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新型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这体现了我国各民族的关系是

A. 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竞争

B. 以汉族为主体的格局形成

C. 各民族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D. 汉族与少数民族平等互惠

2、口号是历史的浓缩,从口号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一个真实的历史,“打倒一切”造反有理“停产闹革命”这类口号应出现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拨乱反正完成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十一届四中全会召开

C.十一届五中全会召开 D.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

4、“创造性地倡议兴办经济特区,充分肯定经济特区试验场作用……一次次实地考察指导,立足长远谋划新形势下经济特区发展的未来……经济特区诞生和发展的每一步,始终牵动着中南海,倾注着党中央的心血……”由此可见,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特区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是

A.有利的外部环境 B.稳定的国内局势

C.人民群众的愿望 D.党中央的重视

5、下列属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是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深化改革

③全面依法治国

④全面从严治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2019年9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10—2019.9)》中记载:1987年10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有关接待探亲台胞的办法;11月2日,第一批探亲台胞经香港赴大陆。这说明

A.“一国两制”成共识

B.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C.“九二共识”已达成

D.海峡两岸已实现统一

7、2018年高考结束后,江峰与同伴相约去西湖游玩。他们用支付宝订购了直达杭州的高铁车票和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西湖”的门票;到达杭州后骑着共享单车游西湖,晚上与家人视频通话,并通过微信、微博将西湖美景与家人、朋友分享。材料反映了人们新的生活方式,其中没有涉及的领域是

A.住房 B.通信 C.文化生活 D.交通

8、1979年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 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 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C. 系统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下列对外开放的城市中,与其他城市开放类型不同的是(     

A.广州

B.深圳

C.珠海

D.厦门

10、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少数民族的聚居区为基础,建立民族自治地方,设置自治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自治权。下列能体现上述制度的邮票是(   

A.

B.

C.

D.

11、“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标准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2、某历史学习小组围绕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进行研究性学习.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应是(  )

A. 彻底实现国家独立

B. 巩固新生政权

C.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13、同仁堂是我国著名的中药名牌老店,在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它接受的改造形式

A. 没收资本

B. 公私合营

C. 劳资两利

D. 加工定货

14、宪法是一个国家的立法根本。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中国颁布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已有多部。我国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5、《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载:“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下列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A.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

C.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D.澳门回归祖国

16、2018年4月27日韩朝首脑在板门店“和平之家”举行会谈并签署发表了《为促进朝鲜半岛和平、繁荣、统一的板门店宣言》。65年前,在板门店中朝与联合国军签署了

A.《慕尼黑协定》

B.《朝鲜停战协定》

C.《双十协定》

D.《共产党宣言》

17、根据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把下列城市、地区排序正确的是(   )

①银川②深圳③环渤海地区④上海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②④③①   D. ③①②④

18、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B.九一三事件

C.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D.四五运动

19、“挑铁路,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德哭连连。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靖江山。”中国广大民众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欺辱面前表现出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但是他们的泣血行动最终没有达到爱国的目的,反而导致中国近代历史上更大的灾难,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爱国初衷却转化成误国结果。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事件是:

A. 洋务运动   B. 辛亥革命   C. 太平天国运动   D. 义和团运动

20、某老师在讲授“祖国统一”这一专题时,设计了如下图的思维导图,其中,方框内应填写

A. 统一战线 B. 国共合作

C. 和平共处 D. 一国两制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战斗英雄______在身负重伤、弹药用完的情况下用胸膛堵住正在扫射的机枪口;20世纪60年代,_____赢得了“铁人”的称号,以他为代表的那种艰苦创业精神,也被誉为“铁人”精神。

22、国家对农业进行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_____,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3、根据所学知识将以下内容补充完整。

(1)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________

(2)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________的基本问题。

(3)我国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

24、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________);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首发地是___

25、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1984年,邓小平正式提出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_____________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____________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6、1976年,叶剑英、华国锋一举粉碎_______反革命集团,结束了十年文革浩劫;______年12月19日至20日凌晨,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27、图一反映的事件是____________战争。以_________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主义精神,被誉为“___________”。

28、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概况:___年10月在北京召开

29、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_____的目标。

3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1992年,中共_______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实施: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______,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3)意义: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_______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上甘岭战役中用胸口堵敌人机枪射口的战斗英雄

32、“两弹一星”指什么?请写出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杰出贡献的两位科学家的名字。“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有何重大意义?

33、为什么说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84年,邓小平曾对英国外交大臣说:“解决台湾、香港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

材料二: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我们是讲信用的,我们说话是算数的…我们国家的形象变了,国内的人民看清了这一点国际上也看清了这一点……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1983年,邓小平在一次谈话时说:“祖国统一,台湾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

(1)结合材料一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

(2)根据材料二说出,香港、澳门最终能够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有哪些?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这一方针的前提基础是什么?

(4)综合上述问题,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大业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