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习近平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身躯堵枪眼,为部队开辟通路”的特级英雄是(     

A.邱少云

B.黄继光

C.罗盛教

D.杨根思

2、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老字号。1954年同仁堂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实现了公私合营,在此改造过程中采取的方式是

A.国家赎买

B.国家没收

C.国家吞并

D.国家承包

3、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将集体土地“包产到户(分田到户)”(俗称“大包干”)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A.农业生产合作社 B.人民公社化

C.公私合营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1992年,陪同邓小平南行的陈开枝这样比喻:“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他看到船的方向有问题时,又一次跳上了船头,把航船的方向摆正了。”为把“航船的方向摆正了”,邓小平强调

A.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B.要进行改革开放

C.要建立和谐社会

D.要建设小康社会

5、1958年5月29日,汕头百货大楼在“南生公司”的基础上实行公私合营隆重开业,开业当天,2万多市民相继涌入,见证了汕头商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刻。当年资本主义工商业能实现社会主义改造,主要得益于国家实行了

A.生产合作社

B.赎买政策

C.市场经济体制

D.土地改革

6、下列词语不属于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新时尚的是

A. 提前消费

B. 休闲生活

C. 低碳生活

D. 凭票证消费

7、学习历史要懂得分清“历史事实”和“历史观点”,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港澳回归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里程碑

C.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D.20世纪末,党中央进行西部大开发

8、“文化大革命”中,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突出表明文革期间

A.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B.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C.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9、1971年,联合国秘书长致电中国外交部长:“10月25日举行的联合国大会第1976次会议上,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通过下述决议……”。“下述决议”应是关于

A.同意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 B.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益

C.通过北京申办奥运会的申请 D.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10、顾炎武《日知录・拟题》中说八股考试:“记其可以出题之篇,及此数十题之文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只准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B. 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推残了文化的发展

C.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答卷文体只能写成八股文

D. 知识分子人人自危,不敢议论国家时政

11、“雷锋精神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它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时代精神,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中国人,很淳朴地有这种感恩心,积极向上,只是在雷锋身上体现得特别突出。”下列口号能反映材料中的“时代精神”的是(  )

A.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 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C.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2、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三次是指

A.中华民国建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

D.改革开放

13、“说凤阳,道凤阳,十年倒有九年荒”“改革鼓点先敲响,盖了楼房喜洋洋。”这两段花鼓词反映了安徽凤阳农民生活的变迁。发生这一变迁的原因是

A.掀起大跃进运动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新时期的农民说,生活改善靠“两平”。送来好种子的是袁隆平,送来好政策的是

A.郎平 B.习近平 C.邓小平 D.吴阶平

15、孙中山在《讨袁檄文》中说“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文中“一人冠冕”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A.宋教仁遇刺

B.二次革命

C.袁世凯称帝

D.护国战争

16、标志着除台湾省及一些岛屿外,祖国大陆领土全部解放的历史事件(  )

A.西藏和平解放 B.三大战役结束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南京解放

17、“东风浩荡,雷霆万钧,我们是光荣的火箭军。大国长剑,威震苍穹,我们是钢铁铸就的长城。听从党指挥,热血写忠诚。锻造战略铁拳,捍卫和平安宁。”这首《火箭军进行曲》描述的是我国的(     

A.海军

B.空军

C.陆军

D.导弹部队

18、一次会议确立一个目标。中共十六大确立的目标是

A. 改革开放

B.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科学发展观

19、1950年下半年开始,福建省逐步没收地主的土地,并把没收来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其依据是

A. “双十协定”

B. 《中国土地法大纲》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0、邓小平说:“1977年和1978年,中国处于徘徊状态。”造成这种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文革中的冤假错案没有得到平反

B.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还没有恢复工作

C. “两个凡是”的方针仍占主导地位

D. 邓小平理论还没有形成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92年,_____(会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7年,在中共十九大上,_____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2、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科技成就有:1967年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_____;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_____

23、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领导中国共产党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把_____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步一步推向前进。

(2)中共十二大:_____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_____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_____的社会主义”。

(3)中共十三大:_____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_____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_____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4)邓小平南方谈话:

①时间:_____年初,邓小平南方视察,多次发表谈话。

②谈话内容: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和市场都是_____;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_____才是硬道理。

③意义:进一步_____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____产生了深远影响。

(5)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_____。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创了_____。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_____、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6)中共十四大:____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_____理论武装全党。

(7)中共十五大:____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大会把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24、_____年7月1日,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____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5、青蒿素:

(1)概况:____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______的新方法。

(2)荣誉: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______________奖。

   

(3)意义:开创了治疗________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26、新中国建立后,奉行____________________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同________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_______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27、

(1)图一中的人物是____________,作出____________伟大决策。

3)图二人物是_________,提出了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_______________基本准则,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__________方针。

3)图三的人物是__________,主要贡献是__________,获得了______________称号。

(4)图四反映____________事件,司令员是________,胜利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_______

28、三个代表内容: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__________

2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9年9月在____召开,主要讨论____的问题。

30、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的对台基本方针是___________;1955年,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__________”的方针。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三大改造是指国家对哪三个行业的改造?

 

3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成就令世界瞩目。请仔细观察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图一反映的是哪次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什么方针推动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2)图二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一年?中国代表团成员在联合国大会上开怀大笑的原因是什么?

(3)周恩来是我们著名的外交家,由他首次提出并成为国际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哪一年提出的?

(4)图三中与毛泽东握手的外国领导人是谁?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事件是什么?

 

33、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曲折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1955年,新中国第一套6000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在上海组装成功;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一汽下线;195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材料一中成就的取得与新中国制定的哪一经济规划有关?材料一这些成就取得有何意义?

材料二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2)材料二中场景发生于哪一历史事件期间?该事件完成使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  阅读以下两幅图片

(3)材料三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探索中出现了哪些失误?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母亲!

(1)歌词中“MACAU”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谁?

(2)“MACAU”是在什么时候回到“母亲”的怀抱?他的回归得益于什么方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