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生物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列有关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菌和真菌中营寄生生活的种类,会使动植物和人患不同的疾病

B.细菌和真菌能够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C.人过量服用抗菌素使肠内大量正常微生物死亡,会患消化管疾病

D.地衣中的真菌和藻类共同生活在一起,分开后两者都能独立生活

2、消防演练能提升我们对突发灾害的自救和防护能力,下图表示消防演练中身体的部分反应。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X可表示耳蜗

B.肌肉和内分泌腺都是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C.若传出神经②受到损伤,则肌肉无法收缩

D.逃生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3、豆科植物的根部与下列哪种生物共生(  )

A.根瘤菌

B.枯草菌

C.霍乱菌

D.链球菌

4、如图是植物嫁接的示意图,对该图描述错误的是(  )

A.①是接穗,②是砧木

B.嫁接成功的关键是①和②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C.嫁接后结出的果实同时具有①和②的优良性状

D.嫁接成功后新植株也可以进行有性生殖

5、我国特有的栖息于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哺乳动物是(  )

A.大熊猫

B.金丝猴

C.扬子鳄

D.白鳍豚

6、如图为植物体的某些器官或结构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胚由[1][2][3]组成

B.图乙中b主要包括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

C.图丙中的B和C可以使根不断长长

D.图丁中的③发育成图乙中的b

7、呼吸作用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分解有机物

B.消耗氧气

C.呼出二氧化碳

D.产生能量

8、去年,一群亚洲象在云南的迁徙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据专家发现,是首领迷路了。首领带领其他象迁徙的行为属于(       

A.繁殖行为

B.攻击行为

C.防御行为

D.社会行为

9、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期,也是重要的生长发育阶段。下列关于青春期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殖器官完全发育成熟

B.大脑功能逐步健全

C.男女出现各自第二性征

D.心脏的收缩力提高

10、如图为各种微生物示意图,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①是病毒,有成形的细胞核

B.③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为自养

C.以上微生物中②和③的细胞结构是最相似的

D.④和⑤都具有细胞核,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1、晶晶生长发育的大致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表示卵细胞,是由妈妈的子宫产生的

B.由a到b的过程属于细胞分化

C.c中的胎儿是由a经分裂和分化等过程后形成的

D.c中的胎儿能通过自身消化系统从妈妈体内获得营养物质

12、下列关于蘑菇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根、茎、叶的分化

B.颜色鲜艳的都可采食

C.细胞内含有叶绿体

D.是多细胞生物

13、我们青少年应该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使自己茁壮成长。下列做法不符合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A.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B.经常不吃早餐

C.不酗酒,远离毒品

D.坚持体育锻炼

14、小明对自己家庭健康情况调查后发现:①刚出生的妹妹因妈妈孕期缺碘得了呆小症;②姑姑家的表弟患血友病,据了解,姑父的祖上曾有过血友病患者;③叔叔一家因不注意卫生,均因急性肝炎而就医;④因长期偏食,爸爸和弟弟都患有夜盲症。小明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妹妹的病病因来自妈妈,所以呆小症是遗传病

B.表弟的血友病有家族史,所以血友病是遗传病

C.叔叔一家的急性肝炎是因不注意卫生感染病原体而得,这是传染病

D.爸爸和弟弟虽都患夜盲症,但其病因是缺维生素,所以夜盲症不是遗传病

15、乌贼在遇到敌害时,从墨囊中喷出“墨汁”,这种行为属于(       

A.领域行为

B.防御行为

C.生殖行为

D.社群行为

16、蛔虫寄生在人体的什么器官(  )

A.小肠

B.大肠

C.胃

D.皮肤

17、细菌很小,大部分真菌的个体也比较小,但在培养基上,它们会迅速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个菌落由大量不同种的菌体集合而成

