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菌和真菌一般“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对细菌和真菌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真菌有的单细胞,有的多细胞
B.真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C.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
D.细菌没有细胞壁,有荚膜
2、春天到了,万物复苏,绿意盎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叶芽的芽原基发育成根
B.叶芽的幼叶发育成叶
C.叶芽的芽轴发育成茎
D.枝条及绿叶都是由芽发育成的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 )
A.颁布法律和文件
B.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移入动物园或植物园
4、用射线对农作物的种子进行处理,再从中选择优质高产的新品种,这种育种方法是因为射线改变了农作物的( )
A.性状
B.遗传物质
C.生活环境
D.生活习性
5、某同学为“监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做了以下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配制好培养基时,加入牛肉汁为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物质
B.配制好的培养基,在接种前进行了高温灭菌处理
C.把硬币在冷却后的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这一步相当于接种
D.对接种后的培养基要再次进行高温灭菌,避免杂菌污染
6、科学家成功地把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植入烟草细胞的DNA分子上,使烟草获得了抗病毒的能力。这个事实说明( )
A.基因就是性状
B.生物的性状都可以遗传
C.人与植物的基因相同
D.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7、控制狗的皮毛中色素分布的基因有三种,其中A1、A2、A3分别控制着沙色、斑点和暗黑色三种性状,且A1对A2、A1对A3都为显性,A2对A3为显性。若基因组成为A1A2的雄性沙色狗与基因组成为A2A3的唯性斑点狗交配,后代小狗的体色最可能的是( )
A.1种,全为沙色
B.2种,沙色和斑点
C.3种,沙色、斑点和暗黑
D.2种,斑点和暗黑
8、绦虫和蛔虫均为肠道寄生虫,蝗虫对禾本科作物危害很大。青蛙被称为“田园卫士”。绦虫、蛔虫、蝗虫、青蛙它们分别属于( )
A.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爬行动物
B.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节肢动物、两栖动物
C.线形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两栖动物
D.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两栖动物
9、2023年杭州亚运会我国乒乓球运动员共斩获6金2银1铜。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需完成手臂的屈和伸等动作,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
B.一个动作由一块骨骼肌收缩完成
C.由骨骼肌牵引骨绕关节活动完成
D.体现了关节的牢固性和灵活性
10、冬天,我们喜欢吃甜甜的烤红薯。红薯根中的淀粉来源于( )
A.叶制造后通过导管运输来的
B.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
C.根自己合成的
D.叶制造后通过筛管运输来的
11、一位B型血的患者急需输血急救,从血库中取血时首选的血液是( )
A.O型血
B.B型血
C.A型血
D.AB型血
12、发酵技术指的是人们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的过程,从而进行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下列发酵产品与微生物搭配正确的是( )
A.酸奶的制作——酵母菌
B.醋的制作——乳酸菌
C.酱油的制作——醋酸菌
D.沼气的产生——甲烷细菌
13、人体内产生精子的器官和受精的场所分别是( )
A.睾丸和子宫
B.输精管和子宫
C.睾丸和卵巢
D.睾丸和输卵管
14、鸟在空中飞行时需要消耗大量氧气,下列描述鸟的呼吸,准确的是( )
A.肺部进行气体交换,气囊贮存气体
B.肺部和气囊都可进行气体交换
C.每呼吸一次,在肺部进行三次气体交换
D.肺部的呼吸能力较弱,需要气囊辅助呼吸
15、躯体的运动是由骨、关节、骨骼肌三部分共同完成的。其中起杠杆和支点作用的分别是( )
A.骨和关节
B.骨和骨骼肌
C.骨骼肌和关节
D.骨骼肌和骨
16、下列有关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鱼类的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及鳍的协调作用实现
B.人的运动是在神经系统调节下运动系统等多种系统配合完成的
C.狗天生具有灵敏的嗅觉,查缉毒品是缉毒犬的一种先天性行为
D.狒狒具有社会行为,成员分工合作更有利于它们在复杂环境中生存
17、通过学习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某同学绘制了染色体、DNA和基因关系的概念图。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是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b是基因,能够控制生物性状
C.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D.与染色体一样,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
18、下列动物类群与其对应特征正确的是( )
A.软体动物——身体表面有角质层
B.节肢动物——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C.环节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
D.线形动物身体——有口无肛门
19、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下列选项中食物链表示方式正确的是( )
A.阳光→草→牛→人
B.水→鼠→蛇→蛇鹫
C.草→鼠→鹰
D.草→昆虫→猪笼草
20、某生物学习小组利用甲、乙、丙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动物甲、乙、丙完成绕道取食前的尝试次数分别是165次、32次、5次.分析数据可知,这三种动物的学习能力从低到高的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乙→甲
D.甲→丙→乙
21、人口的剧增致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加剧。某处松树林内的鸟类资源遭人类大量猎杀,导致松毛虫大量繁殖,对松树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为此,人们向该松林投入大量人工饲养的喜鹊,使松毛虫的数量很快得到了控制,拯救了松林。请回答:
(1)鸟类的减少引起松毛虫增多,使松林受害,是因为人类破坏了该松林原有的_______。
(2)喜鹊和松毛虫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题中控制松毛虫的方法叫_______。
(3)影响松树生长的生物因素有_______。
(4)写出题中描述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
22、分析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我省尖峰岭自然保护区物种资源丰富,区内有野生植物22 58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坡垒、海南苏铁2种,二级保护植物有海南桫椤等29种;野生脊椎动物400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种,分别是海南坡鹿、海南黑冠长臂猿、云豹、孔雀雉、巨蜥、海南山鹧鸪、蟒蛇.无脊椎动物截至2009年已鉴定的有2222种.其中蝴蝶资源特别丰富,种数多达449种,比具有“蝴蝶王国”美称的台湾省还多61种,居中国自然保护区之冠.
