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潮州2025届三年级语文上册一月考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照样子,写词语。

明晃晃(ABB式)________ 窸窸窣窣(AABB式)_______

不声不响(ABAC式)________ 小心翼翼(ABCC式)_______

2、拼一拼,写一写, 注意把字写匀称,写美观。

hōnɡ kǎo yì rán   ké sou jiāo zào là zhú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3、把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句中画线部分的意思选填合适的词语。

____八方 自言自____ ____钉截铁 粉______

昂首______水千山 千___一发 排______

1.人民解放军以把山推开,把海翻过来般的浩大、凶猛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向敌人发起了猛烈进攻。_____

2.在战斗的紧要关头,班长坚决果断、毫不犹豫地下达了冲锋的命令。_____

3.敌人的机枪疯狂地扫射着,就在这形势万分危急的时刻,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_____

4.战士们为了革命事业,不怕遭到危险而牺牲生命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____

4、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__  饺__________  锈__________  虑__________ 寇________

__________  郊__________  绣__________  虚__________ 冠________

5、填空

(1)默写:

①凉月如眉挂柳湾,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雪却输梅一段香

______________,千年方未已。   _______________ ,野渡无人舟自横

(2)_____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籍。请你写出其中的一句:____

(3)朋友劝他不要受高利息的诱惑,把钱轻易借人,免得 ___________ (填歇后语)

(4)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面对培育我们的老师,你想到哪句诗: ___________ ;面对同窗好友,你想到哪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读下面词的片段,完成练习。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七八个”说明了_______,“两三点”说明了______,这与上阕的清幽夜色以及有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

【2】“忽见”的意思是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

7、古诗阅读。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断桥]残破的桥。[无主]无人过问。[更著]又遭受。著,同,遭受的意思。[一任]任凭。[零落]凋谢。

(注释)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此词可以看成他身世的缩影。

1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   )的意境。

A. 雄奇阔达 B. 苍凉悲壮 C. 落寞凄清 D. 清新飘逸

2下阕则写出梅花(   )的品质。

A. 高洁 B. 卑微 C. 畏惧风雪 D. 不畏酷暑

3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 比喻 B. 拟人 C. 对偶 D. 夸张

4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字有何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本诗是一首______(体裁),作者是______

2下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逶迤:形容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B.金沙:指金沙县城。

C.云崖:像云彩一样美丽的山崖。

D.三军:这里指解放军。

3请你分析一下“金沙水拍云崖暖。”中“暖”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外阅读运用。

长大,意味着……

①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盼望长大的童年……”

②小的时候,我常哼着这首歌,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③终于有一天,我考进了心目中梦寐以求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④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⑤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后,带着一份期啡,我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⑥渐渐地,“长大”也在(繁重       繁忙)的学业中被淡忘。

⑦后来,我搬了家。家与车站之间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戒(反应     反映)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大太。

⑨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深沉的目光。我开始害怕,心想: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父母又会怎样责备我呢……

⑩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不但没有丝毫责怪我的意思,反而还安慰我,让我不要担心,她的话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照进我的心房。我决定常常去看地,并且决定帮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我并不是敷衍她,因为这是我心里决定了的事。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我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数数落。

晚饭桌上,气瓶并不如我想象的那样恶劣,而且桌上还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边吃边小心地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暴风骤雨",但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太太的情况,并嘱咐我不能只是表面应付,一定要多陪陪老太太。

现在,我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可语。

【2】选择下列句子中引号正确的用法(填序号)

引号的用法:①表示直接引用;②表示强调;③表示否定;④表示特定称谓。

(1)“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盼望长大的童年……”   ( )

(2)于足,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梦寐以求:___________________

敷衍: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短文内容填空。

(1)第⑧自然段画“ ”的句子是__________描写,在文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第自然段中说“晚饭桌上,气氨并不如我想象的那样恶劣”,“我”想象中的气氛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全文,找出从小到大“我”对“长大"的三种理解: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短文,回答问题,

(1)为什么父母说“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长大还意味着什么?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理解感悟(文章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

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他出生在浙江鄞县一个偏僻的山村里。因为家里穷,他一面帮家里做农活,一面跟父亲念点儿书。

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他文化基础差,学习很吃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45分。校长要他退学,经他再三请求,才同意让他跟班试读一个学期。

 第二学期,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每天天没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夜里同学们都睡了,他又到路灯下面去看书。值班老师发现了,关上路灯,叫他进屋睡觉。他趁老师不注意,又溜到厕所外边的路灯下面去学习。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上来了,各科成绩都不错,数学还考了100分。童第周看着成绩单,心想:一定要争气。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童第周28岁的时候,得到亲友的资助,到比利时去留学,跟一位在欧洲很有名的生物学教授学习。一起学习的还有别的国家的学生。旧中国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中国学生在国外被同学瞧不起。童第周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

那位教授一直在做一项实验,需要把青蛙的卵的外膜剥掉。这种手术非常难做,要有熟练的技巧,还要耐心和细心。教授自己做了几年,没有成功;同学们谁都不敢尝试。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他不怕失败,做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成功了。教授兴奋地说:童第周真行!

