(3)H是____(山脉),位于我国地势第____级阶梯上。
22、我国缺水最为严重的地区是________地区和________地区。
23、我国最大的岛屿是________.
24、在郑州交汇的铁路干线是( )和 ( )。
25、按要求完成表格。
26、读图,填出字母或符号所代表的各地理事物的名称。
邻国:甲_____乙_____;
邻海:丙_____丁_____;
高原:A_____B_____;
盆地:C_____D_____;
山脉:①_____②_____。
27、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约为 _________,居世界第____位。
28、填空
东北有“________”之称,“白山”指________,“黑水”指________。
29、我国最大的湖泊是________,其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位于_______省。
30、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的利用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_______、_______和建设用地等。我国为了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_________,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31、【案例分析】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探究名称:中国山脉影响知多少
资料一:我国有许多名山大川,众多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成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不仅深刻影响了人类活动,还为后人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句名篇和可歌可泣的精神遗产。纪录片《太行军工》记述了八路军工部及其所属兵工厂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发生的故事,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后引起了强烈反响。
资料二:中国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
(1)读图说出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有哪些。
(2)从图中的字母中,选出最有可能拍摄纪录片《太行军工》的地区。
(3)山脉往往是其他地形区的分界线,请说出大兴安岭、太行山脉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名称。
(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些佳句流传至今。据此推断我国主要大江大河的流向特征并解释其原因。
32、读台湾省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台湾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临A东海,东临B太平洋,南临C________海,西隔D________海峡与E福建省相望。
(2)台湾省主体是①________岛,还包括周围的②澎湖列岛、③________岛、④赤尾屿、⑤兰屿、⑥绿岛等200多个岛屿,陆地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
(3)台湾地处亚欧板块和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是地震多发地区。
(4)台湾省居民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是________族;全省80%的人口祖籍为________省,________(农业或工业)是台湾省经济的重要支柱。
33、(山青茶香,浓浓乡情)
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安徽省地处低海拔地区,自古名茶好茶迭出,中国十大名茶之中,安徽茶叶就占了三成。读安徽省简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流经安徽省境内的河流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
(2)D是安徽省会城市:___________,C 是省内最大湖泊: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推测安徽省茶叶的集中产区(地形区名称)。地形区____;_____
(4)随着网络信息化的普及,很多人都会利用网络视频直播卖货,有个“黄山茶小巷”的主播专卖黄山出产好茶,下列不会出现在他的直播间的是(____)
A.黄山毛峰 B.太平猴魁 C.屯溪绿茶 D.六安瓜片
34、长江黄河哺育了两岸的人民,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发源于__________山脉,最终从上海市注入__________海,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从上、中、下游来看,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是__________。图中③代表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__水利枢纽,其首要任务是__________。
(2)黄河流域是我国的能源基地,上游突出的是水能,中游突出的是__________(矿产),下游突出的是石油。黄河在上游干旱的宁夏和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宁夏平原与②__________平原。
(3)图中黄河干流A、B、C三个河段容易出现凌汛现象的是__________。
(4)长江的航运价值高,有“__________”之称,原因是__________。
35、根据图的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反映的是当今世界由于____导致的一系列问题。
(2)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____。
(3)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都属于____。(填“可再生”或“非可再生资源”)
(4)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____。
(5)以“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从我做起”为主题,写出一条倡议: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