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孔子过之 是鲁孔丘之徒与
B.问于桀溺 子路宿于石门
C.杀鸡为黍而食之 耰而不辍
D.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文学方面的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B.“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君王上书言事时用的一种文体,与奏章类相比,“表”带有倾诉衷情的性质,有表现其情质文采的余地,具有更多的文学色彩。
C.庄子,名周,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善用神话传说,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D.中国古代文人除了姓名之外往往有字和号。字一般是举行加冠礼之后才起的,是对名的解释与补充;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因此又叫“别号”。例如,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①________我们只注重经济数量的增长,②__________忽视质量的改善,对自然资源盲目开发,③__________竭泽而渔,势必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④_________断送可持续发展的前景。⑤__________,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是确保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⑥__________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将难以实现。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假设 | / | / | 从而 | 因而 | 反而 |
B | 如果 | 而 | 甚至 | 从而 | 因此 | 否则 |
C | 假设 | / | / | 因而 | 因此 | 否则 |
D | 如果 | 而 | 甚至 | 因而 | 因而 | / |
A. A B. B C. C D. D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紊乱(wěn) 迷惘(wǎng) 痴呆(chī) 创(chuàng)痛
B.暴虐(nüè) 皮囊(náng) 罪孽(niè) 悲恸(dòng)
C.延宕(dàng) 恍惚(hū) 踌躇(chú) 鞭挞(tà)
D.陨落(yǔn) 盟誓(méng) 吮吸(shǔn) 吐露(lòu)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毕礼而归之
A.空以身膏草野
B.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C.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
梁衡
①像一场战争突然结束,2014年林区宣布了禁伐令,喧闹的伐木场顿时门前冷落车马稀。在打扫“战场”时,人们意外地发现了一个角落,因为山陡沟深,人迹罕至,竟为我们留下了一片原始林,一个原生态。其令人惊喜不亚于忽然登上一个外星球。
②2016年盛夏时分,我专程造访了这最后的一片原始林,虽然天正降大雨,我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向林地进发。
③人类虽然早已进入现代文明,但是总忘不了找寻原始。这是因为它,一是大自然的原点,可由此研究自然界的进化,包括人类自己;二是人类走出蛮荒的出发的起点,是生命的源头,我们有必要回望一下走过的来路。
④这里没有人来过,无路;奇景第一次示人,无名;前人没有留下诗文,无文。今天我们进入的正是这种“三无”之境时,只有你与自然在悄悄地私语;雨打树叶,空谷鸟鸣,小径明灭,时见草虫。我的心一下落入了一片空灵。正走着,忽然听见右边不远处有哗哗的流水声,我们任雨水洗面,踩着朽木、草墩,钻过横七竖八的灌木。忽然眼前一亮,一条溪流从山上奔腾而下,我见过的任何一条流水相比较,因为它没有留下一丝人类活动的痕迹。仰望山顶只见远远近近的山、层层叠叠的树、朦朦胧胧的雨,半山一道歪歪斜斜的激流,跌跌撞撞地碰着那些大大小小、圆圆滚滚的石头,或炸起雪白的浪花,或绕行成一条飘飘的哈达。遇有平缓之处时,就蓄成一汪小潭,碧玉如镜,清澈照人。因为是在峡谷之中,经过千年万年的冲刷,这些石头无论大小,一律呈圆形:滚圆、椭圆、扁圆、平圆。远远望去一沟漂亮的弧线,纵横交错,相叠相绕,任是毕加索转世也结构不出这样的图画。
⑤虽是来看原始森林,但先要说一说这里的石头。石头的年龄自然比树更古老,而且是因为有了这些遍野的石头,才拦住了伐木者的手脚,为我们留下了这片林子。这里的石头一律是巨大坚硬的花岗岩,浑圆沉稳,高大挺拔,无不迸放着野性。大约亿万年前,这里是一片海底,所以石的分布无一定规则,或独立威坐,或双门对峙,或三五相聚,或隔岸呼唤,各具其态。外形也或如狮、虎、鹰、犬,各得其妙。好像是在有生物世界之前,上帝先用石头在这里试做了一个草图。
⑥老林子中最美的还是大树,特别是那些与石共生的大树。有一棵树,我叫它“一木穿石”,我们平常说“水滴石穿”,可是有谁真的见过一滴水穿透了一块石头?现在,我却见到了一棵树,一棵活着的树,硬是生插在一块整石之上,像一颗刚射入石中的炮弹,光光溜溜的还没有爆炸;又像一枚仰面向天正待发射的火箭,膀粗腰圆,霸气十足。我只看了一眼就被惊呆了,拔不开脚步,时空骤然凝固。这是一棵红松,当初也许是一粒种子,落在石板上,靠着老林中的湿气慢慢地发芽,但它命运不济,一出生就躺在这个光溜溜的石床上。它的须根向四周摸索,拳握住一点点沙尘,然后蛰伏在石面的稍凹之处,聚积水分,酝酿能量。松树有这个本事,它的根能分泌一种酸液,一点一点地润湿和软化石块。成语“相濡以沫”是说两条鱼,以沫相濡,求生命的延续。而这棵红松种子却是以它生命的汁液,去濡润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终于感动了顽石,让出了一个小小的空间。它赶紧扎下了一条须根,然后继续濡石、挖洞、找缝,周而复始,终于在顽石上树起了一面生命的大纛。现在这棵红松的胸径有四十厘米,一个小脸盆那么大,不算很粗。但是专家说,他已经有九十年以上的树龄。要是用一个高速摄影机把这首生命进行曲拍下来,再用慢速回放,那是怎样地震撼人心。
⑦我们就这样在绿色的时间隧道里穿行,见证了大自然怎样在一片顽石上诞生了生命。它先以苔草、蕨类铺床,以灌木蓄水遮风,孵化出高大的乔木林,就成了动物直至我们人类的摇篮。它们沉静地停在这里,是特别要告诉我们,假如没有人的干扰地球是什么样子,大自然是什么样子,我们曾经的家是什么样子。以这片原始林为镜,可知生命、人类和地球的兴替。
