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长春2025届初三语文上册二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卢永根院士,潜心学术,心系教育,令人肃然起敬

B. 尽管竞争激烈,依然有大量考生前仆后继地挤上艺考“独木桥”。

C. “一带一路”把40多亿人联结成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D. 人们在团城山公园或漫步,或跳舞,或闲坐,怡然自得,其乐融融

2、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张爷爷从小就跟李师傅学习捏泥人技术,现在他传承着李师傅的手艺,捏出的泥人惟妙惟肖

B. 从事多年建筑工作的梁工程师辞掉工作,与老伴和儿孙们一起回乡下安度晚年,共享天伦之乐

C. 城市绿化只有因地制宜,把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这样才能更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

D.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推出,农村家家户户的喜事接二连三,络绎不绝,让人倍感欣慰。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经过忍辱负重的刻苦训练,李娜终于夺得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冠军。

B. 学生应多读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从中断章取义,反复斟酌。

C. 自从校长提出“读书工程”以来,全校师生趋之若鹜,读书蔚然成风。

D. 利比亚连日来遭受北约多国部队的空袭,反政府军又节节取利,加上美国等国的推波助澜,利比亚政府军已到了进退维谷的地步,前景让人堪忧。

 

4、下面选项中对课文理解和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故乡》中,都忆及闰土教他冬天雪地捕鸟的无限趣味。

B. 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和《背影》中,都可以感受到作者清新脱俗、精致华丽的语言风格。

C. 莫泊桑和契诃夫都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小弗朗士和奥楚蔑洛夫分别是他们作品中的经典人物形象。

D. 《范进中举》选自吴敬梓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香菱学诗》选自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作品中的范进与香菱都志于学,但其学习的目的完全不同。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人,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乙]

窦太后曰:皇后兄王信可侯也。景帝让曰:始南皮、章武侯先帝不侯,及臣即位乃侯之。信未得封也。窦太后曰:人主各以时行耳。自窦长君在时,竟不得侯,死后乃封其子彭祖顾得侯。吾甚恨之。帝趣侯信也!景帝曰:请得与丞相议之。丞相议之,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景帝默然而止。

其后匈奴王唯徐卢等五人降,景帝欲侯之以劝后。丞相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景帝曰: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唯徐卢等为列侯。亚夫因谢病。景帝中三年,以病免相。

(司马迁《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注释]①南皮:窦太后之兄窦长君死后,景帝封其子窦彭祖为南皮侯。章武侯:窦太后弟窦广国被景帝封为章武侯。②趣:同“促”。③唯徐卢:人名。④劝:勉励,鼓励。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军士吏( )          其后匈奴王唯徐卢等五人(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已而之细柳军( )     改容( )

封唯徐卢等为列侯( )   亚夫因( )

【3】翻译下列语句

①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②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③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

【4】“嗟乎,此真将军矣!”周亚夫不仅治军严,而且为人真。请联系甲乙两文说说司马迁是如何写周亚夫之真的。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6、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春行寄兴

李华•唐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李华因在安禄山陷长安时受伪职,被贬为杭州司户参军。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

(1)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一二句的画面。

(2)三、四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7、请概括出下列文字所表述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碘的饮食来源主要包括食物、加碘食盐及饮用水。含碘丰富的食物主要有海带、紫菜和海鱼等。不过,国际上公认的防治碘缺乏病的主导措施就是食盐加碘。为什么呢?调查显示,无论是在低碘还是高碘地区,海带、紫菜、海鱼等传统观念中的补碘食物对于碘的摄入量都贡献甚微。因为这些食物虽然含碘量较高,但占人类膳食的比例太小。而且海盐本身其实也不含碘的。在沿海地区,碘盐仍是当地居民重要的碘来源,不通过食盐补充的话,碘摄入量就会不足。所以,即便生活在海边,仍然需要食用含碘盐。很多人担心碘吃多了会得甲状腺疾病,这是过于担心了。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每日碘摄入量在1000微克以下一般是安全的。正常饮食的话,普通人的碘摄入基本不会超过这个量。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8、 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

(2)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游山西村》)

(3)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 ,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6)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7)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8)   ,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9)一鼓作气, 。(《左传》)

 

六、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 15分)

