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年来,华为、中兴、航天科工、中芯国际等一批创新型企业脱颖而出,领跑“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加速转变,使中国向“品牌大国”稳步迈进。这主要是由于我国( )
A.坚持对外开放 B.重视发展高新产业 C.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D.人民消费水平提高
2、20世纪50、60年代,经常看到在当时的报纸上宣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你对此的看法是( )
A. 这种口号违背了客观规律 B. 只有大胆才能改变中国的落后状态
C. 只有胆大才能敢作敢为 D. 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
3、郭沫若《咏邱少云烈士》中写道“援朝抗美弟兄多,烈士少云事可歌。高地名传三九一,寇军徒念阿弥陀。戳穿纸虎功长在,缚住苍龙志不磨。邻国金星留纪念,英雄肝胆照山河。”邱少云的事迹留给我们的深刻体会与感悟是
A.见义勇为
B.遵守纪律
C.助人为乐
D.拾金不昧
4、为了便于记忆历史知识,我们用简洁的词语来总结某一时期的主要建设成就,“一桥”“二铁”“三路”“四厂”总结的是我国哪一时期的建设成就
A.1953—1957年 B.1957—1965年 C.1966—1976 年 D.1978—2000年
5、一个人的名字其实只是一个代号,但有的人的名字往往反映了其出生时的时代特征,如“文革”时期出生的叫“马文革”、“李红卫”等,抗美援朝时期出生的叫“刘援朝”等,按照这一逻辑去推断,“刘援朝”应该出生于( )
A. 1949年 B. 1952年 C. 1958年 D. 1967年
6、如下图是《邓小平南方谈话真情实录》书影,书中首次披露了在20世纪末国际国内复杂的历史形势下,邓小平同志如何开启了惊动世界的一次南方视察,充分还原了其南方谈话的细节。这次谈话( )
A.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理论 B.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C.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推动科学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
7、我国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于
A.中共八大以后
B.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以后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以后
8、1933年,一位记者先后游历了苏联、美国、德国和中国,发出了以下四篇报道。其中有一篇报道错误的是
A.苏联工业化建设蒸蒸日上
B.美国推行新政避免了经济危机
C.德国法西斯势力甚嚣尘上
D.中国正经历国内战争与外敌入侵
9、观察下面柱状图,推动深圳市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经济特区的建立
B.“一国两制”的实施
C.浦东新区的带动
D.沿海城市的开放
10、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关于西藏和平解放的卡片,卡片中的内容提到了西藏和平解放的
A. 背景和人物
B. 人物和方式
C. 背景和方式
D. 时间和意义
11、中共十八大以后进行的强军改革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改组成火箭军,作为我军的独立军种。第二炮兵部队创建于
A.新中国成立前夕
B.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C.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D.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12、老人依旧清楚地记得那个疯狂的年代:作为学生的他,戴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大字报,批斗所谓的“牛鬼蛇神”……这个年代是;其中形成的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核心人物分别是
A.“一五”计划时期;王洪文、张春桥
B.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林彪、王洪文
C.土地改革时期江青、姚文元
D.“文化大革命”时期;林彪、江青
13、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工业生产成就裴然,这时期的工业建设成就不包括
A.武汉钢铁基地的建成
B.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大庆油田的建成
D.胜利油田的建成
14、“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材料描述的技术成果是
A.“两弹一星” B.神州五号飞船 C.杂交水稻 D.青蒿素
15、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是( )
A.重工业 B.交通运输业 C.轻工业 D.农业
16、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A. 农村停产闹革命
B. 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C. 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D. 农村实行“大包干”
17、某班开展“一五计划”成果展示会,下列不符合要求的是
A.武汉长江大桥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解放牌汽车
D.大庆油田
18、“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的标志是
A.抗战胜利 B.新中国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胜利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的核心是( )
A.《宪法》 B.《刑法》
C.《民法》 D.《义务教育法》
20、对下列表格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
时间 | 成就 |
1964年 |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1966年 | 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试验成功 |
1967年 |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
1970年 |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
A.说明我国在“两弹一星”领域取得巨大成就
B.这些成就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C.说明“文化大革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科技发展
D.这些成就增强了我国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21、成就: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________
22、与“杯酒释兵权”故事有联系的皇帝是________。
23、1956年初,全国范围内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了全行业___________的高潮。在此基础上,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___政策,从而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4、们可以用数字来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法西斯势力的发展过程,请分别列举了以下内容。
(1)“一次大危机”:________
(2)“两个策源地”:________
(3)“三个坏同盟”:________(指哪三个国家组成的同盟)
25、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能制造桌子椅子、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实施了( )
26、“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评价: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________。
(2)后果:加上当时________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27、2012年,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_________,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8、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____年在北京召开,江泽民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_____”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9、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文献。
(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3)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报告——
(4)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0、(1)________年台湾成立了 _____________ ;______年祖国大陆成立了_____________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2)1992年,两会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成共识。(“九二共识”)
(3)1993年海协会会长 ________ 和海基会董事长 ____________ 在 ___________ 举行会谈,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
3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问题一:探索中的失误
(1)1956年~1976年我国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严重失误?应该吸取怎样教训?
问题二:伟大的历史转折
(2)改革开放开拓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历史由此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是哪次会议的重大决策?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
(3)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兴建经济特区成为一个重大突破。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的是哪个城市?
问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4)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四大”高度概括了邓小平提出的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请说出哪次会议上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问题四:感悟与提升
(5)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各方面取到了巨大成就,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2、近年来,由于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在中国的钓鱼岛和南海问题以及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上都可以看到背后美国的身影;经济上,美国不断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中美摩擦不断。
(1)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采取什么手段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请列举一例史实说明这种政策“对中国主权完整与国家安全威胁之严重”?
(2)新中国成立时实行什么外交政策?后来又提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3)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非洲兄弟们跳起了桑巴舞,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美国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战线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该场景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4)1972年,什么事件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哪一年?中美建交的前提是什么?
(5)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一直在积极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最终在哪一年成为WTO的一员?近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请问当前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未来中美关系会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33、简要回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末,著名民主人士张元济重游中南海勤政殿,不胜感慨地说:“与这个勤政殿一别已52年了,上次来是光绪帝召见。新政行了不久,发生了政变。康、梁远去,而他(指光绪帝)被禁天牢。想不到(我)以衰老之年,能够亲眼看到新中国的诞生……自己能够参加这个人民的协商会议,真是荣誉极了,高兴极了。”
材料二 当雄伟的天安门,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历史的耳畔,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1)材料一中“这个人民的协商会议”指的是哪一次会议?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一位巨人”指的是谁?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