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 )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A.手工业 B.工业 C.商业 D.牧业
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做法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是( )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②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3、据统计,“1979年至1982年,深圳工业生产值每年平均递增81%……1983年,深圳全市总产值完成了7.2亿元,比1979年增长了11倍。”导致深圳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有企业改革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特别行政区成立
D.“一国两制”的推行
4、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主要内容有( )
①大会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④任命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1900年底,列宁在《火星报》创刊号上发表《对华战争》一文,写道“这次遭到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等疯狂镇压的暴动,究竟是什么引起来的呢?”引发文中“暴动”的原因是
A.清政府签订一些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引起人民不满
B.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矛盾尖锐
C.地主强行兼并土地,激起农民起义
D.遭遇自然灾害,农民因饥饿暴动
6、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文化中心举行政权交接仪式,澳门回归祖国。这标志着( )
A.海峡两岸交流不断增强
B.中葡就澳门谈判取得进展
C.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D.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完成
7、西大附中某同学开展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大锅饭”“经营责任制”、“按劳分配”、“政企分开”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A. 土地改革
B. 社会主义改造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土豆,在大陆称“马铃薯”,在台湾叫“花生”……为了克服交流的障碍,历经近3年努力,两岸合编的语文工具书《两岸常用词典》于2012年2月编纂完成。它
A.反映了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B.从根本上遏制了“台独”分裂活动
C.表明了祖国统一问题已经解决
D.表明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9、下图所示为“江苏省江宁县公私合营股票”,其印发的原因是:( )
A.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B.满足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
C.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
D.实现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中国支援的国家是
A.韩国 B.朝鲜 C.日本 D.美国
11、“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材料意在说明我国
A.外交实践的深远影响
B.国防科技的重要作用
C.国民教育的关键地位
D.社会保障的现实意义
12、1949年10月1日,许多报刊杂志围绕下图中的历史事件刊登了这样的一句话:“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对这句话的准确解释是( )。
A.中国从此没有战争,长期处于和平状态
B.中国领土全部解放,祖国实现完全统一
C.中国人民从此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D.中国从此成为世界强国,屹立世界东方
13、观察下面的史料,反应的信息是
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A.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第一次重大的胜利
B.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C.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
D.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
14、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说“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新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发出声音开始于
A.1945年联合国成立大会
B.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1955年万隆会议
D.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5、彻底推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事件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一五计划的实施
16、“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首歌里的“人民的大救星”是指在第一届政协会议上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 )
A.邓小平
B.周恩来
C.刘少奇
D.毛泽东
17、我国药学家屠呦呦于1972年成功提取了一种无色结晶体,将其命名为青蒿素,并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的同一时期的70年代,我国还有哪些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
①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②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③神舟号发射成功 ④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8、有人这样评价某文献:它总结了中国人民百余年来斗争的经验,特别是近2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革命斗争的经验,被称为新中国的大宪章,它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该文献是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民国约法》
19、下图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40周年设计的邮票图案。如要让你为这枚邮票所涉及事件的背景作说明,符合史实的是( )
A.中美关系走向缓和并正常化 B.第三世界国家对中国的支持
C.中苏关系和好及苏联政府支持 D.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提高
20、“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也取得一些突出成就。它们是
①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②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③首次培育灿型杂交水稻 ④首先合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1、开启新征程
(1)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会上,习近平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______,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2)中共二十大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_____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22、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____________》,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1984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布实施。
23、读图学史:
(1)图一人物是在__________战争中涌现出的中华英雄儿女,他们发扬高度的_________、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_________”。
(2)图二人物是___________,他被称为“中国的航天之父”。他对祖国航天军事科技最主要的贡献是研制“_________”。
24、 _______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5、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
26、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立“____________”重要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2007年中共十七大将__写进党章。
27、武昌起义爆发于________年。
28、新中国成立前:物价_______,民生凋敝。
29、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充分________________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_奠定了基础。
30、到____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___________、手工业和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_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_____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1、大国外交是历来人们关注的重点。中国现在正时刻展现的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周恩来针对一些国家对中国内外政策的误解和非议,在大会发言中郑重而诚恳地声明: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这次“大会”的名称?我国倡导的处理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是什么?
(2)联合国大会主席马利克致词说:“今天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第一次在联合国大会就座。”这种场景出现在哪一年的第几届联合国大会上?这对联合国而言,有什么影响?
(3)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形成怎样的特色外交格局?
(4)综上所述,你认为一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32、中国古代“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形成、发展,跟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密切相关的。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同样也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统一于何时?
(2)汉武帝时代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思想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西汉是怎样加强对新疆(西北地区)的管辖的?
(4)明朝时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了许多措施,请列举一例。清朝哪一机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5)以“达赖”为首的少数藏独分子企图策划西藏独立,请你用元朝和清朝前期各一件历史史实,证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33、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遇到巨大损失,却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请举两例说明。
3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我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不断増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1989年中国对外贸易货物进出口总额
时间(年) | 1978 | 1982 | 1985 | 1987 | 1989 |
进出口总额(亿元) | 355 | 771.3 | 2066 | 3084 | 4155 |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官网整理
材料二: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发布,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追中国大地,在政策先行优势削弱的情况下,在全国各地开始的新一轮“招商引资”大赛中,深圳由于可以利用的土地有限、资源有限、环境承载力有限,输给了后起的内地城市。大量技术含量偏低的“三来一补”工型企业纷纷流出。正因此,在全国其他地方大肆进行“招商引资”时,深圳却果断把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产业结枸调整的支柱。
——摘编自《科技日报:从“杀出一条血路”到“走出一条新路了”》
材料三: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解放思想是首要的,在深化改革问题上,一些思想观念障碍往往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间题的决定>的说明》
(1)根据材料一图表,概括出这一时期我国对外贸易货物进出口总额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是如何打破经济发展困境的?并回答出20世纪90年代深圳经济持续发展的其他有利因素。
(3)我国在20世纪70~90年代是如何“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的?并依据材料概括出我国现阶段解放思想的目的。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如何在新时代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