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是“五经”之一。

B. 中国古代文体中的“记”是以记叙、描写为主的,如《桃花源记》《核舟记》。

C. 立春、清明、芒种、处暑、白露、冬至等都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气名称。

D. 马克·吐温是美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qiǎo   hèng 挑拨离jiān

B.shuò 劣(zhuō   徨(páng 怒不可è

C.日( 望(liào 级(shè   词夺理(qiǎng

D.kuàng   角(léng   涡(xuàn 纷至来(

3、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家劵     追溯     戛然而止     纷至踏来

B.束缚     损石     海枯石烂     自园其说

C.冗杂     磅礴     名负其实     穿流不息

D.羁绊     迁徙     轻歌曼舞     震耳欲聋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经济是否迅速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加速培养出大量的高水平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

B. 当灵感迸发、文思泉涌时,美妙的文辞会源源不断地流泻到笔下,这都源于写作者平时注重知识和生活的积累为基础。

C. 自古以来,渌湘人才辈出,杨德志的故乡就是南洲镇人。

D. 学校经常开展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注释)①公元971年秋,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贡,被扣留在汴京。公元974年,李煜请求宋太祖让从善回国,未获允许。李煜非常想念他,常常痛哭。②砌:台阶。

1这首词的第二、三句话,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根据提示填写古诗文原句。

①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_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

④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

⑤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⑦《小石潭记》中描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忆的;我们噜哩噜哩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尽管我没有宗教信仰,至此不由得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_________。

(1)第一段提到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是什么事?为什么说它“又快乐又惆怅”?

(2)从本文语言特色考虑,填入第二段横线上的应是下面哪一句?简要说明理由。

A.现实却给你证明,我是对的。 B.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重庆中考)

少年书架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意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久别的朋友,细腻,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的?

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

⑨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飘着。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朗声道:够了,够了!

⑩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着。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拣,捡来这能用的木料。

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头过。

小小的书架成了!

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爸爸涂漆,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风来,漆干。抱起书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

家里也已拥有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即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改动)

1本文围绕“书架”写了哪几件事?请概括填空。

2品读第⑦段画线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妈妈的心理。

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3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参照示例,自选角度对文中第⑩段画线句做两条批注。

示例: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

批注一:以莲花的绽开来比喻我的欢喜,形象具体地再现了“我”放书时的心情。

批注二:“一点点绽开”与前文“一本本放”相照应,展现了“我”的心情越来越愉悦的过程。

4在第段中作者称书架为“久违的老友”,第段中又称之为“我的长者”,为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5文中少年书架陪伴“我”成长,陪伴你成长的物品是什么,他如何陪伴你成长?请具体谈一谈。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果实会成熟,那是当它长到一定程度后,经过大自然的风吹雨淋日晒,外壳更坚固,颜色更鲜艳,整个果儿散发出诱人的芬芳。人们不管在森林或农场还是公园,只要发现了它的存在,都会惊叹它的美丽,那是任何一种青涩的果实所无法与之相比的美丽。而我们也像果子一样,正在一次又一次的磨砺碰撞中,不知不觉的长大。

请以“我正在悄悄长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言之有物,有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