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土地政策既改变土地所有权,又改变土地所有制结构的是
A. 土地改革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人民公社
D.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抓住这一趋势带来的历史机遇,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
A.发展乡镇企业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建立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
3、1952年,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的等一批工科类高等院校。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A.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有计划地整顿改造旧教育
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的目的
D.改变高等院校的区域布局
4、九三学社代表许德琦曾说:“在大会开幕以前来到北平的六百多位代表也曾经分组多次地研讨,……凡是在目前紧要的,能够办得到的建议,都是被采纳的。”这次大会讨论协商的成果是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2018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5周年,下列歌词与抗美援朝有关的是
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C.”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学习雷锋好榜样”
6、改革开放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努力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是在
A.1982年 B.1987年 C.1992年 D.1997年
7、20世纪90年代初,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A.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 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 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D. 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8、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是在( )
A.1949年 B.1951年 C.1952年 D.1953年
9、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三大改造的完成 ②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③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④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A.①②④③
B.④②③①
C.②①④③
D.④②①③
10、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62周年。62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唱出的时代主旋律是
A.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 转战陕北,斗智斗勇
C. 决战平津,瓮中捉鳖 D. 渡江战役,一往无前
11、这个世界上最先发明火药的民族,这个100年来屡遭欺侮却又不甘沉沦的民族,终于走进核时代的大门,迎来让全体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时刻,这个时刻是
A.导弹部队的建成
B.中近程地地导弹试射成功
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射成功
D.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2、对联,是一面折射生活的多棱镜,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按反映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感谢毛主席”
②“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③“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
④“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
A. ③①④②
B. ④③①②
C. ①③②④
D. ①②③④
13、“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深刻阐述了
A. 拨乱反正的重要性
B. 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C. 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D. 破除迷信的重要性
14、在党的历史上召开了许多会议,请问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的共同主题是( )
A.建设经济特区问题
B.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5、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
A.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D.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16、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工作会议,它比较系统地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全面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那么这次会议应是:
A.中共八届二中全会
B.七千人大会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
17、数据背后有历史。仔细阅读表格,下列选项中解释正确的是
A.国家工业化建设以重工业为主导 B.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C.彻底改变了新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D.为“三大改造”开始奠定了基础
18、2012年11月15日,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是
A. 江泽民
B. 胡锦涛
C. 习近平
D. 李克强
19、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明确提出,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次大会是 (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三大 D. 中共十四大
20、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事件是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一五计划完成
21、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的事件是______。
22、在中共十六大上,“_____________”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共十八大上,“__________________”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________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________的种种罪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4、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立“____________”重要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2007年中共十七大将__写进党章。
25、__________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__________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6、1967年,我国第一颗________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
27、1980年中央兴办了4个经济特区,其中被称为对外开放 “窗口”的城市是________;1990年_______开发区也建立起来。
28、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___”交接入列;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___________。
29、安徽凤阳_______农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第一年秋,农业获得大丰收;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体制的目标,加快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
30、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3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4)平等互利
(5)____________
32、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党的正确领导是根本的保证。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哪次会议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这次会议实际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党的哪一次会议之后,改革开放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这次会议上邓小平提出了什么主张?
(3)党的哪次会议上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简要概括它的内容。
(4)邓小平同志是在哪一年逝世的?同年召开的哪次会议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3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巩固和发展的过程中,既有巨大成功,也有严重失误。但总体来说,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站起来了。“站起来”的国家和人民的地位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的政权,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
(3)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短时期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我国选择并坚持了哪一发展道路?
(4)习近平指出,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3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2)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也在高速进行。据材料二请指出对农业改造的方式是什么?除了对农业改造外,还对哪两个行业进行了改造?改造的基本完成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3)材料三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请问政府在农村进行了什么改革?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