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习近平赴宁夏考察,深入了解当地推进脱贫攻坚情况时,深情嘱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这表明新时代党和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     

A.重视民族区域自治的完善

B.旨在国家统一大业的实现

C.确保共同富裕的快速实现

D.凸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他生于甘肃玉门,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他是一个为民族争光争气的民族英雄。“他”是

A.雷锋

B.焦裕禄

C.王进喜

D.黄继光

3、“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上述引文体现了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2019年4月23日,中国海军建军70周年,我国在青岛及其附近海空域举行各国海军舰艇海上阅兵。选在这天举行这项活动,是因为七十年前的这一天

A. 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交接入列

B. 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C. 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组建

D. 北海舰队建立

5、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胜利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C. 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 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结束

6、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的事件是

A.重庆谈判 B.渡江战役

C.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召开 D.新中国成立

7、援藏16年积劳成疾因车祸逝世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的邵阳籍生物学家钟扬入选2019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如果1964年评选感动中国人物,被评为“党的好干部”的应该是

A.雷锋

B.焦裕禄

C.王进喜

D.邓稼先

8、如下图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A.“大跃进”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化运动

9、《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载:“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这段材料评述的是

A.“求同存异”方针

B.“一国两制”构想

C.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经济特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下列不属于我国首批经济特区的是

A.深圳 B.广州 C.汕头 D.珠海

11、摄影照片属于图像史料之一,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下图所反映的史实其法律依据是(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2、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随着对外开放的推进,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新格局,这个新的格局是

A. 经济特区一一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一一内地

B. 沿海开放城市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一内地

C. 沿海开放城市一一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

13、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是由于

A.土地改革取得了极大胜利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C.选举产生了第一届领导班子

D.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4、覆盖了5个民族自治区、……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历史机遇的是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西部大开发战略

C.放宽政策 D.搞活经济政策

15、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得到美国帮助

B.中美两国人民的强烈要求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D.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求

16、我国政府用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港、澳、台问题,主要是考虑了

三地的现状 三地的历史

三地与大陆的差异 大陆的社会主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7、“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段歌词中赞扬的分别是

A. 毛泽东周恩来

B. 毛泽东邓小平

C. 邓小平江泽民

D. 毛泽东习近平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对我国的土地分配情况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占农村人口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50%以上的土地

 

B. 占农村人口57%的贫农、雇农,只占有14%的土地

C. 土地分配不均

D. 土地全部被地主占有,农民没有土地

19、下列先进人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邓稼先

B.“两弹元勋”---王进喜

C.“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

D.“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雷锋

20、对联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又有很强的时代性。下列对联中反映新中国成立的是

A. 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B.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 扎根农村干革命,志在全球一片红

D.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大陆对台政策

(1)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________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________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3)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________祖国的大政方针。

(4)不久,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22、   航海家哥伦布在世界航海史上有其独特的贡献和历史地位。

1. 观察上图(说明:图中数字分别为四次航行的年份),哥伦布率领船队,_______年(填图中的数字)航海的路线是:从_____(国名)的巴罗斯港向西出发,横穿_____,最先到达的是美洲的巴哈马群岛等地。

2. 在下列材料中,能够作为研究哥伦布的原始史料是___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

3. 上述四则史料中,能够证明哥伦布到达美洲的关键证据有哪些____?请说明理由____

23、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粹________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

 

24、___________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此,中国历史进入____________建设的新时期。

2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_______________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_______________的外交布局。

2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________》。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_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________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________制度的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________建设奠定了基础。

27、_____年7月1日,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____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8、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目的:调动农民的______,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9、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发挥了重要作用。请指出该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哪些准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什么重要意义?

32、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时间

33、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伟大转折】

(1)哪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

【对外开放】

(2)邓小平曾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深圳是哪一年被设立为经济特区的?

【指导思想】

(3)哪次会议决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统一大业】

(4)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哪两个地区回归祖国是这一构想的成功实践?

(5)上述内容给我们哪些启示?(至少写出两点)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2017年中国改革开放39周年。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关于“改革开放”的成果展览。请你协助完成以下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材料一:“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人民日报》1979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允许继续实行。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通知(1980年9月)

材料三:领导风采

材料四:新华网莫斯科3月23日电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访问俄罗斯(如图),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演讲中,习近平说“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

——新华网莫斯科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回答,这种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面貌的做法是从哪里起源的?这种做法被称为什么制度?

(3)材料三和哪个历史事件相关?这件事有何重大意义?

(4)习近平提到“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那么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被称为什么?

(5)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引导我们继续开创未来的高举的旗帜是什么?

(6)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