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小强同学在历史小论文中提到“社会主义改造创举”,你认为他指的是

A. 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 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D. 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2、观察新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曲线,其中出现阶段“Ⅲ”的主要原因是

A.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B.正实施国民经济调整

C.农村改革的逐步展开

D.环境保护的需要

3、下面不属于新中国诞生后的文艺作品有

A. 《红岩》

B. 《青春之歌》

C. 《茶馆》

D. 《狂人日记》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杂剧形成于宋代 B.元曲四大家指的是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

C.李清照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女词人 D.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纪传体著作

5、下列表述,不符合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总体状况的是

①衣着单一,质量较差②吃饱吃好,追求营养③住房短缺,狭小拥挤④交通发展,出行便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2014年,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必然要求

A.依法治国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深化改革

D.全面从严治党

7、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我国“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首先在哪里得到成功实践(       

A.西藏

B.香港

C.澳门

D.台湾

8、随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面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   的外交布局。横线处填写

A.大众化

B.宽领域

C.全球化

D.军事化

9、下面文物图片所展示的文字是

A.楔形文字

B.象形文字

C.甲骨文

D.拉丁文

10、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一个世界组织的成员。加入该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这个组织是

A.世界贸易组织 B.联合国 C.上海合作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11、“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理应平等参与决策、享受权利、履行义务,要赋予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更多代表性和发言权”这属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哪一特点( )

A.全方位 B.多层次 C.宽领域 D.一边倒

12、“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以上材料节选自《人民日报》的社论,这份社论应发表于

A.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之后

B.中共八大之后

C.一五计划公布之后

D.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13、蔡英文上台后,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的表述比较模糊,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核心意涵。“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是(   )

A. 两岸关系是一中一台   B. 两岸人民都认同一个中国原则

C.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民国   D.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14、重大历史事件对历史发展进程往往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以下历史事件与作用影响配搭正确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中国彻底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正式打开国门拥抱世界

15、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A.增强企业活力 B.政企分开 C.建立经济特区 D.国有企业改革

16、1952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着自己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喜泪涟涟。请问,这一情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选项直接有关

A.进行了土地改革

B.粉碎了“四人帮”

C.实行了改革开放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7、20世纪60年代,松辽大地展开的石油大会战中,他以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以震撼民族的英雄壮举,使我国甩掉“贫油落后”的帽子,成为英雄的铁人。“他”是( )

A.邓稼先

B.王进喜

C.焦裕禄

D.雷锋

18、幸福指数是衡量一个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指标。1952年底,中国农民的幸福感主要来自于

A.分到了土地 B.加入了人民公社

C.参加了解放战争 D.粉碎“四人帮”

19、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3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议会制度

B.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在“光荣革命”后

C.《权利法案》确立了国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

D.《权利法案》对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20、高考作文题能彰显时代精神,2018年北京地区高考作文题目是《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而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是《我生活在幸福的时代》,那么,1956年开启的“幸福时代”的含义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大跃进的兴起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87年,邓小平在中共 _______ 大上阐明了______________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 __________ 为中心,坚持 ____________ ,坚持 _____________

22、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____________》,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1984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布实施。

2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评价: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________

(2)后果:加上当时________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24、结束:1976年10月,粉碎________反革命集团。

25、______ 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______ 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26、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______、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________

27、史料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载体,直观地描绘了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材料四  要推动教育合作,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提升合作办学水平。要发挥智库作用,建设好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在文化、体育、卫生领域,要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务实项目。要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迹保护。

——习近平“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

材料五  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017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了解我国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

(2)了解我国20世纪50年代外交成就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

(3)了解我国民族政策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

(4)了解我国对外开放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

(5)了解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

(6)以上所有材料中不属于第一手资料的是:________

 

28、民主与法制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________》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_》。

(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29、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分别是在________年和________年。

30、强军保障:强调军队_____________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史料实证

结合上述两则史料,说说罗马建筑的特点。

32、

《新华日报》记者以素描手法,记叙了举国狂欢的那一刻:“京沪路龙头房内外的机车汽笛齐鸣,以表示庆贺与传播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消息,停泊在长江江面上的轮船也一齐唱和起来,清脆的汽笛声持续达20分钟之久。”这位记者记叙的重大历史事件。

(1)这位记者记叙的大事是什么?

(2)这件大事的意义是什么?

(3)祖国大陆统一的标志是什么?

33、下面是我国不同时期的三位领导人,他们都是谁?

从左至右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70个春秋,回首70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会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

(一穷二白)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改变当时的经济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计划?

(神奇逆转)

材料二 

 

 

年份

项目

1952年

总产量

1.64亿吨

130.4万吨

135万吨

0.66亿吨

比1949年增长

36%

193%

754%

105%

1957年

总产量

1.95亿吨

164万吨

535万吨

1.3亿吨

比1952年增长

19%

26%

296%

97%

 

 

(2)分析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增长的原因。

(重大挫折)

材料三 

(3)结合相关史实,判断图l中的报道是否真实,说明理由。分析指出图2中经济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从上述曲折的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得出哪些教训?至少写出两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