⑧我下山时,看见沿途正在修复早年林区运木材的小火车路,不为伐木,是准备开展原始森林游。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去看原始林,却先写林中石头,是因为石头历史更悠久、外形更野性,也因为石头阻挡了外来采伐者,是原始林不可缺少的部分。
B. 作者认为原始林是未经干扰的、我们曾经的家,是一条绿色的时间隧道,能够反映地球上的生命的诞生、成长,并逐渐转变的过程。
C. 第⑥段通过化用两个成语,来分别描写“一木穿石”树昂扬霸气的外形美和坚持不懈的成长过程之美,展示出自然界生命的伟大。
D. 文章以造访一片幸存的原始林为主体事件,描写了原始林中的溪流、石头、大树等景物,表达了对原始林的喜爱,对保护林地的赞同。
【2】文章第③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3】作家张炜曾说过“文学艺术的核心是诗”,请以文章第④段为例,谈谈本文语言的诗意表现在哪些方面。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诗文中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用“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在春日之晨和秋日之夜的孤独与苦闷。
(2)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在《师说》中,韩愈指出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陋室铭》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陋室”幽静的环境,衬托出“陋室”主人高雅的情趣。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反问语气指出秦在财富搜刮与挥霍上的反差行为。
(3)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乐景衬哀情,表达词人往事难忘的喟叹。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写蜀道中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摹写行人艰难行走的情态,侧面表现蜀道的艰险。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艰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4)《蜀相》中,杜甫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蜀相》中表现出武侯祠内春意盎然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凭箜篌引》中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的诗句是:_____。交代演奏者姓名和地点的诗句是:_____。
(2)李煜的《虞美人》中,运用想象手法,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的名句是:“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开篇以夸张手法,“______,_____”写出阿房宫占地广阔、遮天蔽日的宏伟气势。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我们该何去何从?寻找理想要仰望星空、百折不挠,不要像《蜀道难》中“①________,②________”,因高远艰险而畏惧叹息;实现目标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要像《劝学》中所说的“③________,④________”,永不止步,勤能补拙;为人处世不能违背心意,趋炎附势,正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所说“⑤________,⑥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
赵令畤
春风试手先梅蕊,頩姿冷艳明沙水。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
注:顴(pīng)姿:光润而美的样子。端须:只该。燕:通“宴”。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起句奇绝。“试手”二字采用拟人的手法,写春风独钟情于梅花,暗含对梅花的赞颂。
B. 上片第三句,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异曲同工,都写出梅花的美丽与清高孤绝。
C. 下片第一、二句写梅花与人的互动。正因为花香清雅而幽远,女子便纷纷把梅花装饰在头发上,一个“先”字强调了它与“众芳”的区别。
D. 整首词始终围绕梅花来写,赞誉梅花的品格。词人一生仕途坎坷,以梅花自喻,寄托自己深沉的感情。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梅花清幽高洁孤绝的特点的。
14、阅读下面内容,回答各题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我固当 名:名字。
B.驼业种树 业:以……为业。
C.根拳而土易 拳:拳曲,伸展不开。
D.官命促尔耕,勖尔植 勖:勉励。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B.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C.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D.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15、本文中,作者在分析“木叶”的独特意味时,将“木叶”与“树叶”、“木叶”与“落木”、“木叶”与“落叶”、“木”与“树”等进行了对比,使读者对意象有了具体的感知。比较分析法是常见的论证方法,请恰当地运用比较分析法,以“宽容”为话题,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不少于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