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蔡英文上台后,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的表述比较模糊,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核心意涵。“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是(   )

A. 两岸关系是一中一台   B. 两岸人民都认同一个中国原则

C.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民国   D.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某个文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利机关。”该“文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②互不侵犯③互不干涉内政

④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⑤平等互利⑥和平共处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

4、随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面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   的外交布局。横线处填写

A.大众化

B.宽领域

C.全球化

D.军事化

5、《人民日报》曾发表过一篇题为《打破核垄断,消灭核武器》的社论。社论指出:首次核试验的成功,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我国“首次核试验成功”是指

A. 第一艘核潜艇研制成功

B. 第一颗氧弹爆炸成功

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第一艘航母交接入列

6、1953年底,由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的是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求同存异”方针

C.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 “一带一路”战略

7、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期间说:“我在北京逗留一个星期,这也是改变历史的一个星期。”这里的“改变”是指

A.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导致西方国家敌视中国

8、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用新发展理念为“十三五”谋篇布局。这里的“新发展理念”指是

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创新

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绿色

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开放

D.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9、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的历史事件是

A.将北平改名为北京 B.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

C.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流行语,是一个社会的“口头禅”,往往具有明显的时代印记。下列流行语按时间先后出现排列正确的是

①“发展是硬道理”②“打倒一切.全面内战”③“申奥”、“入世”④“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④②①③

D.④①②③

11、“一国两制”构想首先被运用于解决什么问题(     

A.台湾

B.香港

C.澳门

D.威海卫

12、毛泽东的诗词文情并茂,气势磅礴,记载着中国的苦难与辉煌。下列诗句以“一五”计划为创作背景的是

A.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13、某书记录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所作的努力,其中应包括:

①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②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③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④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4、下列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

①马克思主义思想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③邓小平理论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⑤科学发展观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

15、习近平同志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回顾所学知识,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找到的正确道路

A.计划经济道路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C.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道路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杂剧形成于宋代 B.元曲四大家指的是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

C.李清照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女词人 D.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纪传体著作

17、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是(   )

A. 贺龙被迫害含冤去世 B. 陈毅被迫害含冤去世

C. 邓小平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 D. 刘少奇被诬陷开除出党、含冤去世

18、创建于济南的老字号瑞福祥,在1954年底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实现公私合营。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

A. 成立合作社 B. 无偿没收 C. 赎买政策 D. 政企分开

19、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人类战争形态正发生着重大变化。在苏联领导人眼中,以人力、兵力为主要战斗力的中国军事力量已不值一提。赫鲁晓夫说:“民兵,对于有现代化武器的我们来说,这不是军队,这是一堆肉。”为此我国

A.发展“两弹一星”计划,应对大国挑战

B.研制高性能计算机,增强军事实力

C.开展科教兴国战略,提升综合国力

D.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打赢现代战争

20、如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C.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D.邓小平访美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_______年,在北京召开中共八大。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22、______________为第一位获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她获得的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23、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奋斗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________、全面从严治党。

24、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北海舰队。( )

25、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________年12月。

26、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于________年,________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7、全方位外交: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________、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8、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 ____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9、20世纪60年代中期,______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______

30、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________;2001年,中国加入________,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途径。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

第一、政策变化:

(1)1950年,我国开始对新解放区分批进行的改革是  

(2)1953年,国家通过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的形式是  

(3)1958年,反映人民群众迫切改变落后状况的运动是  

(4)十一届三中金会后,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逐步实行的制度是——。

第二、分析比较:

(5)1952年底,在新解放区的改革对我国农村发展有何意义?

(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政策的调整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第三、得出结论:

(7)请你为今后我国调整农村政策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32、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取这种和平方式,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工商业兴高采烈地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这种“和平方式”具体指的是什么?这场运动的完成对中国有何影响?

(2)在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煥发了蓬勃的创造力,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这场“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什么历史事件为开端的?在这场社会变革后,指导中国人民“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中形成的创新理论是什么?

(3)习近平主席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科技兴则民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新中国科技工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下努力奋进,不断创新,在多个领域取得的一系列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创新成果…

请你分别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农业领域和载人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4)综上所述请你谈谈坚持创新对国家发展有何作用?

33、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艰辛的探索史和奋斗史。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请举出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涌现出的两位模范人物。

(3)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民主与法制建设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你能举出两部法律吗?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强调,中国要强大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请跟随以下几个片段的足迹,重温不同时期党和政府在农业建设方面的重大举措。

片段一:土地改革改念章

片段二:“一五”计划纪念邮票

片段三:新社员入社大会照片

片段四:小岗村农民共按手印的群雕

请回答:

(1)片段一反映的事件是在哪一法律文献的指导下进行的?片段一和片段二反映的事件有何关系?

(2)片段三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中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除农业外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是什么?创举指什么?

(3)片段四中小岗村农民采取了怎样的做法?这一做法随后形成了什么制度?农村实行这一制度后产生了什么影响?

(4)片段一和片段四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什么什么?在土地所有制问题上有什么根本区别?

(5)今天,中国正致力于美丽乡村建设,请你就“如何建设美丽乡村”献计献策。(提出两点计策,言之有理即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