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对《蒹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章前两句写秋天的景象。这是思念者眼中所见之景:茂盛的芦苇无边无际,早晨的露水已经凝结成霜。引起了主人公对伊人的思念。

B.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写伊人在水的另一方,因此他上下追寻。

C. 第二章、第三章均为八句,所写的内容几乎与第一章完全一样,但是感情均比前一章进了一步,情境也有了一些变化。

D. 全诗一唱三叹,委婉深入,充分表现了主人公对伊人的思念之情。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辈(háng) 欺() 掇(cuān然而止(jiá)

B. (kuāng缚() 发(méng而复始(zhōu)

C. 射() 农(yàn)   石(yǔn) 大大悟(chè)

D. () 腐(shì) 追()   天衣无(fèng)

3、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及课文内容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社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世称“柳河东”,曾和韩愈一起倡导古文运动。

C.《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宋代杰出诗人、散文家,这篇课文以写出了一个和平、宁静、平等、安乐的理想社会,寄托了作者美好生活的理想。

D.《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常使用比、兴手法;多采用重章叠句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更换其中几个字,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4、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做事喜欢按自己的想法如法炮制,总不听别人的建议,这是错误的。

B.签字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书中的观点是无可置疑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C.想要系统了解一种新事物,我们可以通过顾名思义的方法去探究。

D.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蒹葭》,回答问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白露未________________

(2)宛在水中_______________

2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3)《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莺、燕的动态的描写,将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的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4)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用神来之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地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上面文段选自《____________》,请结合课外阅读积累,说说在这封信中,傅雷告诫儿子如何面对情绪上的起伏。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新闻播报

我国日益重视对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为深入贯彻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重要指示精神,经中央批准,中央文明委2016年开展了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2016年9月,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明委和全国妇联等有关部门根据评选标准,共评选出了302户全国文明家庭。

材料二:网评《姥说》

风顺:2017年春晚,高晓攀、刘宪超的相声《姥说》挺逗人。姥姥说的话就是家风与家教,它对于形成良好正确的价值观,作用巨大。

叶子:《姥说》很温暖!想必大家都体会到了姥姥当年的唠叨,姥姥的温暖。

白云蓝天:《姥说》让很多人笑到肚子疼又感动到流泪。从姥姥的溺爱到姥姥最后的宠爱,相声接地气又不乏笑料,讲述的就是我们身边的亲人,我非常认同。

材料三:乐英中学对某农村86人(每人代表1户)的“家风家教”调查表:

家风知晓

比例

知晓来源

比例

是否有家风

比例

知道

38%

在电视里、网上知道

78%

认为自己有家风家教

14.30%

听说过

33%

从长辈言传身教中获知

16%

没有家风家教

78.60%

不知道

29%

从学校获知

6%

未作表示

7.10%

 

 

(选自《中国未成年人网》)

材料四:专家讲坛

家风也叫门风,是调整维系家庭成员之间情感关系和利益关系的道德行为规范。良好的家风是社会美德的一种表现形式。家风的形成主要依托家教,也就是通过家庭里长辈们的言传身教,对晚辈们产生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以家风促民风,形成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社会风气。家风对人的影响离不开鼓励、规劝或提醒,但更重要的是身体力行。亲情教育,“三分靠说,七分靠做。”生活在一个家风淳正、相亲相敬的环境,耳濡目染中自然会增强价值认同,实现道德传承。陈云对子女要求非常严厉,除了言教外,更多的是默默无闻地去做。他吃饭总是把盘子吃干净到能照出人影,用铅笔直到手实在握不住了才换掉,家里的水池旁贴着“节约用水”的纸条……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事情,塑造了子女们勤俭、自律等品质。

(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以上材料内容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6年9月,各省(区、市)共推荐了302户全国文明家庭。

B. 《姥说》这个相声很逗,从姥姥的溺爱到宠爱,接地气又不乏笑料。

C. 调查统计显示,33%的人是从长辈的言传身教中获知家风家教的。

D. 家风对人的影响离不开鼓励、规劝或提醒,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习。

2结合材料,请简要概括家风家教的作用。

3结合材料三,概括出三点有意义的结论。

4结合材料四,谈谈你家的家风家教是什么。

5以上材料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请任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悠悠岁月中,忽遇那一树花开,惊艳了遇见,亦温暖了时光。人生有无数次遇见,每一次遇见,都是一段故事,都是一次生命的感悟。

请以“遇见”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记叙文 ②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③ 字数6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