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语句和对应的主要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廉颇对蔺相如不服气)
B.人在奋力奔跑的时候,最大速度能够达到44千米每小时。这个速度跟蛇鸟比起来差远了——蛇鸟奔跑的最大速度约72千米每小时。在两条腿的动物里面,蛇鸟应该算是奔跑的世界冠军。(舵鸟奔跑的速度比人要快)
C.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在平原地区是很少看到松鼠的。它们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小树丛里,只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松鼠的活动范围和规律)
D.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平原里家家相连,村村相通)
2、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 )
A.召集(zhāo)
B.树杈(chā)
C.杀菌(jūn)
3、“暖风熏得游人醉”的上一句是( )
A.山外青山楼外楼
B.直把杭州作汴州
C.两湖歌舞几时休
4、熟读课文,我会填写恰当的关联词。
(1)圆明园____________建筑宏伟,______________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2)_________圆明园内集中了民族建筑、西洋景观和中外风景名胜,_____________,它的毁灭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5、照样子仿写词语。
例:明月如盘 残阳如( ) 月光如( )
月色溶溶 波光( ) 绿树( )
6、参考划线部分句子的意思,填上合适的四字词语。
1.你这样前怕狼后怕虎,做什么事都(______________),那可不行啊!
2.张老师喜欢(______________),每次和同学谈心总是打开天窗说亮话。
3.爸爸说出发回来给小明带礼物,小明天天盼星星盼月亮,坐在家门口(______________),总算把爸爸等回来了。
4.心爱的礼物被妹妹摔坏了,乐乐鼻子都气歪了,(_____________)地说:“我再也不理你啦!”
7、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崭新——( ) 欢腾——( ) 颤抖——( )
反义词:痛苦——( ) 崭新——( ) 寂静——( )
8、用“精”组成不同的词语填入下面的括号内。
(1)这些( )的艺术品,很受人们喜爱。
(2)这是目前最( )的仪器。
(3)这节读书分享课非常( )。
(4)在妈妈的( )照顾下,我的身体渐渐好起来了。
9、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株榕树,另一个朋友说是两株。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这几段话选自_____________的《鸟的天堂》,这是作者第__________次经过那里,时间是_____________
【2】“不可计数”的“数”,在这里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可计数”在本文指____________
【3】这几段话所描述的“鸟的天堂”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细细品读每个自然段,看看作者分别是从哪些方面写出“鸟的天堂”的特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几段话属于_________________(静态描写 动态描写)
其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福建省历来以方言复杂著称。全国汉语方言有七大类,福建境内就占有五种:闽语、客家语、赣语、吴语和官话。分布最广的是闽语。方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社会的分裂、人民的迁徙、民族的融合和地理的阻隔。
材料二:福建人的普通话自带乡音,笑点无数。
A:我好喜欢铃铛啊!
B:铃铛?哪个铃铛?
A:就是超级铛啊!
B:超级铛?
A就是打羽毛球的那个铃铛啊!
B:那是林丹!你哪儿人?
A:胡建的!
B:胡建的?来跟我读一遍:做人要有担当!
A:做人要有铛铛…
每种方言都代表了一种地域文化。普通话可以让你走得更远……但是方言,可以让你不要忘记你从哪里出发。
【1】下列不属于福建境内方言的是( )
A.闽语
B.粤语
C.吴语
D.客家语
【2】方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社会的分裂 ②祖辈相传 ③人民的迁徙 ④发展不平衡 ⑤民族的融合 ⑥地理的阻隔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①③⑤⑥
【3】在福建省境内分布最广的方言是( )
A.客家语
B.赣语
C.闽语
D.吴语
【4】材料二中,福建人A口中的“铃铛”指的是( )
A.风铃
B.林丹
C.铃声
D.门铃
【5】有人说,我们要大力推广普通话,杜绝方言。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联系生活,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一双黑布鞋
夕阳在枪声中跌落,暮色渐渐浓酽(yàn)起来。红军有很多人负了伤,他们被包围了。
侦察员回来了,胸口一个弹孔,身后一条血路,乌黑地延伸在惨白的月色里。他是爬着回来的。他躺在那块冰冷的石头上时,已是弥留之际,然而眼睛终是不闭。“放心去吧,你娘的后事有我……”他的堂弟弟泣着说。没有反应,那眼睛还是睁着。有很多人安慰他,然后他茫然暗淡的眼睛却顽强地睁着,睁着……
“是入党问题么?”指导员低声地问连长。连长铁青着脸,摇摇头。他默默地蹲下去,脱掉了套在侦察员脚上的那双黑布鞋,眼睛闭上了。尽管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但是那颗年轻的痛苦的心显然是安息了,战士们比血更宝贵的眼泪流了下来。是的,这是全连唯一的一双鞋,只有执行最特殊的任务的人才有资格穿。
拂晓的时候,在枪声和火花中,机枪手大个子穿着这双布鞋率先杀出一条血路,全连冲了出去。然而机枪手牺牲了,他僵硬地斜倚在岩石上,手里却捧着那双染满血的黑布鞋,似在痴痴地等候……
在那血雨腥风的日子里,布鞋的脚印延伸着,雪山,草地,延安,北京……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弥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雨腥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用了第______人称的写法,其中主要人物是_________;以_________为顺,以_________为线索组织材料。
【3】文章用了哪些描写的方法?画线部分成功地描写了战士弥留之际的眼睛,这双眼睛为什么在临死前还要那么顽强地睁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两个电话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晚都没睡好。第二天一上班就匆匆给武汉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A”
儿子漫不经心:“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他喋喋不休,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撂(liào)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颤巍巍的:“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从他忘了关好的窗缝里乘虚而入,他还来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B”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止:“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老人答:“雪还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乍起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七旬的母亲。
【1】照样子写词语。
颤巍巍____________ 喋喋不休____________ 结结实实____________
【2】A处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看完电视后,老王整晚都睡不着?( )
A.看过天气预报,担心母亲感冒
B.看过天气预报,担心儿子感冒
C.看过天气预报,担心自己感冒
【4】从文中画线的词语“匆匆”“连忙”和“急了”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王愣住的原因是什么?正确的打“对”,错的打“×”。
A.老王牵挂南方的儿子,却忽略了北方的母亲,而母亲却惦记他。(______)
B.老王没有想到母亲那边下着大雪,感到惊讶。(______)
