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1669年创办的北京同仁堂是我国著名的老字号。新中国成立初期,掌门人乐氏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A.承包责任制

B.私有化

C.公私合营

D.中外合资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四个全面”是指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实施“一带一路”  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④全面从严治党  ⑤全面深化改革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3、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对口支援西藏那曲地区规划建设项目共65个,总投资约12.4亿元,将全部用于改善民生。援建西藏有利于

①消除民族差异②民族共同繁荣  ③维护民族团结  ④建设和谐社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下列事件表明中国在21世纪主动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是

A. 中国重返联合国

B. 中日邦交正常化

C.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5、下面知识卡片中应填写的内容是

A.中共七大

B.重庆谈判

C.转战陕北

D.挺进大别山

6、“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毛泽东这段话说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原因是(  )

A. 美国第七舰队阻止中共解放台湾

B. 美国侵略朝鲜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C. 苏联支持中国出兵抗美援朝

D. 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7、20世纪90年代,海峡两岸关系迈出的历史性的一步是:(  )

A.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B.九二共识

C.汪辜会谈 D.习近平与马英九会面

8、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司令员是

A.朱德 B.叶剑英 C.林彪 D.彭德怀

9、1949年9月,叶圣陶在日记中写道:“此为重大事件,今后之立国取则与设施要点,俱在此中也”。这里大事件是指

A.通过《共同纲领》 B.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举行开国大典 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0、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会上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是(   )

A.朱德 B.刘少奇 C.毛泽东 D.宋庆龄

11、以下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实质是

A.三大改造完成 B.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更加巩固了人民政权

12、“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材料表述的是该会议召开的(   )。

A. 背景 B. 原因 C. 内容 D. 意义

13、1961年,针对20世纪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开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C.制定一五计划

D.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14、1979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的“分地”与建国初期土地改革时的“分地”相比,两者共同之处在于

①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②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农民都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④普遍得到当时农民的好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有人说:“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他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遵义会议

C.中国共产党的成

D.红军长征

16、解放初的农民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 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④农民获得了解放

 

A.①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其作用包括

A. 有利于祖国统一

B. 有利于民族平等

C. 有利于民族团结

D. 有利于地区发展

18、与标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相配的领导人应该是

A.邓小平

B.江泽民

C.习近平

D.胡锦涛

19、“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1971年9月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1976年4月“四五运动”的爆发

C.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 D.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20、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这说明党中央

A. 高度重视文化建设

B.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C. 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D. 确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观察《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示意图,在图上填出相关的英文字母代号:

 

A.亚非会议地点

B.中国重返联合国合法地位的会议地点

22、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 ,1950年10月,以 __________ 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________ 年7月,美国被迫在 _____________ 上签字。

23、在中共十六大上,“_____________”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共十八大上,“__________________”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4、“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国家主席________被迫害致死,成为“文革”中最大的冤案。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采取断然措施,粉碎了________,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25、新时代强军之路

(1)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____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____大战区,即____、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3)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____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____、战略支援部队。

(4)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____、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国防和军队的____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26、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_____的目标。

27、________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28、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 )

30、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________________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探究历史: 2011年3月全国“两会”胜利召开。其中,“两会”清晰地描绘了下一步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持稳定的线路图。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改革开放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步骤一:历史回想

(1)1950年6月,中央政府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大规模的____________运动在全国开展。

(2)1953—1956年间党领导人民取得辉煌胜利的重要史实是进行三大改造。试述其主要内容?

步骤二:历史转折

(3)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哪一次会议上作出的?这次会议确立的指导思想是?会议作出了怎样的工作重心转移?此次会议还做出了什么新决策?

(4)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推行什么政策?

步骤三:深度探究

小明的笔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有一个关键词注定让人们无法忘记,那就是“经济特区”。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福州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三十年多来,它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有一处错误,请在下面写出错误的地方并改正。

(5)错误: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

(6)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经济特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地

步骤四:论从史出

(7)结合中国历史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及上述材料,说说中国为何改革开放?

32、毛泽东指出:“国家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什么?建国初期,为了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我国在军事上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2)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什么构想使我国成功收回香港和哪个地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什么政治制度以保障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

3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辛探索。请列举出在1956——1966年我国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急需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

材料二 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的地位

项目

公有经济

私有经济

工业总产值

100%

0

商品零售额

95.8%

4.2%

材料三 1958年,一首打油诗:“深耕细作产量高,一棵玉米冲云霄;彩云拴住玉米腰,吓得月亮弯了腰。”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的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提出什么建设规划。

(2)根据材料二,归纳我国经济成分特点。与哪一事件有关。这一事件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分析1958年发生了什么运动。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内容,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