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依据《傅雷家书》,对第二封家书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傅聪失恋时 B.傅聪生病时

C.傅聪受到打击意志消沉时 D.傅聪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包围时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kuàng)  (jìn)   (diàn)   级而上(shí)

B.(jí) (shuò) (qiǎng) 裳羽衣(ní)

C.(mò) (jīng) (chan)   挑拨离(jiàn)

D.(zhě)   (yíng) (1ì)   怒不可(è)

3、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家(juàn)       猎(shòu)       立(zhù)       而至(zhǒng)

B.皱(zhě)        烤(hōng)       (zào)       级而上(shí)

C.眼(kuàng)     然(jiān)        势(qū)        安营寨(zhá)

D.章(zhuàn)     杀(tú)          媚(wǔ)        风雪途(zài)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通人/卿今者   B. 明灭见/不久居

C. 便向路/济困   D. 之而去/桃花源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完成下面小题。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全诗最后两句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成了一个成语,它是____________,成语现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写景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联系全诗看,作者在“欲济无舟楫”一句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半匹红纱一丈绫,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3)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马说》)

(4)王安石在《子美画像》诗中说:“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王安石的话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桃花源记》中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彩艳丽,描绘出桃花源的绝美景色。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

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1)选段①课文人物是_________,选段②课文人物是_________

(2)选段中划线句子都运用了_________的表现手法。请你运用这种“有真意,去粉饰”的表现手法写一段30-50字的肖像描写,要凸显人物个性。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木瓜树的主人

黎衍俊

节日的晚上,远处天空烟花万重,城里高楼霓虹闪烁,公园里花灯耀眼,游人如织……我走在公园的大道上。

“来散步啦?”环卫阿姨向我打招呼。

“是呀,你没放假呀?”我说。

“是的,每年这个时候最忙。凡是大家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最忙。"她笑着。

“明天再扫吧,你该回去了,今天过节,家人在等着呢。”

“不急,今天活多,要晚一点,家人都习惯了。

我几乎每晚都和她相遇。是啊,都习惯了,连逢年过节都习惯了。

都习惯了,天天一个样,土黄色的工作服,头戴帽子,脸庞围着纱巾,戴着口罩,身后一辆垃圾车“陪伴”着,不离不弃,手上扫帚有节奏地舞蹈,地上的树叶沙沙地响。她带着黄昏走向深处,街灯又把她从街角中拉出来,身影亮亮长……

一天,台风将至,我参与检查街道安全工作。在一棵大树底下,我又遇见她,捧着一盅白粥,美美地喝着。她跟我打招呼,我感到愕然,以为她认错了人。看到她身边的坪把扫帚和那辆垃圾车时。我才醒悟:“是你呀,认不出来了啊,刚吃午饭?”

“是的。”她笑得很甜,吃得很香。也许是习惯了,一点不矜持。

这是我第一次见她的真容。此时的她已脱下工作服,摘下帽子、纱巾和口罩,露出盘着的长发,那贴着汗水的刘海下是一张端庄的脸孔。

我笑着说:“原来你还这么年轻?好漂亮啊!”

“哄我开心哆!还年轻,快五十了,成老大婆啰!”她哈哈笑起来。

“这个时候吃的算哪餐?”

“是午餐。早餐五点,午餐一点,晚餐八点。”

“现在几点,知道吗?快三点啦。”

“前段路垃圾多,刚扫到这里。”

大树下好乘凉。这棵树树龄已长,绿叶婆婆,树上鸟儿翻飞,叽叽喳喳地闹着,树下一群阿姨在聊天……

几天后,我胃不舒服,老中医说野木瓜花对肠胃好,城边村有,吩咐我去找。我在村里转来转去,天色迷蒙时才在村边一座偏僻的平房前找到.木瓜树生机勃勃,花很美,躲在深处,之前的台风对它影响不大。

我走到屋前,正想敲门,村路上一位阿姨拉着垃圾车乒乒乓乓地向屋前走来。阿姨开口:“你好,你找谁呀?”

“想找木瓜树的主人。"我笑着回答。

“找这树主人于吗?我就是。她回到门前,安放好车,解下头上的帽子、纱巾,走近我:“哇,是你啊,什么风把你吹到这里来了?”

“哎呀,阿姨,你家在这?”

“租的房子。进去坐坐吧,我爱人在。”

她随手推开门,打开厅里的灯。我难挡她的热情,也跟了进去:

我说明来意,并告诉她,晚饭早就吃过了。阿姨说,你坐下吧,她爱人也很好客。盛情难却,我坐下来打量这房子。一这是三间红砖瓦房,旁边厨房是另建的,瓦面陈旧,但墙壁亮白,地板光洁;家具简单,整齐大方,整屋给人宽敞明亮的感觉。

此时,她爱人开始上菜,三菜一汤:肉片汤,一个青菜,一个煎蛋,一盘炒花生。阿姨从房间里端出两杯酒,笑着说:“这是药酒,我爱人每天都要喝上一杯,你也尝尝。”“对对,好酒好酒,我们一起喝。”她爱人勤劳,敦厚热情,耿直语快,看得出来他是家里的“主厨”。

席间,阿姨边吃边说。他们家在乡下,夫妻俩已年近五十了,都是高中毕业,他们一起做环卫工人是为了儿子读书。儿子懂事、勤奋、成绩好,初中考上城里的一中。夫妻俩担心孩子生活难以自理,决定放弃农耕,进城来打工陪读。还好孩子如愿以偿,前年考上国家重点大学,大人功夫没白费,好开心。爱人负责另外一个单元,力气大点,完成工作早些,做晚饭他就全包了。

我问工作状况,她说:“每天早晨六点吃完早饭后开工,晚上七点多收工,习惯了,不觉得累。比起大老板大演员那上百上千万是低了点,但我们本事到这儿了,工资够生活就行了,不求太多……”她摸摸爱人的肩膀加上一句:“老公比我辛苦,他还是家里的‘火头军’,里里外外他管着。”说完又哈哈笑起来,笑声穿过瓦缝,在夜空下飘荡。

屋外静悄悄,偶尔传来夜鹤声声;屋里暖融融,酒香、菜香和笑声交糅着,我的心也醉了。

我告辞。阿姨说:“台风刚过,路面垃圾多,还要加班,我们一块送你出去。”

到街上有几里路,我捧着美丽的木瓜花,跟着他们走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岔路处,我向他们轻轻地招手,他们也向我挥挥手告别。我站在原地,目送着他们走向街灯的深处。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2月6日,有删改)

1阅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按写作顺序把相关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公园散步,初识环卫阿姨_________ _________街上分别,目送离开。

2结合上下文,理解画线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不急,今天活多,要晚一点,家人都习惯了。

(2)木瓜树生机勃勃,花很美。在深处,之前的台风对它影响不大。

3文章以《木瓜树的主人》为题,有什么妙处?

4读完本文,你觉得木瓜树的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举例分析。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人类从历史中所得到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记取历史教训。”这句话告诉我们,若不反思历史,历史就会不断重演。社会发展如此,个人成长也是如此。古人有云“吾日三省吾身”,就强调了对自我的反思。

对此你有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还可以……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个人信息,如地名、校名、人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