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中国成立之初,不同于苏联,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
A. 积极建立外交关系政策 B. 武装干预新中国政策
C. 选择性接触政策 D. 敌视态度外交孤立政策
2、下表为我国市场化指数变化统计
表中数据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 B.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
C.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3、总结、归类、提炼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时从网络上收集了以下方面的素材,这组材料的主题应该是
①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人民空军严阵以待 ③潜艇待命出航 ④“辽宁”号航母试航
A.和平统一兴伟业 B.改革开放响春雷
C.科技强军显国威 D.和平外交求共赢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代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是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科学发展观 ④生物进化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属于伟大创举事件的是
A.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
C.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D.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6、观察下侧柱状图,推动深圳市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地理环境优越 B. “一国两制”的实施
C. 包产到户的实施 D. 经济特区的建立
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坚持改革开放
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④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习总书记曾在讲话中指出:“以对话取代对抗、以合作取代争斗、以双赢取代零和,两岸关系才能行稳致远。”实现两岸关系“行稳致远”的政治基础是
A.“和平统一”方针
B.铲除“台独”势力
C.交流合作原则
D.一个中国原则
9、20世纪70年代末,思想理论界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针对的是( )
A.“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
B.刘少奇的评价问题
C.“两个凡是”的方针
D.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问题
10、手机的普及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但是绝大多数学校却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这是因为
A.学生使用手机不当容易沉溺于网络游戏
B.学校认识不到科技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C.考试时手机成为了很多学生作弊的工具
D.使用手机产生的费用成为了学生的负担
11、识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中,对外开放的“窗口”应在
A.①
B.②
C.③
D.④
12、法国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睡狮,他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标志着雄狮醒来,中国人民重新顶天立地主宰命运的历史事件是( )
A.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北京奥运会召开
13、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是在( )
A.1982年
B.1983年
C.1984年
D.1985年
14、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最能说明的是
A.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B.东方红卫星发射成功
C.神舟七号航天员太空行走
D.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15、曾在兰考县治理风沙,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雷锋 D.邓嫁先
16、历史老师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同学们了解改革开放前后自己家庭和亲戚家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要获得第一手资料,主要运用( )
A.召开学术交流会 B.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
C.调查访问法 D.阅读网络资料
17、“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这首词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
B.
C.
D.
18、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下图表格中史实和评价对应错误的是( )
| 史实 | 评价 |
①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 |
② | 开发开放浦东 | 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
③ | 南方谈话 |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
④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成为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改革开放胆子要更大一些、敢于实试验”,在这些思想下我国进行的试验有
A.小岗村的分田到户
B.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建立经济特区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一位世纪伟人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中国人的心灵。下列三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A.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B.走自己的路 初级阶段 邓小平理论
C.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D.初级阶段 市场经济 邓小平理论
21、(1)大庆石油工人代表“铁人”——________
(2)“杂交水稻之父”——________
(3)“党的好干部”——________
(4)“两弹元勋”——________
(5)“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_
(6)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我国科学家——________
(7)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用身体堵住敌人机枪射口的“最可爱的人”——________
22、文化事业的发展
(1)1956年,________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 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双百”方针提出后,长篇小说《_____》《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出色作品。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2012年,中国作家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23、_____年中共八大明确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①背景: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_________”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1977年2月7 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公开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方针。这一方针后来被称为“_________”,它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②时间和性质: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③意义: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______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时间、地点:____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②内容:这次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_______、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________上来,实行_______的历史性决策。
③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______,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______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_______。
2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地点:1949年9月,_______。
2.中心议题:讨论_________的问题。
3.内容:
(1)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_________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_________。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__________的作用。
(3)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_______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4)会议决定改北平为_________,作为新中国的__________,以________为国旗,以_________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5)会议还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________________纪念碑。
4.作用: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制度。
26、记载玄奘西行见闻的书籍是________。
27、1955年 _________ 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___________提出“_________________” 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8、改革开放前后变化:
衣:
(1)买衣服要凭____,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2)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成为人们____、____的方式。
食:
(1)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____。
(2)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____、____,____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深入人心。
住:
(1)住房比较____,室内设施简单。
(2)人均住房面积扩大,____和___明显改善。
29、下图人物是_____,他最大的贡献是成功培育出______。
30、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1)在朝鲜战场上,他用最后的力气扑向堡垒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他是____。
(2)“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与法律受到践踏。____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冤案的受害者。
(3)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____。
(4)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的标志是____
(5)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____
31、习近平在2012年11月提出了中国梦,他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是指哪两个一百年?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出了哪些重大举措?至少列举三项
32、2016年5月23日是西藏解放65周年。65年来,西藏的发展日新月异,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西藏解放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2)我国对西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该制度的实施有何意义?
(3)列举"一五”计划中的哪些成就促进了祖国内地与西藏的经济文化交流?
33、1980年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除深圳外,其他三个是什么地方?
34、2016年11月,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两岸关系又向新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为北伐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摘编自《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内战百科》
材料三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材料四 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了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摘编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两大主要成果。
(2)据材料二指出国共分裂带来的危害。
(3)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并写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典型战役各一例。
(4)材料三中的“双十协定”是哪一谈判取得的成果?
(5)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何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