C.老王没想到母亲能从他7岁的“劣迹”一直说起。(______)
【6】说说你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个故事让你想到了什么谚语或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蓑毛(____) 长喙(____) 镜匣(____) 嗜好(____)
【2】第一自然段选取了白鹭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方面来描写。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4】选段从三个场景来描写白鹭,这三个场景的位置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 。
14、带着问题来读书。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______种新型玻璃,填一填。
玻璃种类 | 特点 | 作用 |
|
|
|
|
|
|
|
|
|
|
|
|
15、阅读加油站。
卡 罗 纳
卡罗纳的母亲病得很厉害,卡罗纳很多天没来上学了。昨天上午,我们刚走进教室,老师就对大家说:“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这个可怜的孩子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明天要来上课,孩子们,你们要庄重严肃,热情地对待他。任何人都不许跟他开玩笑,不许在他面前放声大笑!”
今天上午,可怜的卡罗纳来到了学校。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腿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阵同情和怜悯,大家都屏息凝神地望着他。
1.卡罗纳很多天没来上学了,是因为卡罗纳的母亲 ,昨天 。
2.用横线画出描写卡罗纳回到学校后外貌的句子。
3.“屏息凝神”写出了大家对卡罗纳 和 的心情。
16、阅读理解。
白鹭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鹭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 )的蓑毛,那全身的( )结构,那( )的长喙,那( )的脚,增之一分则嫌( ),减之一分则嫌( ),素之一忽则嫌( ),黛之一忽则嫌( )。
【1】在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
【2】“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重点写白鹭,为何又要写对白鹤、朱鹭、苍鹭的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古诗词中选一句描写白鹭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壁,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壁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壁交给相如。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怒发冲冠,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壁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1】快速阅读,把握关键信息。下面对文段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蔺相如摔和氏璧
B.相如据理力争,保护和氏璧
C.相如与秦王约定献璧时间
【2】“相如看这情形”中“这情形”指的是什么?用“ ”在文中画出。从这情形可以看出秦王 。
【3】边读边思考,及时概括句子意思能提高阅读速度,加深内容理解。
画“﹏﹏”句子是对相如的_______描写,其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可以知道,蔺相如提出要举行隆重的典礼是为了( )
A.展示和氏璧是无价之宝。
B.赢得送和氏璧回国的时间。
C.使赵国完全占据主动地位,秦国理屈被动。
【5】从文段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正在静默的当儿,有人拍了我的肩头一下,我急忙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在我的位子边。他用眼势告诉我,让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转头看,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爸爸为什么追到学校来?爸爸点头招我出去。我看看老师,征求他的同意。老师微笑着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
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面前。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给我。
【1】第一句话中的“当儿”的意思是 。
【2】文中画线的句子应用( )语气来读。
A.惊讶
B.亲切
C.感激
【3】“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想一想,此时的爸爸想说些什么却没有说出口?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4】从这一段话中,你能感受到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19、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草船借箭(片段)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诸葛亮料定曹操一定不敢出兵,是因为( )
A.曹操的兵力太少,而东吴和蜀汉联手,兵力非常多。
B.曹操胆小怕事,面对诸葛亮时,他的心里充满了畏惧。
C.曹操生性多疑,在大雾天气而且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他绝对不会贸然出兵。
【2】诸葛亮为什么下令把船一字摆开,后来还要掉头?(多选)( )
A.船一字摆开,可以增加受箭面积,确保箭的数量多。
B.为了让曹军看清楚东吴军队的阵势之大,以产生畏惧之心。
C.掉头可以让船的两面都受箭,以增加箭的数量,利于保持船的平稳,也为借箭成功后离开节约了时间。
【3】请简要概括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并结合本片段内容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这位老师在读国语。(扩写)
②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扩写)
21、按要求写句子。
(1)果树上结满了果子。(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只大篮子装满了又香又甜的大桃子。(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那冻肿了的手背,记录着她经历的风霜艰辛。(仿写)
她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录着________________。
(4)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不是比金钱更重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她却笑了笑说:“我也相信你,这钱足够了。”(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和丈夫被一块醒目的告示板引入了一片桃林。(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一定都见过这样的情景。(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没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流星体是太空中一种较小的天体。(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仿照例句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一张小小的邮票,联结着___________,也联结着__________。
风筝飞上了高高的天空,带走了__________,也带走了____________。
23、习作
题目:_______________,我想对您说
要求:成长的路上有太多的爱相伴,有许多的感动在心底,也有偶尔的委屈和不解在心间。请你以“_______________,我想对您说”为主题将发生的事情、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吧。不少于400字。注意语句要通顺,内容要具体,书写要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