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深圳从边陲小镇变成具有创新活力的现代化城市,主要得益于国家制定的哪一项重大决策?

A.建立了直辖市

B.建立经济特区

C.实行“一国两制”

D.建立特别行政区

2、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是(   )

A.屠呦呦 B.钱学森 C.王淦昌 D.袁隆平

3、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增强企业活力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实现中国梦

4、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的消费变迁,决定这一变迁的根本因素是(     

A.消费习惯

B.消费观念

C.经济发展

D.休闲娱乐

5、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要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是我国加速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一个重要动因。我国是哪一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

A.2001年

B.2002年

C.1978年

D.2010年

6、一五计划中,国家对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投资比例为1:7.9,可见,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A.优先发展轻工业

B.轻重工业均衡发展

C.优先发展农业

D.优先发展重工业

7、同仁堂是我国中药名牌老店,创办于1669年。1954年,同仁堂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带头进行公私合营,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公私合营属于三大改造中的

A.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国营企业和乡镇企业的体制改革 D.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8、近代,外国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清政府开放了许多通商口岸;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沿海、内地陆续对外开放。下列对两种开放叙述正确的是

①前者严重践踏了中国主权,后者体现了平等互利原则

②前者发生在封建社会,后者发生在社会主义社会

③前者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后者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

④前者属于列强侵略活动,后者属于中国的自主行为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9、下图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引起乙到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0、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的基层选举,选举地区的人口为5.7亿全国各地共选出500多万名基层人大代表。材料说明(   

A.人民对国家民主建设的支持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

D.我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

11、1996年列入“863计划”的第八个领域是

A. 生物技术

B. 海洋高技术

C. 航天技术

D. 信息技术

12、1860年,两个“强盗”抢掠了中国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并放火焚烧,只留下残垣断壁在无声控诉。与此描述相关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西大附中某同学开展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大锅饭”“经营责任制”、“按劳分配”、“政企分开”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A. 土地改革

B. 社会主义改造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的外交布局是

A.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B.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5、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是(  )

①鞍山钢铁公司大塾轧钢广建成投产

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台汽车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16、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会议是(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17、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在

A.日内瓦会议

B.APEC会议

C.万隆会议

D.东京会议

18、2015年12月,我国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火箭军的前身是

A.陆军部队 B.海军部队 C.空军部队 D.第二炮兵部队

19、最早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基本理论的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20、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③建设小康社会

④建设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_______________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22、______年底,周恩来在接见 ________ 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23、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是国家主席_____遭受残酷迫害。

24、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____”奋斗目标;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____________”战略布局。

25、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________;2001年,中国加入________,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途径。

26、科学发展观内容:

胡锦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观。

27、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于________年,________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8、(1)新中国成立后,《_______》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82年新宪法成为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_______建设事业的根本大法。

(2)下图中的农业科学家_______成功培育出了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改革开放后,为了振兴科技和发展教育,我国先后实施了“_______计划”和_______战略。

29、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___________进行平反,要求纠正_________的错误。

30、   材料  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关键词:①红卫兵  ②大炼钢铁  ③特区  ④两个凡是  ⑤一带一路  ⑥原子弹  ⑦西部大开发;⑧公私合营。

将材料中的关键词的序号,填入下列时间轴对应的历史时期

A:______;B:______;C: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民以食为天!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就解决“三农”问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建国之初,实行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2)国家基本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哪一年?将分散的农民组织到一起的具体组织名称?

(3)下图是1958年在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党错误进行的两个运动,请用一句话简要客观评价这两场运动。

(4)从1978年开始,我党实行哪项土地政策使“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5)根据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谈谈你的感悟。

32、做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这次会议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什么上来?实行什么的历史性决策?

33、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努力。请你参与下面的探究活动。

(1)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 五四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请简要叙述三大历史性事件?为什么说它们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三大里程碑?

(2)雷锋、袁隆平是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的?

(3)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我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你准备怎样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 “梅开三度”。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大力倡导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日益发挥着负责任大国的重要建设性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二中20世纪50年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

(3)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梅开三度”的外交事件中,最后一个正式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是什么事件?中国正式步入国际舞台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4)请分别列举一个新世纪以来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和承办的国际盛会。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