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不属于《共同纲领》内容的是
A. 国家政权属于人民
B. 规定了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
C. 《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2、今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第四年,我国实行这样的“五年计划”建设始于20世纪( )
A.四十年代 B.五十年代 C.六十年代 D.七十年代
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新文化运动中,鲁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的代表性作品是
A. 《文学改良刍议》 B. 《庶民的胜利》
C.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 《狂人日记》
5、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党和政府之所以重视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为了
A.加强各民族团结 B.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
C.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D.贯彻落实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
B.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C.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
D.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7、下图反映的是1980-198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基本状况。对图表中数据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改革开放后,国家大力发展进出口贸易
②展现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成果
③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后,推动了商品进出口贸易
④开放大量沿海港口城市,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以下各项不属于当时大规模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的是( )
A.武汉长江大桥 B.鞍山钢铁公司 C.川藏、青藏、新藏铁路 D.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9、下列发生在北京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是
A.火烧圆明园
B.五四运动
C.卢沟桥事变
D.开国大典
10、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央政府为促进西藏地区发展而采取的措施有( )
①废除了毫无人性的农奴制,百万农奴翻身做了国家主人 ②按照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对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③从物力、财力、人力给予了支持,实行了改革开放、发展民族经济 ④修建了青藏、川藏、新藏公路,现在又将青藏铁路修到了西藏,使其由过去的封闭到完全和祖国各地相连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11、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被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
A.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1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是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邓小平
D. 江泽民
13、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所阐述的“中国梦”的主要内容是( )
①国家富强 ②民族独立 ③人民幸福 ④民族振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15、改革开放后,安徽凤阳农民咏唱新生活“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剩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这应源于我党哪一政策的实施: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6、“三起三落、经受了风风雨雨的摔打、回顾几十年的革命历程、使你悟出了‘真理’也有真假、划时代地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拨开了迷雾、指明了方向、走上了正轨、使共和国的国力、得到了举世瞩目的壮大。”上述材料称赞的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周恩来
17、它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它是( )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经营承包责任制
18、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之后( )
A. 中共七大 B. 中共十八大
C. 中共十五大 D. 中共十六大
19、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是在哪一年
A.1954年
B.1955年
C.1956年
D.1957年
20、超级大国美国至今已走过了200多年的漫漫征程,在美国资本主义的制度确立、发展过程中也曾遭遇过“绊脚石”,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里的“绊脚石”有:
①英国的殖民统治
②黑人奴隶制度
③封建专制统治
④幕府统治的危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1、1919年的______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1929年,在福建上杭召开的 ______,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22、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的是_______司令员。
23、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__”交接入列;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成为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24、新发展理念提出:
(1)时间:_____年10月
(2)会议: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内容:创新、协调、_____、开放、_____。
目标: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_____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_____,增进人民福祉。
25、2012年,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_________,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6、安徽凤阳_______农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第一年秋,农业获得大丰收;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体制的目标,加快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
27、全方位外交: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________、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8、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成果:_____________被确立为中共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9、下列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中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是( )
A京九铁路 B青藏铁路 C高铁 D青藏公路
30、中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________。
3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设立了哪四个经济特区?
32、制度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与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前夕,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怎样的制度??
(2)1954年我国确立了怎样的根本政治制度?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请问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哪一次会议的决定?
(4)邓小平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哪一次会议上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5)在中共十六大和十八大上,分别将什么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6)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民族问题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7)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哪一制度创新?这一制度创新的成功实践是什么?
33、学校要求每班办一期以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的英雄人物为主题的板报,因为太多,不知道怎么选,你帮他选择一下。(至少三个标注时期)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昔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如今“轻轻一拨号,频频传佳音”。
材料二:海峡两岸鲜花开,统一的旗帜升起来。“一国两制”决策好,统一的号角响起来。
(1)材料一体现了当今海峡两岸的关系是怎样的?这得益于哪一基本方针的实行?
(2)2005年,哪一史实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谁提出的?已在哪两个地区得到成功实践?
(4)这两个地区能够成功回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
(5)由此你对台海关系发展有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