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

要快也要慢

时代发展加速,生活节奏加快,成了一种时尚,一种追求。方方面面都在努力提速,以为特征的行当,诸如快餐”“快递”“快照”“快洗”“快车等应运而兴。

快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过去有句话:一天等于二十年。当下信息社会一天的发展,远远超过农业社会乃至工业社会二十年的发展。面对激烈的竞争,人们确实要有争分夺秒的精神,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违背事物发展规律去求快,快则快矣,得到的却是苦果子。20世纪50年代的大跃进得全国人民没有饭吃,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时下用催生剂催长的速成水果与鸡鱼鸭肉,成长期是快了,但却变得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样的快,带给它们的不是进化,而是退化。我国早有欲速则不达揠苗助长一类的古训,这是人类珍贵的经验之谈。

 就人的幸福感而言,生活也是要有快有慢,劳逸结合的。倘若人一直处在快节奏中,没有慢节奏的调剂,没有空暇,没有悠闲,没有采菊东篱下闲庭信步的情致,那生命就会失去平衡,人生的丰富性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被快节奏所击倒。生活中有好多东西都是需要慢慢咀嚼的。阿尔卑斯山谷有一条公路,两旁景物极美,许多驾车人视而不见,疾驶而过,管理者特意在路上插上一个劝告牌:慢慢走,欣赏呵!朱光潜先生在谈到人生的情趣时,说人生艺术化,就得慢慢走,欣赏呵!我国有一首老歌也这样唱:马儿呵,你慢些走、慢些走,我要把这美丽的景色看个够。

针对近些年来一味求快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少人又怀念起慢来,认为不要急吼吼地度过有限的人生,于是,慢文化之风开始兴起。慢餐”“慢递”“慢游”“慢照一类的活动渐次多了起来。北京出现了慢递专业店。国际上有了慢餐协会,他们声称,慢餐不只是细嚼慢咽,它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心态上的慢,以慢餐引导被物欲横流的大潮裏挟着的人们放慢脚步。近日还传出消息,全球已经有24个国家135个城市获得慢城称号,我国江苏省高淳县有望于近期召开的国际慢城会议上被授予慢城称号。所谓慢城,主要是走生态立城之路,本质上可以说是一个环保概念。,是幸福生活所不可缺少的。

由此可见,要辩证地看待快与慢,快有意义,慢也有价值。快节奏的霹雳舞与慢节奏的太极拳,各有各的美。要当快则快,当慢则慢,快不弃慢,慢不鄙快,让快慢正确地结合起来,在生活节奏加快的现代,使人的生活仍然保持应有的从容、放松和宁静,维护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高质量。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请简述第段的论证思路。

【4】下面一段文字应该放在第几段之后?请阐述理由。

不过,要快,却不能把快绝对化,不能抹杀慢。快与慢是对立的统一,失去一方,也就没有了另一方。快与慢都受着条件的制约,应按照张弛有序的规律,该快则快,该慢则慢。

 

10、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点“赞”暴露性格特征》

   ①经常在社交网站上点“赞”的人请注意啦!英国和美国研究人员近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新开发的一种计算程序可根据一定数量的点“赞”数据,“算”出你的性格特征,其判断比你的朋友、同事甚至家人更加准确。

  ②社交网站脸谱上的8.6万多名志愿者完成了一份性格测试问卷,并向研究人员提供了访问他们的“赞”数据权限。一些志愿者还邀请了亲朋好友来填写问卷,评估志愿者的性格。把志愿者的自我评估作为标准,研究人员发现,电脑程序“算”出的被测者性格大多比其亲朋好友的判断更为准确。

  ③英国剑桥大学心理测量学中心吴又又博士对新华社记者说,电脑仅需分析10个“赞”,便能比测试者的同事更准确测出其性格;通过分析70个“赞”,电脑就能超过其朋友或室友;140个“赞”便超过其家人,如父母或兄弟姐妹;300个“赞”则能“击败”其伴侣。

  ④吴又又表示,如果利用其他社交媒体的“数字足迹”开发出类似电脑程序,如微信用户的订阅号、网页浏览记录、网络搜索记录和购买记录等,电脑判断的准确程度可能类似或者更高。

  ⑤通过对“数字足迹”的纯数据分析,电脑有可能比我们所认为的更了解我们。吴又又说:“在未来,电脑能推断我们的心理特征并做出相匹配的反应,直到成为情感智能且具有社交能力的机器。照这样发展,科幻电影所描绘的人机互动场景将变得触手可及。”

  ⑥这类人工智能拥有从招聘到市场等多方面的应用前景。吴又又举例说,雇主们能根据性格结果找到更适合职位的应聘者;市场推广人员也能借此做出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改进。

  ⑦不过,这项成果也可能引起人们对隐私问题的担忧。对此,吴又又呼吁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法律,把“数字足迹”控制权完全交由用户。

1本文以“点'赞'暴露性格特征”为题有哪些好处?

