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便(yāo)还家(《桃花源记》)

B.参(cī)披拂(《小石潭记》)

C.男有(fèn),女有归(《大道之行也》)

D.如闻泣幽(yàn)(《石壕吏》)

2、下列有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保尔一生中有三位非常重要的女性,他的初恋情人冬妮娅,在铁路总工厂任共青团书记时认识的丽达,以及他的妻子达雅。

B.保尔因为在神父家补课时,将一撮烟末撒在神父家的做圣诞节蛋糕的面团上而被校长开除。

C.保尔在黑海疗养所企图自杀未遂,又找到了新的生活目标,他要靠文学创作回到队伍中去。

D.保尔写的一部关于英勇的科托夫斯基骑兵师的小说是《暴风雨所诞生的》,也使他初次尝试到了创作的艰辛。

3、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灯笼》以小说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作者关于灯笼的一些回忆,从不同的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B.《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如“白肚手巾”“羊羔羔”等,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D.明代魏学洢的《核舟记》选自清代涨潮编写的《虞初新志》,核舟上所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出自《后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出自《赤壁赋》。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韩愈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字昌黎,世称“韩昌黎”。

B. 《庄子》是道家经典书籍,《礼记》是儒家经典书籍。

C. 《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更换其中的几个字,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小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释:①选自东坡区教体局:《品味东坡》(小学版),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此诗作于苏轼四十一岁,经历了母亲、妻子、父亲相继辞世。又因王安石变法而引起的新旧党争,苏轼离开朝廷,带着淡淡的忧愁,在杭州为官。1077春天,苏轼到徐州赴任,写了此首。②柳絮:柳树种子,一般在4~5月成熟,上面有白色绒毛,因随风飞散如飘絮而称为柳絮。白居易的“三月尽是头白日,与春老别更依依”说的就是柳絮。③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用来表达人们心理的情绪。④清明:清澈明朗。

1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梨花淡白柳深青”用色彩对比,言春快逝去而夏将至。

B.首句以柳青衬托梨白,更突出梨花洁白的特点,表达对梨花的赞美、留恋之情。

C.“柳絮飞时花满城”点出初春季节,满眼的繁花景象和欢喜的心情。

D.“惆怅东栏一株雪” 以雪喻梨花,突出梨花洁白的特点。

2面对“几清明”的人生,作者惆怅的是什么?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

⑴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式微》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思。 (《子衿》)

⑶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蒹葭》 )

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关雎》)

__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

⑹佁然不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石潭记》)

⑺《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巧妙过渡,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1)根据你对《傅雷家书》的阅读体验,以下哪句话更像是傅雷对傅聪说的话,请简要说明理由。

A.现实却给你证明,我是对的。

B.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2)以下哪本书对你处理好和父母的关系有启发?请你结合书中的例子,具体谈谈你所受到的启发。

A.《傅雷家书》     B.《朝花夕拾》

C.《童年》         D.《繁星》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   幽幽七里香

①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②三层小楼,粉墙黛瓦,阅览室设在二层。靠楼梯的一面墙上,满满当当的,摆的全是书。朝南的窗户外面,植着七里香。人坐在室内看书,总有花香飘进来,深深浅浅,缠绵不绝

③这是当年我念大学时学校的阅览室。对于像我那样痴迷读书而又无钱买书的穷学生来说,这间免费开放的阅览室,无疑是上帝赐予的一座宝藏。在那里,我如饥似渴,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书籍。

④其实那时,我心卑微。我来自贫困的乡下,无家室可炫耀,又不貌美,穿衣简朴,囊中时常羞涩。在一群光华灼灼的城里同学跟前,我觉得自己真是既渺小又丑陋。

⑤是读书使我的内心慢慢地变得丰盈。那真是一段妙不可言的光阴。每日黄昏,一下课,我匆匆跑回宿舍,胡乱塞点食物当晚饭,就直奔阅览室。看管阅览室的管理员,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个高,肤黑,表情严肃。他一见我跑去,就把我看的《诗经》取出来,交到我手上,把我的借书卡拿去,插到书架上。这一连串的动作,跟上了发条似的,机械连贯,滴水不漏。我起初还对他说声“谢谢”,但看他反应冷淡,后来,我连“谢谢”两字也免了,只管捧了书去读。

