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语句中,语言运用得体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她给我描绘了除夕农民包饺子,守岁守到深夜,初一清晨全家在一起,吃饺子,放鞭炮。

B.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近期,工信部将发放5G商用牌照,我国将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

C.《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课本。

D.中国长城是世界上没有的奇迹。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家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伦理规范。

B.在2019年世乒赛上,经过运动健儿们的奋力拼搏,再次包揽了全部5个单项冠军。

C.只有把教育实践活动落实到改善民生上来,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群众就会感到满意。

D.5.18国际博物馆日,我市广大社科工作者详细而又简略地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辈/   结/对下药   风尘仆/前后继

B.子/奢   慢/百战不   怒不可/昭然若

C.   /不人事   间不容人深思

D.   纳/然而止   三字言/三其口

4、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槽枥  君子好逑  光明正大

B.追溯  海枯石烂  亭台楼阁

C.俄顷  矫首昂视  袖手旁观

D.油馍  人情事故  轻歌蔓舞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曲,完成下列小题。

水仙子·咏江南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擔,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贴。爱杀江南。

1这首小令中“________”一句点明所写景象的时节。

2对这首小令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小令着重描写了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象。

B.这首小令集中表现了江南风物的明丽娟美。

C.这首小令主要表明了江南水乡人家的富庶。

D.这首小令充分表达了对江南真切的喜爱。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将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阡陌交通, 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3)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诗经·子衿》)

(5)_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下,叮叮当当的!出台行礼或谢幕,面部表情要温和,切勿像过去那样太严肃。这与群众情绪大有关系,应及时注意。只要不急,心里放平静些,表情自然会和缓。

这段文字出自《_____》,作者_________。这段文字中所写的“你”是指_____。“你”是一个_____大师。作者曾告诉儿子学习不仅仅在音乐方面,还要在行为、礼节方面多加注意,这段文字是从_____   ______方面告诫儿子的。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社戏》中节选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乙)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1(甲)段从哪些角度,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乙)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和描写方法,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甲)(乙)两段都有描写船快的句子,哪一处是正面描写?哪一处是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侧面描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作文。

时光的流逝,世事的变迁,让我们的生活里有太多的“再也没有”。“再也没有”,也许是一份不再拥有的遗憾,也许是一种成长中的美好。“再也没有”里,有对往事的追念,有对现实的感怀,有对未来的期盼……

请以“再也没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要有真情实感,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