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缅怀   座谈会   风云变换   贻笑大方

B.浮躁   侯车室   名副其实   铤而走险

C.狡辩   顶梁柱   纷至沓来   振耳欲聋

D.抉择   一炷香   轻歌曼舞   自圆其说

2、下列各句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生是需要奋斗的,只有你奋斗了,失败后才会当之无愧

B. 阅读课上,同学们像一只只勤奋的小蜜蜂,扑在书上,呕心沥血地吮吸着知识的营养。

C. 同学们就毕业晚会究竟怎样开展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D. 我们语文老师学识渊博,平易近人,同学们都对他爱不释手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包括内篇、外篇、杂篇。《北冥有鱼》节选自内篇中的《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外篇中的《逍遥游》。

B.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四书”之一的《大学》里提出的八条目。儒家经典《礼记》中有对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思,名为“大同。”

C. “唐宋八大家”中的 “三苏”是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为苏东坡)、苏辙。明末魏学洢的《核舟记》“盖大苏泛赤壁云”一句中的“大苏”即苏轼。

D. 阿西莫夫是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本学期我们学了选自《新疆域》的短文《恐龙无处不有》;马克·吐温是美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4、选出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 )

A.保尔是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母亲死得早,父亲则做苦力以养家糊口,哥哥是个铁路工人;小学时的保尔就嫉恶如仇,敢想敢做。

B.达雅陪同患伤寒症病愈后的保尔来到烈士墓前悼念革命战友,墓前默念的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的名言成了保尔人生的准则,同时也揭示了全书的主旨。

C.到后来,保尔完全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从没有灰心丧气,从没有一点自杀的念头,坚强的革命信念激励他用文学创作跟病魔与困难作斗争。

D.这部长篇小说是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当时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艰难写成的,出版后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2说说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请根据要求填写古诗文名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子好逑。(《诗经》)

(2)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露为霜。(《诗经》)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李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保尔·柯察金的成长与革命者朱赫来有着重要的关系,请按照先后顺序,给下面的小说情节重新排序。

①保尔突然扑向押送朱赫来的匪兵。朱赫来趁机跳过去,挥拳将匪兵打到壕沟里。

②朱赫来听保尔一家讲述各种事情,珍视保尔的反抗精神,引导他领悟革命道理。

③视察工作的朱赫来,看见保尔灌满雪的套鞋,十分关心,想要送保尔一双靴子。

④保尔在街上看到省肃反委员会签名的布告,签名的人正是朱赫来。他非常高兴。

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文学作品阅读

杨轻抒

①园子里安静得像一支蓝调的曲子。夕阳淡黄,越过老墙,左一划右一拉地抹在只剩下一片半片青瓦的屋顶上。

②台子是水泥的,但已经看不出水泥的痕迹了,因为上面积了厚厚的一层灰。灰尘这东西很有意思,就像时间一样,一层一层堆上去,要不了多久就有了层次和分量。其实,才多久没打扫呢?好像时间并不长,似乎就在昨天,或者前天。

③看一个人有没有老,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看这个人是不是开始怀旧。但老邓觉得自己好像并不怎么喜欢怀旧,他只是经常发现自己眼前会晃悠着一些人,那些人都是从古代来的,长坂坡前的赵子龙,虎牢关前的吕布,江东的周瑜,萧生,武松……那些人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老邓眼前,他们威猛、精神,他们的声音响亮高亢,直迫云天……

④老邓不认为自己老了,比如刚才用铁钳拧园子门锁的时候,居然一下就拧开了,那锈黄了的铁锁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发出铁锈特有的沉闷的声音,十分的悦耳,很有点像戏剧的开场锣鼓。

⑤拧开铁锁那一刻,老邓从腿肚子往上蹿起一股让人战栗的激动。他从灰色的楼梯拐角踏着一级一级的台阶——应该是一级一级的台阶上的灰尘,每上一级台阶,老邓都会停一小会儿。那一小会儿时间里,老邓回头,看见自己的脚印印在一级一级的青灰色的台阶上,像朝珠一样,一直串到台子正中央。

这时,老邓抬起头,看见墙头外的夕阳正啪啦啦地烧。

⑦老邓站到了台子中央——觉得这个情景很熟悉,记得很久以前,自己也曾站在这个台子中央,那时,老邓觉得这个台子就是天地,自己是站在天地的中央,四面霞光升腾,自己的影子映在身后没有背景的白墙上,如同庙里的菩萨,光芒万丈。

