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物理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下列物态变化需要放热的是(  )

A.冰雪融化

B.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

C.放有酒精的塑料袋在热水中鼓起来

D.干冰的升华

2、图为094型核潜艇,它是我国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水下航行时是通过声呐系统发出的超声波感知附近海域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B.超声波只能在水中传播

C.感知附近海域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

D.潜艇上的船员不能听见超声波

3、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比从B点运动到D点用时短

B.小球从A点到D点的路程是30m

C.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1m/s

D.小球在CD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在AD段的平均速度

4、如图所示,下列测量圆柱体直径的方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   

B.   

C.   

D.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走向穿衣镜时,人在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黑板“反光”是因为光在“反光”处发生了漫反射

C.激光准直,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道理

D.放映电影时银幕上的像是虚像

6、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少蒸发的措施是

A.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储存

B.用扫帚把洒在地而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7、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阅兵方队正步通过检阅场地的要求是:96米的距离,必须只走128步正步;而且步速均匀,每分钟112步。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参阅军人走正步的行进速度为1.4m/s

B.参阅军人的步幅为75厘米

C.每个参阅军人通过检阅场地的时间为75s

D.参阅女军人身高都约是1.7米

8、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假日期间,小明到五洲湖公园游玩。风平浪静时,水面映出拱桥的“倒影”,清澈见底的水里出现“水底的鱼儿在白云中穿梭”的景象;起风后,水面上波光粼粼。对以上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白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波光粼粼”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9、今年彝族年,来自成都的李明同学和他的家人准备自驾游来凉山游玩,下列关于自驾游过程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穿过泥巴山隧道时限速

B.在菩萨岗服务区看到白雪皑皑是凝固形成的

C.汽车的后视镜为凸面镜是为了扩大视野

D.在隧道中当车辆突然偏离正常行驶车道时,车轮因压到边线密布横型震动路面时,发出的较大响声不是振动产生的

10、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的该液体质量为20g

B.量杯质量为40g

C.该液体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D.该液体的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11、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上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象是(  )

A.

B.

C.

D.

12、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直到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  )用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揭开了颜色之谜。

A.伽利略

B.牛顿

C.爱因斯坦

D.沈括

13、“丈”是我国的传统长度单位,1丈约为3.33米,如图所示,一名普通初三学生站在灯杆旁边,则此灯离地面的高度约为(  )

A.1丈

B.2丈

C.4丈

D.10丈

14、用铜块烧铸铜像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凝华和升华

B.先升华后凝华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15、如图所示,能说明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如图所示,“绳索攀爬”是消防员日常训练中的重要项目之一。某消防员的体重为G,若他从二楼竖直向上匀速攀爬到三楼的过程中受到绳子的摩擦力为f,则(       

A.G可能小于f

B.G一定小于f

C.G可能等于f

D.G一定等于f

17、使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加最小砝码时指针偏右,取出最小砝码时指针偏左,则可使横梁恢复水平位置平衡的正确操作是(  )

A.在左盘中加砝码

B.将标尺上的游码向右移

C.在左盘中减砝码

D.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18、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

A.   

B.   

C.   

D.   

19、以下关于声的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利用鱼所喜爱的音乐吸引鱼群进行捕捞,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给病人治疗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

D.利用“超声波测距技术”可以测量月球到地球间距离

20、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1、如图所示的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以判断(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100℃

C.加热至第20分钟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D.加热至第40分钟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22、在2022年的央视元宵晚会上,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亮相开场节目《齐天乐》,并在空间站中用古筝弹奏了一曲《茉莉花》。如图所示,古筝是我国传统的一种弦乐器。关于古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古筝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B.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C.弹奏古筝时手指越用力,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古筝发出的声音以超声波的形式从空间站传回地球

23、学校教学楼的大厅里竖直放置着一块平面镜,小明同学直立行走逐渐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关于他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B.像变小,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C.像的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D.像的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24、2021年国庆假期期间,我校师生进行了“我与国旗合个影”真情告白祖国活动,如图是一位初二学生与国旗的合影照片,关于该国旗的长度,下列估测正确的是(  )

A.70cm

B.70dm

C.160cm

D.1.6dm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九寨沟”的镜海中有鱼在天上飞,鸟在水中游的美妙景观,这水中画面的“鱼”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____像.

26、大自然中水循环周而复始。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______变成水蒸气,这一过程要吸热。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或______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遇到暖气流______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名称)。

27、一物体立在焦距f的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距光心为4f,物体沿主光轴移到1.5f处的过程中,物与像的距离_____(填“先变大后变小”、“先变小后变大”、“不断变小”、“不断变大”或“保持不变”)

28、研究机械运动时,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_____。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參照物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_____

29、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刻度尺,铅笔的长度为_________cm

30、寒冷的冬天,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内,游客的嘴里不断呼出“白气”,这是 _____现象;随后“白气”消失,这是 _____现象;冰雕作品会一点点变小,这是 _____现象。

31、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___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这个现象说明声音不能在___________传播;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大,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中传播。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一条结论:声音传播需要___________

32、如图所示,晋代张华《博物志》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草承之,则得火”。“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削成 ______ 透镜,因为它对光线有 ______ 作用,所以把干燥的草放在镜的 ______ 位置就能取得火。

33、如图所示,电冰箱的制冷过程涉及两种变化:

(1)液态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吸热,使冰箱内温度________

(2)生成的蒸气又在冷凝器中发生液化________(填“吸”或“放”)热。我们知道,在冷凝器里发生的液化是采用________方法而实现的。

34、吉他演奏时用左手按住琴颈上弦的不同部位,是在控制声音的________(填声音的某种特性);现代生活,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的健康,许多居民晚上会到广场跳广场舞。广场舞的音乐对于正在做作业的你来说属于________;也因此引发了一些矛盾,有些广场舞者放弃了传统的高音喇叭,带上了蓝牙耳机,这属于在________进行控制。

三、实验题(共1题,共 5分)

35、小明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是安装的实验装置,合理的安装序是_____(填序号)

①烧杯和水;②酒精灯;③铁杆A和温度计(含纸盖);④铁圈B和石棉网

2)图甲中是实验第5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填在表格中: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7

_____

99

99

99

99

 

 

3)分析数据可知,此时实验环境的大气压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4)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图乙中图_____(选填“C”或“D”)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5)如图丙所示,给一定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a图线所示(实线部分),若其他条件不变,仅改变水量,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应是_____(选填“b”、“c”或“d”),变化后水量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

6)小明在第9分钟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依然持续沸腾且温度保持不变,如图所示,于是小明认为水温只要保持在沸点,不吸收热量也能沸腾,你认为小明的认识对不对?_____(选填“对”或“不对”),原因是_____

四、解答题(共3题,共 15分)

36、

液体的体积V/cm3

 

5.8

 

7.8

 

10

 

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m/g

 

10.8

 

13.0

 

m′

 

 

试求:(1)液体的密度ρ

2)容器的质量m0

3)表中的m′

 

37、作图读数题

(1)如图1所示,重量为5N的小球正沿斜面滚下,画出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如图2所示,正在足球场上滚动的足球,请画出足球受力的示意图.

(3)如图3,此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 ,读数是  

 

38、有一长200m的队伍以5km/h的平均速度通过一座桥,若桥长800m,求队伍通过该桥所用的时间是多少分钟?

 

五、作图题(共3题,共 15分)

39、画出如图所示中凸透镜的折射光线的方向。

40、小华同学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在如图中作出小华同学运动过程的路程-时间图像。

41、如图所示,物体A与弹簧连接,静止在光滑的斜面上,请画出物体A沿斜面方向所受的力和A对斜面压力示意图。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