2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1) 请在文中找出与文章标题照应最紧密的语句。

(2) 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下面语句中的“有可能”能否删去?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通过对“数字足迹”的纯数据分析,电脑有可能比我们所认为的更了解我们。

 

11、阅读下面的杂文,完成下面小题。

多些“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

柴如瑾

①4月2日,著名语言学家、出版人郝铭鉴先生在上海病逝。由他创办于1995年的刊物《咬文嚼字》,是中国出版界第一份纠正社会语言运用的刊物,以专门“咬”文字差错而闻名,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深刻影响了国人的语文生活。

②“咬文嚼字代表的是大家写文章时字斟句酌、严谨治学的态度。”郝铭鉴先生曾这样解释刊名的由来。今天,在我们悼念和缅怀这位一生捍卫语言纯洁的出版人之时,更要牢记他的谆谆箴言,多些“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

③语言文字是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须臾不可离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无规矩不成方圆,规范、准确、生动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对于我们交流沟通情感、表达思想认识和传承文化记忆,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尽管如此,社会上却一直存在一些声音,认为写几个错别字是细枝末节,无关紧要;规范标点符号是小题大做,没事找事;词不达意、文理不通是个性时尚;甚至“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刊,无错不成报”几成常态。

④以《咬文嚼字》2019年发布的“十大语文差错”为例,“主旋律”误为“主弦律”,“令人不齿”误为“令人不耻”,“不以为意”误为“不以为然”……一字之差,谬以千里。殊不知正是这种“差不多先生”的表现,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纯洁和健康,亦体现了一些人凡事浮皮潦草、敷衍糊弄的作风。

⑤早在1951年,主流媒体就曾讨论过汉语的规范使用问题,提出“每一个人都有责任纠正这种现象,以建立正确地运用语言的严肃的文风。”今天来看,我们每一个人仍需要多些再多些“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一字不肯放松,一词不肯含糊。这是对母语的敬畏,对文字的敬畏,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智慧的敬畏。

⑥遵守语言文字规范是谨严的基础。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也就是接受社会文化和规范,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语言文字规范作为社会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人们确立基本的表达习惯、言语技巧和思维体系,维护语言的完整性和统一性。遵守这些标准和规范,有助于我们社会交际的顺畅、思维逻辑的缜密以及记忆认知的进步。

⑦学好语言文字知识是谨严的保障。“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标点、语音、字词、语法、修辞、逻辑、书写,每一处细节都容不得马虎大意,需要耐心细致的揣摩辨析、持之以恒的学习研究,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修正、完善和提高。

⑧高阶版的“咬文嚼字”,是追求思想情感和语言文字的完美契合。古今中外,许多文豪巨匠都在一处处最细小、最基础的遣词造句中,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留下多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炼字佳话。“文学藉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朱光潜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⑨作为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发展、繁荣的重要载体。多些“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语言文字才能在规范化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选自2020年4月8日《光明日报》02版)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中国出版界第一份纠正社会语言运用的刊物《咬文嚼字》,被誉为“语林啄木鸟”,以专门“咬”文字差错而闻名。

B.选文第④段引用《咬文嚼字》2019年发布的“十大语文差错”,进行道理论证,批评了“差不多先生”们凡事浮皮潦草、敷衍糊弄的作风,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纯洁和健康。

C.我们在文字工作中做到“咬文嚼字”,在表面上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作者呼吁我们再多些“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也是呼吁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智慧保持敬畏之心。

D.选文由刊物《咬文嚼字》相关事情说起,接着论述了多些“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的重要意义,然后论述应该如何培养谨严精神,最后回应标题,呼吁我们多些“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助力文化发展。

3选文第⑧段中说道“古今中外,许多文豪巨匠都在一处处最细小、最基础的遣词造句中,字斟句酌、反复推敲。”请简述一个你熟知的“文豪巨匠”的“遣词造句”故事作为论据加以论证。

4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如何培养我们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

七、作文(共1题,共 5分)

12、按要求作文

我们生活在这个多彩的世界,但匆匆前行的脚步,却让我们忽略了原来就在身边的美好:幸福、关爱、信任、温暖的亲情、纯真的友谊、美好的春天……

请以“原来------一直在我身边”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