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盟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产品质量过不过关、服务有没有保障,才是决定用户下一次购买的关键。(在“购买”前加上“会不会”)

B.由于我国政府不断推出优惠政策,使留学人员迎来了回国有用武之地的大好局面。(删去“由于”)

C.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启筚路蓝缕的创业征程,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将“开启”改为“开创”)

D.钙质可从食物中摄取,人们只有注重食物的合理搭配,就能更好地获得相应的钙质。(将“就”改为“才”)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王老师擅长写作,已在多家报刊上发表了几十篇文章,真是妙手偶得呀!

B.这幅画把儿童活泼有趣的神态画得惟妙惟肖

C.天气好的时候,步行街夜市上的行人非常多,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D.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对于房价在全国略胜一筹的北京来说,经济适用房的低价无疑对工薪阶层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B.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国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C.在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面前,我们只有依靠科学,依法办事,才能夺取抗击灾害的全面胜利。

D.万籁俱寂时,才拥有一片真实自由的天空。黑夜里,无论是云淡风清,一地风光,还是云雾笼罩,夜色沉沉,大自然都像一张怡静的网。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说,“一种风流吾最爱,魏晋人物晚唐诗。”说的是有着魏晋风度的人物和幽深精微,令人叹为观止的晚唐诗歌。

B.近日,在女足世界杯第三天的比赛中,美国队与泰国队的比赛以13:0的比分戛然而止

C.语文考试考差了,小雨知道是因为自己没有复习好,关键是该做整理的时候不做,寄希望于老师画重点,她这时候大彻大悟还不算晚。

D.作为班长,小真劳动的时候总是能够很好地协调分工,让每个人都能发挥特长,大家都说小真起到了马前卒的作用。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唐代·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诗人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中的一首。属于古体诗,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系于意,不系于文。

B.本诗讲述了卖炭翁以伐薪烧炭艰难维持生计却横遭掠夺的悲惨故事,揭露了当时宦官假借“宫市”之名强取豪夺民间财物的社会现实。

C.本诗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如“半匹红纱一丈绫”,数量极少,价值极低,与“一车炭,千余斤”构成强烈反差,将统治阶层无耻的嘴脸暴露无遗。

D.“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描写出“宫使”举止神态的洒脱。

【2】诗人没有直接发议论,所有的情感都蕴含在情节的叙述和人物形象的描写中。全诗表现了诗人对卖炭翁这种底层劳动人民怎样的态度?试结合诗中对卖炭翁的某一处描写进行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

(1)___________,贫贱不能移,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

(2)___________,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3)折戟沉沙铁未销,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4)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5)______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

(6)《雁门太守行》中渲染气氛凝重而战斗惨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要避开喧嚣,不必归隐山林,精神超脱,也能进入幽避旷远之境,就像陶渊明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杜甫《春望》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花鸟之物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感时伤世的情感。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1)下面是对《红星照耀中国》中四位红军领袖的评价。请结合阅读体验,指出匹配不当的一项( )

A.彭德怀——他是一个统帅大军却不失活泼天真的人,是一个率真的大滑稽家。

B.徐海东——他是一个有着远见卓识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也是一个接地气的“辣粉”。

C.周恩来——他是一个行动同信仰完全一致的知识分子,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D.贺龙——他是一个喜欢马,在哥老会中名声遍及全中国的口才好,有很强个人感召力的大个子。

(2)结合课文链接,联系《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相关内容,请举具体事例说明朱德从他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

【课文链接】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谈读书

朱光潜

①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的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着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吗?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②世间有许多人【甲】得多。许多人的学问都是在忙中做成的。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家和革命家富兰克林,幼时在印刷局里做小工,他的书都是在做工时抽暇读的。不必远说,你应该还记得孙中山先生,难道你比那一位奔走革命,席不暇暖的人【乙】些吗?他生平【丙】到什么地步,没有天不偷暇读几页书。你只要看他的《建国方略》和《孙文学说》,你便知道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个学者。不读书而讲革命,不知道光的所在只是窜头乱撞,终难成功。这个道理,孙先生懂得最清楚的,所以他的学说特别重知。

③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当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你不看见现在许多叉麻雀抽鸦片的官僚们、绅商们乃至教员们,不大半由学生出身吗?你慢些鄙视他们,临到你来,再看看你的成就吧!但是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永不会寻出的。凡人都越老越麻木,你现在已经比不上三五岁的小孩子们那样好奇,那样兴味淋漓了。你长大一岁,你感觉兴味的锐敏力便迟钝一分。达尔文在《自传》里曾经说过,他幼时颇好文学和音乐,壮时因为研究生物学,把文学和音乐都丢开了,到老来他再想拿诗歌来消遣,便寻不出趣味来了。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当时节,便会萎谢。比方打网球,你在中学时喜欢打,你到老都喜欢打。假如你在中学时代错过机会,后来要发愿去学,比登天还要难十倍。养成读书习惯,也是这样。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根据文意,将下面三个语句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

①无论忙②比你忙 ③还要忙

【甲】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___

3列举达尔文的例子证明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作文二:

慢,是一种意趣,也是一种境界。白居易邀约:“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疲于奔命,是感受不到驻足小酌的惬意的。慢是刻意的追求,古人称之“偷闲”。黄庭坚有诗“人生政自无闲暇,忙里偷闲得几回”。惟慢,方能体悟细节,成就生活的诗情画意。生活是忙碌的,我们无法停止奔跑的脚步,惟一的坚守就是诗与梦同行。

作文要求:(1)充分理解材料,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写你最真挚的情感;(2)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4)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