⑥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据为己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一本《诗经》连同它的解析,我一字不落地抄着,常常抄着抄着,就忘了时间。年轻的管理员站在我身边许久,我也没有发觉,直到他不耐烦地伸出两指,在桌上轻叩,“该走了,要关门了。”语调冷冷的。我才吃一惊,抬头,阅览室的人已走光,夜已深。

⑦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归还了书。窗外七里香的花香,蛇样游走,带着露水的清凉。我心情愉悦,摸黑蹦跳着下楼,才走两级楼梯,身后突然传来管理员的声音:“慢点走,楼梯口黑。”依旧是冷冷的语调,我却听出了温度。我站在黑地里,独自微笑很久。

⑧那些日子,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我蓬勃如水边的荇菜、野地里的卷耳和蔓草。我只是单纯地迷恋着、挚爱着,无关其他。

⑨很快,我要毕业了。我突然收到了一份礼物,是一本《诗集传·楚辞章句》,岳麓书社出版的,定价七元六角,厚厚的一本。扉页上写着:赠给丁小姐,一个爱读书的好姑娘。下面没有落款。

⑩我不知道是谁寄的,我猜过是阅览室那个年轻的管理员。我再去借书,探寻似的看他,他却无毫无异常,仍是一副冰冰冷的样子,表情严肃。我又怀疑过经常坐我旁边读书的男生和女生,或许是他?或许是她?他们却埋首在书里面,无波,亦无浪。窗外的七里香,兀自幽幽地吐着芬芳

⑾我最终没有相问。这份特殊的礼物,被我带回了故乡。后来,又随我进城,摆到了我的办公桌上。我结婚后,数次搬家,东迁西走,丢了很多东西,但它却一直被我珍藏。每当我的目光抚过它时,心中总有一丝细微的温暖。我知道,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总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丁立梅文,选自《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有删改)

1梳理全文,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

故事情节

阅读书籍

A

B

珍藏礼物

内心感受

C

愉悦

猜疑

D

 

 

2语言品味。

(1)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据为己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赏析加点词语)

(2)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3第二段或第十段的划线句,任选一处,说说有什么作用。

4联系全文,体会标题中“七里香”的含义。总结结尾的妙处。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某小学三年级学生文文近来闷闷不乐,妈妈再三追问,才得知孩子在学校里被同学小强欺负了。妈妈向老师了解情况,老师并不知情。放学时,文文指着一个男孩告诉妈妈:“就是他!打我好几次了,还不让我告诉别人。”妈妈生气地说:“他这么矮,你都打不过吗?”文文诧异地问:“妈妈,上次我把一个小朋友的鼻血打出来的时候,你不是告诉我不能打架的吗?”

以上事件引发你的哪些感受、思考或评析?请据此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500字,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温馨提示:

使用下面这个表格可能对你的构思有所帮助。你可以在需要的条目后打“√”(也可以自己补充),再根据这些选择考虑写法,这个表格不用于作文的评分依据。

写给谁看

写作目的

用于何处

文文【】

小强【】

文文妈妈【】

老师【】

家长【】

校园小霸王【】

校园受气包【】

好朋友【】

自己【】

部分群体【】

全体公众【】

……

表扬【】

批评【】

劝导【】

建议【】

倾诉【】

申辩【】

反省【】

传播观点【】

分享经验【】

举报投诉【】

……

报纸杂志【】

网站论坛【】

私人信件【】

校长信箱【】

校园广播【】

黑板报【】

主题班会【】

QQ空间【】

日记【】

……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