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的标志性事件是( )
A.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B.上海浦东新区的建立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 邓小平复出整顿
B. 四五运动
C. “九一三”事件
D. 粉碎“四人帮
3、有学者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外交的转型产生了重大影响。面对西方外交制度的挑战,中国先是拼命抗拒,继而不情愿地被迫接受与适应中外关系的旧有秩序改变。下面各项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西方列强获得巨额赔款
D.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4、下列关于两次国共合作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
②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促成的
③都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④都有利于当时社会矛盾的解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包括( )
①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②大庆油田建成
③沈阳机床厂建成投产④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如表是小赵同学的学习笔记。小赵同学正在学习的主题是( )
1851-1864 | 太平天国运动 | 农民阶级 |
19世纪60-90年代 | 洋务运动 | 清朝统治阶级 |
1898年 | 戊戌变法 | 资产阶级维新派 |
1900年 | 义和团运动高潮 | 有着广泛群众规模 |
A.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探索
B.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
C.民族危机的加剧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7、《四渡赤水出奇兵》的歌词:“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亲”,所体现的长征精神是
A.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B.乐于吃苦,不怕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C.紧密团结,患难与共的集体主义
D.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8、“疯狂的帝国主义扩张没有给清政府喘息的机会,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14年后,危机再次从海上来,这一次,侵略者直接逼进了大清国的首都。”(《复兴之路》解说词)这里的“危机”指(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D. 虎门销烟
9、下列刊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是( )
A.《时务报》
B.《民报》
C.《国闻报》
D.《知新报》
10、在中国近代史上规定鸦片贸易合法化的条约是
A.《北京条约》
B.《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C.《天津条约》
D.《南京条约》
11、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这是基于( )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APEC会议的召开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2、机关刊物是国家机关、政党或群众组织出版的刊物。下图是中国近代史上某革命组织机关刊物的书影,该组织是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13、下面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研究者收集的某条约对社会影响的几段史料。据此内容判断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大大加深
C.中国由半殖民地向殖民地逐步过渡
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4、为纪念建军95周年,八年级同学搜集了如下四幅图片,其中属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5、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起义是( )
A.大泽乡起义
B.武昌起义
C.太平天国起义
D.陈胜、吴广起义
16、全面侵华开始后,日本提出了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材料表明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
A.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B.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C.打破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迷梦
D.扭转了全民族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
17、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被镇压,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从中得到的认识是( )
A.工人运动不能只在铁路工人中进行
B.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C.必须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
D.需要成立领导工人运动的机构
18、学习历史需要将历史概念用层次化的方法组织起来,与“解放战争一一三大战役一一平津战役”的层次结构一致的是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一中国同盟会一一《国闻报》
B.中国近代化——洋务运动一一大生纱厂
C.抗日战争一一全民族抗战一一九一八事变
D.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一国民革命运动一一北伐战争
19、1860年,将号称“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焚毁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新中国成立前……仍然维持封建土地制度。”我国“封建土地制度”彻底消灭于( )
A. 抗美援朝 B. 土地改革 C. 一五计划 D. 三大改造
21、读图回答问题
南京大屠杀发生于_____年,达_____人罹难遇害。
22、______规定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23、______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4、在“感动中国”人物中,与“会战石油,艰苦创业”这一描述相符的是________。
25、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屈辱史,也是一段抗争史。近代中国涌现了一批代表历史的城市
(1)陈独秀在这里开始了新文化运动 。
(2)军旗升起的地方 。
(3)革命摇篮 。
(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红色首都 。
26、历史长河中的一些事件揭示着历史的走向,成为时代的标点,引人注目。
(1)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是__________。
(2)成为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___________。
(3)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是__________。
27、476年,在日耳曼人打击下灭亡的国家是______________。
28、武昌起义过程:工程营起义→夺取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武汉三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取得胜利→成立_______政府→推举 _______为都督。
29、文革期间最大的冤案“_________________”,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不健全,民主法治遭到践踏。
30、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为中英“______”,中法“______”。
31、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筑起了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又建立了哪三支舰队?
(2)1966年组建的第二炮兵部队担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它在2015年更名为什么?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了怎样的新格局?
32、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请回答:
(1)《中国土地法大纲》内容是什么?
(2)解放区的土改总路线是什么?
(3)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什么作用?
33、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34、共青团中央和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档案局一起主办的“民族魂”网站,很受青少年朋友喜爱,网友亲切地称誉它是“网上人民英雄纪念碑”。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没有忘记为新中国的成立奉献生命的历次战争中牺牲的英雄们,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示纪念,这一决议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2)如果能够回到建设初期,你也热情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方案的设计,你会选取哪些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呢?请举两例,并说明理由。
(3)如今人们纪念英雄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如在“民族魂”网站上,就设计了许多英雄人物的主题网站片(FLASH)。请你也参与,为该网站选择一位建国初期五十年代的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4)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今天和平时期,人们都有一种英雄情结,要继承民族精神、体现民族魂。但也有的同学说,现在都是和平时期了,中国又不打仗,如何才能成为“英雄”呢?请你结合实际,谈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