这件事震动了欧洲的生物学界。童第周激动地想:一定要争气。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外国人认为很难办的事,我们中国人经过努力,一定能办到。

1.结合对内容的理解,给文章添加一个标题。

2.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具体写了童第周的那两件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从动作和心理两个方面对人物进行了描写,请按照要求从文中各摘录一个句子。

心理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作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童第周为自己、为中国人争气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请结合学习的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作答。

在鲁迅的全部生活中,书籍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被人称为“爱书如命”的人。

幼年时期的鲁迅,随着识字渐渐多起来,开始攒钱买书。过年时,大人给了他“压岁钱”,他总舍不得花,一点一点攒起来买书看。成年以后,鲁迅阅读的范围更加广泛了,他对于买不到的稀有的好书,就亲自动手,一笔一画地把它抄下来。显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鲁迅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能够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在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的工具,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进行修书,使得他的书历久常新,没有一册书里有污损,也没有一册书是破散的。

鲁迅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帐”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就有9000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保存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1用“   ”画出这篇文章的中心句。

2抄书使鲁迅“受益匪浅”,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鲁迅的书“历久常新”,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爱书吗?读了这篇短文,你最想和鲁迅先生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成功》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民族英雄成功是福建省南安人。

明朝末年,荷侵略者强占了我宝岛。他们残酷地奴役台同胞,台人民恨透了这伙

当时成功驻军。一天,他登上军营附近的一座山临风眺望。成功指着南方向问卫兵:那是什地方?是大海。”“大海那呢?宝岛呀!成功慷慨激自古以就是中土,不允侵略者行霸道。我一定要收宝岛

成功在厦修造船只,聚集粮草,加。渡海征的一天到了。成功在一群将领的簇下,站在船上四瞭望。支在滔滔海浪中前舰队,前后延十几里,帆蔽空,旗招展。成功看到自己训练的海军纪明,容整,充了必的信心。

侵略者凭借高大固的上的大炮,企图负抗。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人密集的炮火,船向敌舰队冲去。他们将敌舰团团围住,使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所有的船都震,海面上掀起十几丈高的水柱。原是一炮手敌舰放了一炮,巧打中了弹药库。那艘敌舰被炸成多碎片,向天空。恐万敌军舰队乱作一郑军官兵乘敌舰,一个个跳了上去。敌舰官兵无法逃,只好统统举手投降。

同胞听说郑成功的军队到了,个个喜出望外。他把粮食、海、蔬菜和茶叶送劳郑军官兵。高山族的酋特地送了鹿皮和肉,要见郑成功。成功赠给们绸布和烟草,表示意。街巷尾,鞭炮之,人们载舞,欢庆胜利。

成功收以后,大力展生。他派人把民用的犁、耙、刀等具,送到高山族弟兄手里。高山族弟兄逐渐学会农业的新技,生活得到明改善。

国内到台的,有不少爱国读书人,成功们办起了校。他还规定高山族子弟读书可以免除徭役。这样,高山族和族的系更融洽了。

民族英雄成功收、建大功,是我也不的。

1本文主要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如何表现郑成功的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八仙过海

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韩湘子以花篮渡水: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

【1】文中( )提出每人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以各显神通过海。

A.吕洞宾

B.蓝采和

C.张果老

【2】曹国舅把( )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

A.拍板

B.玉版

C.竹罩

【3】歇后语“八仙过海”的后半句是( )

A.自身难保

B.净是输

C.各显神通

14、课内赏析《草原》节选

①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②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族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③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还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1】读节选的所有内容,用词组或短语给三个段落各拟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2】读节选的第①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写草原景色是按____________的顺序,而全文是按____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这样让文章层次分明。

(单选,填文字:①从上而下   ②从下而上   ③由人及景   ④由景及人)       

(2)“一碧千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概括出了草原美景有两大特点:一是草原_____________ ;二是草原____________

(3)读画横线的句子,第一句是直接写_______________,第二句是写______________

作者在写景中融入自己的感受,这样情景交融,生动感人。作者在抒写感受时用到了“惊叹”与“舒服”“愿久立”与“想坐下”,看起来十分矛盾实则真实和谐,正是这矛盾的笔触巧妙地刻画出了作者对草原___________之情。

【3】读节选的第②③自然段并联系全文, “________”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作者采用这样结尾的好处是__________(单选,填文字:①总结全文   深化主题   ②承上启下 引发思考   ③首尾呼应   点明中心)。“蒙汉情深”在第②自然段里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事例上。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正月过后,闰土必须回家去。(改为双重否定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4)

(1)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

 

(2)如果不能实现梦想,活着有什么意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改成陈述句)

 

 

18、移居月球的设想就算能够实现,又有多少人能去居住呢?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

19、根据语境,填写与“说”有关的词语但不要出现“说”字。

伯牙内心想着高山时弹琴,锤子期__________________:“弹得好啊,我仿佛看到了巍峨高耸的大山。”不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锤子期__________________:“弹得好呀,就像那浩浩荡荡的流水。”

20、句子训练营。根据要求做题。

1这本书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影响。(修改病句)

 

(2)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续写:

(3)她望着我。(扩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芳草地,根据要求任选一题进行写作,500字左右。

1.鲁迅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请你围绕这句名言带给自己的感受,写一写亲身经历过的一件事。要条理清楚、内容具体,题目自拟。

2.《____________,我比你们都强》,先把题目补充完整,补充内容必须为干什么事,充分体现你做这件事比别人“强”在哪里,要注重细节描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