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和核心领导成员,他曾参与发动了南昌起义,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参与重庆谈判,他是( )
A.周恩来
B.朱德
C.彭德怀
D.陈毅
2、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的共同主题是( )
A.明确概括了党的基本路线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全面建设(建成)小康社会
3、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是在
A. 1954年底
B. 1955年底
C. 1956年底
D. 1957年底
4、强大的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国防建设取得的成就包括
①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
②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后更名为火箭军
③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5、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指出:“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全面推行民族区域自治
B.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
C.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D.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
6、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战役时间 | 指挥者 | 消灭日军 | 所属战场 | 重大意义 |
1938年春 | 李宗仁 | 10000多人 | 国民党正面战场 | 打击日军嚣张气焰, 鼓舞中国抗战士气 |
A.台儿庄战役
B.徐州会战
C.百团大战
D.对日寇的最后一站
7、两河流域初步实现统一的时间约为( )
A.公元前3500年 B.公元前3100年 C.约公元前24世纪 D.公元前2100年
8、中共八大决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 加速社会主义改造
B. 发展社会生产力
C. 开展阶级斗争
D. 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9、“有北京大学等十三校,学生三千余名,手持白旗,陆续到天安门前齐聚,议定列队游行。先至东交民巷西口,经使馆巡捕拦阻,遂至交通总长曹汝霖住宅,持砖乱掷,执木殴人,兵警拦阻,均置不理……经当场拿获滋事学生多名,由厅预审,送交法庭讯办……”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公车上书 B. 五四运动 C. 太平天国运动 D. 戊戌变法
10、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重大科学技术成就,如天问一号探测器、“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九章量子计算机、天宫空间站…这一系列重大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 )
A.创新
B.协调
C.开放
D.共享
11、据统计,1930年时靠人力和落后的交通工具运送邮件的邮差邮路、帆船邮路共占全国总邮路的85%,火车、轮船、汽车和飞机邮路只占15%。可见,中国近代邮政发展
A.不均衡 B.范围小 C.邮件少 D.邮递快
12、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3、战役历时5个多月,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场大规模进攻。被打痛了的日本朝野片惊呼,他们无法相信已经被占领几年的华北,竟然存在着如此强大的抗日力量。该战役是
A. 台儿庄战役
B. 辽沈战役
C. 百团大战
D. 渡江战役
14、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史实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发生在签订《辛丑条约》之后
B.主要领导人是康有为
C.公车上书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
D.戊戌变法因光绪帝的镇压导致失败
15、《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材料中的“近代化”指的是哪一事件
A.鸦片战争 B.戊戌变法 C.洋务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6、武昌起义是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是
A.爱国学生
B.湖北新军
C.知识分子
D.地主阶级
17、疫情当头,钟南山院士用自己渊博的知识为国人努力撑起一把保护伞,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下列人物中属于同一领域且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人物是
A.袁隆平
B.屠呦呦
C.杨利伟
D.钱学森
18、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 )
A. 《南京条约》:设租界开放通商口岸
B. 《北京条约》:联合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
C. 《马关条约》:俄、法、德联合迫使日本归还辽东半岛
D. 《辛丑条约》: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体制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自由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20、如图所示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三大改造
21、新中国成立后,___________是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为中国一五计划建设提供帮助的国家。而___________采取敌视态度,纠集联合国军入侵朝鲜、干涉中国内政。
22、观察下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井冈山会师的地点——砻市
B.中共独立领导军队进行武装斗争的开始地——南昌
C.决定向农村进军的地点——文家市
2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成为全国人民学习楷模的解放军好战士是________
24、在正当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 ______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禁毒英雄是 ______。
25、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 ______(地名)发动武装起义,这一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 ______(地名),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6、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括号里画“A”;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里画“B”: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里画“C”。
历史事件 | 代表人物 | 性质 | 影响 |
戊戌变法 | 康有为 梁启超 | 资产阶级改革(改良)运动 | 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加快近代化的进程,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
辛亥革命 | 孙中山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 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要求改变中国封建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____)
戊戌变法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____)
孙中山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____)
康有为、梁启超主张暴力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____)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____)
27、下列左图人物____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既是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右图人物____于2008年9月搭乘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28、1895年,______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938年,______战役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29、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________。1927年8月1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________。
3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
时期 | 发展状况 | 原因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 产生 | 洋务运动的开展 |
甲午中日战争后 | 发展 | 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发展的黄金时代 短暂的春天 | 1、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掠夺2、___________的推动 |
一战后到新中国成立前 | 发展受挫,凋谢、萎缩 | 1、帝国主义卷土重来2、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 |
31、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对我国的“三农”问题格外重视,建国后,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的土地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
(1)1951年的土地改革中,我国颁布了什么法律文件?
(2)我国的三大改造完成于那一年?是对那三方面的改造?
(3)建国以来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指哪一次会议?召开于那一年此后农村实行的土地政策是什么?结合材料指出该政策有什么作用?
32、回顾近代中国历史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困惑与希望的交织,黑暗与光明的搏击,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跌岩起伏而又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列举中国近代史中一次反侵略或反封建的斗争,说出一位印象最深的民族英雄?
(2)面对西方列强的步步侵略和清朝统治的日益腐朽,假如你是当 时的一位爱国人士,为改变中国的命运,请你提出一种较为理想的救国方案?
(3)你从中国近代史的侵略和斗争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33、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内地推进的。
请回答:
(1)1980年,中央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了哪四个经济特区?
(2)1984年,中国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______个沿海城市。
(3)1985年,中国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______ 。
(4)1988年,______被划为经济特区。
(5)1990年,上海______也建立起来。
(6)1992年,相继开放了______ 、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随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______”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结局。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鸦片“危害甚巨,法当从严”“中国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响之银”。
材料二:“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请回答:
(1)这两段材料描述我国历史上什么重大事件?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一中说鸦片“危害甚巨”,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鸦片走私给中华民族带来哪些危害?
(3)“本大臣”指的是谁?“此事”之后爆发了哪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