⑧台子正对面刷过石灰的墙已经斑驳,掉了皮,露出下面的青砖。

⑨园子的地面是青灰色的,青灰色的泥地上乱七八糟地扔着几条长短不一的木棍,那其实不是木棍,是长凳子的腿。之前,园子里摆着一排排的长条凳,每一条凳子上都紧紧地挤着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现在,那儿人没了,连条狗都没有,老邓觉得自己眼中唰地生出了厚厚的青苔。

⑩夕阳下去了,稀落的青瓦由黄变蓝,变黑。老邓站在台子中央,像风中的一片叶子。老邓努力站得稳当些,而且很想走个圆场,但试了一下,才发现自己的腿已经抬不起来。抬不起来腿的时候,老邓心里突然觉得有一丝酸,有一道刀光突然从脸上划过去,带着清脆的寒意。

老邓看见一只麻雀突然落在对面的墙头上,满眼迷惑,一声不吭。

⑫那个下午,在老邓的印象里,一切都很安静:青瓦上的夕阳一声不吭,掉了石灰的老墙一声不吭,那只麻雀一声不吭,连风吹过来,都一声不吭。但是,那只是老邓的感觉,事实上,那个下午,是有一个人偶然走过院墙的外边的,走过墙外的那个人听见了很久都没打开过的园子里传出了一个嘶哑的声音,那声音像是在歌唱——不,是唱戏。那个人站在乌桕树下仔细听了一会儿,听出了断断续续的句子:只见那番营蝼蚁似海潮,观不尽山头共荒郊……

⑬早就没人了的园子里怎么会传出唱戏的声音?那人想了半天,还是没想出个所以然来。

⑭后边的事情比较玄,说是周围好多人都听到了老园子里有人唱戏,但园子里怎么会有人唱戏呢?那座曾经的戏园子已经被关了很久了——这没啥奇怪的,一座上百年的戏园子,也曾多次被关过,被做过其它用途——不同的是,这回听说不久就要拆掉了,拆掉干什么,谁都说不明白,就像不明白当初为什么要把园子关掉一样。更玄的是,说有好事的听见声音还专门跑去看了,看见门锁掉在地上——门实在太破了,破得已经挂不住一把锁—园子里边空空荡荡,一个人都没有,连只麻雀都没有,只有一楼梯的灰尘,像时光一样,层层叠叠地堆在一起,像旧书页一样,层层叠叠地摞起来。

⑮但的确是真的,好多人都说听到了园子里清越的唱戏的声音。而且,还听见了河水一样澎湃的叫好声。

(有删改)

1读完本文,小彤和小琳开始了下面的对话,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将空格处补充完整。

小彤:一口气读完文章,跟着老邓走了一趟戏园,但总觉得这个戏园有些不一样。

小琳:是啊,戏园本该灯光炫目,舞台华丽,服饰精美,热闹非凡的。

小彤:但小说中的戏园却满眼都是冷色调,你看:一片半片青瓦、(1)_______、(2_______

小琳:除了借助画面色彩奠定小说的感情基调,小说在写法上也颇具匠心,小说中独立成段的句子,也寓意丰富,比如第⑥段和第⑪段。

小彤:是的,我就特别喜欢第⑥段,作者采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将视觉所见到的夕阳用听觉的方式来表达,啪啦啦地烧着夕阳,为暖色调,与前文的冷色调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温暖的回忆做好了铺垫,同时也体现老邓对曾经美好的怀念,写得真妙!

2小琳:没错,⑪段也是别有韵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彤:除此之外,小说还为我们设置了重重疑团,“那个下午,在老邓的印象里,周围的一切都‘一声不吭’”,但是园子外的人却传起了一个又一个玄乎的传说。你说,那些玄乎的传说到底是不是真的?作者写这些传说有什么用意呢?

3小琳:我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彤:说到“戏”,我想到了这学期学过的鲁迅的《社戏》,我觉得两文中的“戏”都蕴含着小说主人公的深情,你觉得呢?

4小琳:是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作文

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举国欢庆、阖家团圆的节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在神州大地的每个角落紧急展开。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再次挺身而出,率众多精兵强将挥师武汉,竭力挽救陷于水深火热中的无数人民;各地医生纷纷交出请战书,全副武装,奔赴一线抗疫;风华正茂、年轻活泼的姑娘们脱下漂亮新衣,为工作方便毅然剪去了自己美丽的长发……这样的爱国者,值得所有人致敬。

请以“   ,我向你致敬”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