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中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西藏地区和平解放 B. 香港、澳门回归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

2、下图反映的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关于各阶段的解读正确的是

A. ①阶段民族工业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产生

B. ②阶段李鸿章等人提出“实业救国”口号

C. ③阶段民族工业进入短暂的“黄金时代”

D. ④阶段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改造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政权,土地改革就是其中之一。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的是(   

①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②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③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④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4、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这一举动

A.有利于集中革命力量

B.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性质

C.为广州起义做了准备

D.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5、下列人物中为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作出卓越贡献的是          

A.邱少云

B.王进喜

C.邓稼先

D.焦裕禄

6、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A.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

7、宪法是法之统帅,是一国法律的“母法”和根本大法,下列哪项属于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A.《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8、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的基础条件,交通系统曾经被看作“国脉”。新中国成立以来高度重视交通基础建设,下列属于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交通领域成就的是(   )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B.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

C.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 D.兰青铁路的修建

9、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被称为“最可爱的人”的是

A.新四军 B.中国人民解放军 C.中国人民志愿军 D.八路军

10、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从此,我国以崭新的外交形象活跃于外交舞台。下列有关新中国外交成就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 1972年,中美正式建交

D. 2001年,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1、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随之而来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它们是

A.工厂和手工工场 B.工厂和租地农场

C.租地农场和乡镇企业 D.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

12、“2017年3月27日,河南省政府宣布,兰考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这个好消息也 告慰了“人民的好书记”( )

A.焦裕禄

B.雷锋

C.王进喜

D.邓稼先

13、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农村改革中,农民的两个伟大创造是

A.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

B. 开辟经济特区、“打破大锅饭”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D. 国企改革、土地私有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 是( )

A.成为了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B.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斗志

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D.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15、在广西,“三月三”既是壮族的重要节日,也是汉、瑶、苗、侗等世居民族的重要节日, 12个世居民族每年有2700多万人通过不同的方式欢度这个节日,上千场次的民族文化活动次第开花,争奇斗艳,各族人民沉浸在民族大联欢的喜庆气氛中。我们从中感受到(  )

①各民族亲如一家②各民族风情一致③各民族互相影响④民族团结的珍贵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16、某记者在报道中写道:“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材料中的“消息”是

A.香港澳门回归

B.西藏和平解放

C.举行开国大典

D.西藏民主改革

17、一位外国政要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正在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A. 井冈山道路

B. 照搬苏联模式的道路

C.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道路

D.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8、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国家经济建设赢得相对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的重大事件是

A. 西藏和平解放

B. 与苏联建交

C. 整顿经济秩序

D. 抗美援朝

19、我国有一支著名的军队文工团——“二炮”文工团,“二炮”部队是

A.海军部队

B.空军部队

C.海军陆战队

D.战略导弹部队

20、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该认识来自(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B.中共八大

C.第一届政协 D.中共开始调整国民经济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______;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______

22、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_____________交换了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3、(1)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施政纲领并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_____________

(2)“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大团结。

(4)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良好开端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_

(5)确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___

(6)被誉为“铁人”的是——___________

(7)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的人是——____________

(8)“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实现了这个美好愿望的时期是_________

(9)_______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10)_______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积极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24、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构想,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___________________”,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25、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___”交接入列;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___________

26、   将右边任务字母代号填入左边对应的括号内。

   两弹元勋   A、焦裕禄

   解放军好战士   B、邓稼先

   杂交水稻之父   C、王进喜

   党的好干部   D、雷锋

   油田“铁人”   E、袁隆平

27、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1)1995年1月,____针对两岸关系新情况,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强调坚持一个_____,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2)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____”,主张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3)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________”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28、“文化大革命”是由________错误发动,被________________两个反革命集团所利用和操纵,使中国陷于“________”长达十年之久,给整个民族造成了严重灾难。

 

29、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政治协商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___________,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0、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召开的___,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了党的指导思想。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

(1)图片反映的是哪次战争?

(2)这场战争是何时开始,何时结束的?

(3)这次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4)列举两位这次战争涌现出的战斗英雄?

(5)这次战争总司令是谁?

(6)这次战争中最著名的战役?

(7)这次战争胜利的意义?

32、民主取代专制,法治取代人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据此探究以下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哪一年在哪次会议上颁布了第一部分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请举二例史实说明。

(3)1982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规定的总方针是什么?这一规定有什么意义?

(4)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民主与法治的认识。

33、问答题

当代中国的问题,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距今(2019年)已过去100多年;当代中国的问题解决在21世纪中叶。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两个100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1)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

2)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于实现中国梦有什么意义?

3)请你谈一谈如何才能实现“两个100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   材料一:“工业化一一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人民日报》1979年元旦社论)

材料三:“在边远地区、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己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当允许继续实行。”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9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2)材料二中“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而起?“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回答: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面貌,农民作出了何种尝试?通过这些尝试而逐步形成的农村改革制度叫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