B.一个菌落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细胞构成

C.菌落特征可作为鉴别细菌与真菌的依据

D.一般情况下,真菌的菌落比细菌的菌落更小

18、下图表示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之相符的是(       

选项

A

细胞

组织

器官

B

无脊椎动物

环节动物

蚯蚓

C

运动系统

关节

骨骼肌

D

动物的行为

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

A.A

B.B

C.C

D.D

19、下图分别为某实验小组探究“根哪一部位生长最快”实验时的红小豆根尖描线及根尖结构示意图,m对应的是根尖结构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20、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中不乏与生命现象相关的佳句。下列诗句中,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人的性别是由________决定的。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有______条,则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有_______条。

22、两栖类是脊椎动物由   过渡的类型。

23、生长是指生物体的_____重量增加的变化;生物体的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活动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变化,就是_____

24、生命起源的过程:

米勒实验中,①是______、②是______、③是______。实验表明无机物→简单的有机物(氨基酸)→复杂的有机物→复杂的多分子体系→形成原始细胞。

25、腔肠动物身体中央有______,有口无肛门;软体动物身体柔软,体表被覆坚硬的______

26、化石记录显示: 形成早的古老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 ,结构 ; 形成晚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 ,结构  

 

27、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在发育过程中,最明显的特点是__________和体重的迅速增长;最突出的特征是__________的发育和性功能的成熟。

28、科学家们发现,越__________、越____________的生物化石则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29、为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我国在 2020 6 5 日将穿山甲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同年《中国药典》中将其除名,据你所学知识判断穿山甲属于哺乳动物的依据是_________

30、绿色开花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包括:__________、传粉、受精、结出果实和种子。

三、连线题(共1题,共 5分)

31、将下列植物进行分类,用直线连起来并填在右边括号内。

 

四、判断题(共1题,共 5分)

32、判断题

(1)桃花水母和珊瑚虫都属于腔肠动物 ____

(2)雨中或者雨后会有大量的蚯蚓爬到地面上来,其目的是呼吸空气 ____

(3)在水中生活的水蛭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它被称为节肢动物 ____

(4)采蜂人在采集蜂蜜时,不小心被工蜂“群起而攻之”,这是一种攻击行为 ____

(5)“放屁虫”排臭气退敌,这是一种防御行为 ____

(6)家燕的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____

五、综合题(共2题,共 10分)

33、如图是某中学生物小组的同学收集到的部分动物图片。请据图回答:

1)若将图中动物分成ACDFBE两类,则分类依据是_______

2)请写出动物A适于飞行的两条外部形态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物E的体表有___________,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4)动物C_________呼吸,同时兼有用皮肤辅助呼吸。

5)动物D特有的生殖发育方式是_________,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6)动物F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和运动器官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7)图中所示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是_______(填字母),这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8)图B是蛔虫,它属于_________动物。

9)图D所示动物牙齿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天津独流老醋与山西陈醋、镇江香醋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醋。其酿造工艺独特,将黍米和高粱等蒸煮、冷却后,添加优质大曲,经糖化、酒化、醋化、陈酿、淋醋等四十多道工序历时3年酿造而成。

1)独流老醋的制作选用特制的独流大曲(以小麦、大麦、豌豆自然发酵制成),含有曲霉、酵母菌、醋酸菌和乳酸菌等至少13种微生物。从生物类群的角度看,曲霉和酵母菌属于______(选填“细菌”或“真菌”)。

2)在糖化阶段,黍米和高梁等经蒸煮、冷却后添加独流大曲,蒸煮和冷却的目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独流大曲中的曲霉等微生物可以分泌_______酶等酶类,将黍米、高粱等原料中的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3)在酒化阶段,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的微生物是_______。在酒化过程中,表面有气泡出现,这是因为该微生物在此过程中还会产生_________

4)在醋化阶段,采用独特的分层发酵工艺,发酵30天,工艺如下。

按照图中所示进行翻动,可以保证醋酸菌将酒精转化为醋酸。同时,发酵缸的________(选填“上”或“下”)层有利于乳酸菌的生命活动,积累乳酸。独流老醋独特的风味主要是由醋酸和乳酸的含量及比例决定的。

5 独流老醋的制作于春分时节开始,采用多菌种混合发酵工艺,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等环境条件,使各种微生物菌群依次不断消长演替,赋予其独特风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