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如果你需要一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准确信息,那么下列资料中你将选用(  )

A.当时农民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B.农民纷纷加入人民公社

C.1954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D.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下图为开国大典的一个场景,下面有关开国大典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

B.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C.毛泽东亲手按动电钮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D.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

3、新中国政府对国民经济中原有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怎样的创造性举措?

A.全盘没收 B.保持原样 C.赎买政策 D.公私合股

4、联系与比较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小张同学用这一方法比较遵义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得出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有

①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

②都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③都确立了正确的路线和领导核心

④都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中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某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图所示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A.抗争——摆脱外来的侵略

B.探索——寻找强国御侮之道

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6、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几个具有不同特点的发展时期,他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②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③和谐社会,全面小康

④探索建设,曲折前进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①④②③ D.②①③④

7、《平凡的世界》中写道:当年搞合作化时,田福堂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散伙”后的农村政策与之前相比

A.土地所有制改变

B.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不变

D.农民生活水平下降

8、苏州雷允上诵芬堂药店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开业,至今已有300多年,是著名的中药名牌老店。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雷允上诵芬堂顺应历史潮流,实行

A.公私合营

B.中外合资

C.承包经营

D.国企改革

9、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

A. 开国大典

B. 土地改革

C. 三大改造

D. 香港回归

10、我国的对外开放呈现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陆”多层次、全方位的格局。下列城市或地区的开放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大连   ②厦门   ③上海浦东   ④武汉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④①②③

11、每年“五四”青年节,青年们激情飞扬,用各种活动纪念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 )

A.1911年10月10日 B.1919年5月4日

C.1920年5月4日 D.1921年7月1日

12、2016年清明前,中国、韩国双方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庄严举行第三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使这些在朝鲜半岛沉睡了超过了半个世纪的烈士得以“荣归故里”。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被誉为:

A.最可爱的人

B.党的好战士

C.和平卫士

D.钢铁卫士

13、“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样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最符合该材料主题的理论或政策分别是(  

A.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

C.求同存异、解放思想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4、第四套人民币(下图)是筹划设计时间最长的一套人民币,货币的图景采用富有中国民族特点的图案,货币上除了汉字还印有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字,部分面值主图案采用了身穿民族服饰的人物形象。这些设计理念体现了(   )

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国情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对民族文化的尊重   ④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原则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同仁堂是我国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中药名牌老店。1954年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时,它走的道路是

A.公私合营 B.国家兼并 C.国家没收 D.加入生产合作社

16、1971年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同年中日两国建交。这些都体现了

A. 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B. 中国重返联合国

C. 中国同欧美国家正式建交

D.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17、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

A.国际环境

B.人民的积极性

C.党的领导

D.客观经济规律

18、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根据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梦想”是在

A.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

C.中国共产党成立150年时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0年时

19、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

B. 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

C. 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

D. 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

20、已故当代知名武侠小说家、政治评论家—金庸先生,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成员,参与基本法的起草,见证了香港的回归。香港回归祖国

①标志着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②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耻辱

③时间是1999年7月1日

④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2)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历史事件是: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4)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是:

(5)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22、1952年底,_______ 的完成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23、西藏和平解放:意义:祖国____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4、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立“____________”重要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2007年中共十七大将__写进党章。

25、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_

26、根据所学知识将以下内容补充完整。

(1)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________

(2)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________的基本问题。

(3)我国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

27、在中国、缅甸和印度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周恩来提出的_____________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的亚非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___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28、(1)1954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

(2)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3)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奋斗目标是

(4)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5)中共十九大被确立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29、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兴办_____,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战略,建设中国同沿线各国经贸交流的大通道。

30、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即_________。1956年,_________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使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期。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什么是中国梦?

(2)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什么道路?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谁来实现?

(3)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其中,第一个100年的起点指的哪一历史事件?

(4)“他”既是新形式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又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这里的“他”指的是什么?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应牢固树立什么理念?

(5)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是什么主要原因使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6)实现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应该作出哪些努力?

32、写出下列描述对应人物:

(1)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药学家是:

(2)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33、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对我国的“三农”问题格外重视。新中国成立后,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的土地政策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1)1951年的土地改革,依据的是我国颁布的什么法律文件?

(2)我国的三大改造完成于哪一年?是对哪三方面的改造?

(3)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指哪次会议?召开于哪一年?此后农村实行的土地政策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4)根据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的土地政策的调整可以看出党对农村政策调整的出发点是什么?对此你有何看法?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新中国的外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上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中国的声音”有哪些?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图1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图2反映的是1972年的哪一重大外交事件?从图1到图2,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2001年12月,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终于取得了又一个重大的外交成果,它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3)请列举出材料三中2001年取得的“外交成果”。

(4)综上所述,你认为新中国外交事业蓬勃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