资料二:海南岛拥有种类众多的珍贵、稀有甚至濒危的动植物,被列入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105种.终生生活在树上的海南长臂猿、灵巧美丽的海南坡鹿等,都是大自然馈赠给海南岛热带雨林的精灵,唯海南独有,现已进行国家级资源保护.
(1)据资料一可知:我省尖峰岭自然保护区物种资源丰富,这体现了 的多样性,它的实质是 的多样性.
(2)资料一中提及的植物中属于裸子植物的是 .
(3)色彩斑斓的蝴蝶属于发育过程中的 期,发育过程属于 .
(4)要保护海南的珍稀动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5)为了保护海南长臂猿和海南坡鹿,海南建立了相应的自然保护区,请你分别说出这两个保护区的名字 、 .
23、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 和 结成.
24、绿色植物养育着地球上的其它生物,动物在自然界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动物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促进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能够帮助植物__________、传播种子。
25、制作米酒时,将酒曲碾碎成粉末,撒在糯米饭上,并均匀地搅拌在一起,这个过程属于细菌、真菌培养中____。
26、小麦是人类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冬小麦作为北方人餐桌上的主食,深受人门喜爱.
(1)“白露至霜降”是冬小麦播种的适宜时节,“霜降”以后播种会造成小麦种子的发芽率降低,可见, 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外界条件之一.
(2)农业生产上,播种时通常选用籽粒饱满的小麦种子,因为小麦种子的 内储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能够保证小麦种子正常萌发所需.
(3)小麦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此过程种子内的有机物逐渐减少,原因是 .
(4)来年开春麦苗返青后,为了促进麦苗快速生长,通常追施一次以含 的无机盐为主的肥料,以免造成苗小,分叶少,群体不够,难获高产.
(5)5月下旬进入抽穗期,是冬小麦生长需水量最关键时期,水分主要通过小麦根尖的 吸收.
27、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决定____________。
28、病毒的结构简单,由___外壳和内部的___组成,没有___结构。病毒只能寄生在___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___,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是它的___。
29、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___,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___和___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_____关系和____关系。
30、运动系统是由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组成。
31、请将下列科学家与他的成就正确连线:
32、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对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总是不利的。(______)
33、据甲图回答:
(1)运动时若不小心用力过猛,常会造成 [ ]________ 从[ ]_________脱落出来的脱臼现象。
(2)关节在运动中既灵活又牢固,与其牢固性有关的是[ ]_______及其周围的韧带。
据乙图回答:
(3)一块骨骼肌是由图中①_______和②_______构成。
(4)铅球运动员手握铅球放在肩胛骨上,准备投掷时,手臂肌肉所处的状态是:肱二头肌_______,肱三头肌_______。这个动作是在_______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34、如表是某生物小组同学 探究“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吗”.”设计了3组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说明:菠菜属于藜科,白菜和卷心菜属于十字花科):
| A组 | B组 | C组 |
第一步 | 隔离孵化菜青虫卵 | 隔离孵化菜青虫卵 | 隔离孵化菜青虫卵 |
第三步 | 放涂白菜汁的滤纸 | 放涂菠菜汁的滤纸 | 放涂卷心菜汁的滤纸 |
第四步 | 放菜青虫 | 放菜青虫 | 放菜青虫 |
第五步 | 观察记录结果 | 观察记录结果 | 观察记录结果 |
(1)提出问题: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吗?作出的假设是:_____.
(2)该小组同学从菜青虫的卵开始进行隔离孵化和饲养菜青虫,其目的是_____.
(3)每一组应该选择菜青虫的数量是1条、2条还是10条?_____.理由是_____.
(4)实验中用的滤纸的大小是否应该一样?_____.目的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