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当今纸币本位的浮动汇率制下,影响汇率的因素就太多了,①有径济的因索,②有政治的因索,社会的因素,③心理的因素。④有无限的因素会对汇率产生影响。这些因素自身⑤在变化中,它们的影响力度和作用范围⑥在不断发生变化。加上投机者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悉意炒作,使汇率市场变幻无常。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不只 | 也 | / | 总之 | 不但 | 也 |
B | 既 | 也 | 甚至有 | / | 不仅 | 因而 |
C | 不但 | 而且 | 还有 | 可以说 | 也 | 也 |
D | 一方面 | / | 一方面 | 甚至 | 尚且 | 因此 |
A. A B. B C. C D. D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格是作家、艺术家在文艺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创作个性,如李白的奔 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豪放旷达等。
B.“流派”是在一定历史时期里由艺术见解和创作风格相近似的作家、艺术家所形成的文学派别。如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的“花间派”,以归有光为代表的“桐城派”,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派”等。
C.俄国的契诃夫、法国的莫泊桑和美国的欧•亨利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他们 的代表作分别为《装在套子里的人》《羊脂球》《警察与赞美诗》等。
D.报告文学是一种具有新闻性和文学性的文学体裁,说它是报告是就其主题的真实性而言,说它是文学是就表达方法而言。夏衍的《包身工》是报告文学的典范之作。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京师乘风雪 自:自己
B.穿泰山西北谷 穿:穿过
C.余始循以入 循:顺着
D.磴几不可登 几:几乎
4、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岭间很是疏宽,四围合壁,托举起一个平原——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A.“你的这位小姐满肚子以为自己不会好了,她有什么心事吗?”“她——她希望有一天能画那不勒斯海湾。”苏艾说。
B.我甘心将这些台衔让给别人,在我自己的大名下面,毫不踌躇地写上——说书人,一个世人特准的撒谎家!
C.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D.我先看后记,但是看完第一篇就翻不开了:书没有切边。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5、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这位人物是谁?( )
A.苏武
B.班超
C.王昭君
D.文成公主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网红一夜暴富,直播打赏千万”“我能不能火,能不能让我火?”此类标题充斥在网络平台上。其背后,隐藏着当前网络社会青年信仰的娱乐化、世俗化的影子。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消费重点已经从过去的衣、食、住、行等物质消费,逐渐转向旅游、休闲、娱乐、教育等非物质消费。同时,在娱乐消费市场空间和经济利益的巨大诱惑面前,海量的商业资本涌入娱乐市场,掀起了一场场“娱乐至上”的大众文化的狂欢。
在传统的传媒方式之下,人们所获取的信息大多来源于报纸、广播、电视等,这些媒介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已经实现了不良消息的清除;但是网络社会信息开放,会导致网络中的负面文化对人产生影响。新媒体技术使得网络社会下的青年群体从过去单纯被动接受信息,转变为可以主动生产、传播信息,进行信息互动,因而传播的速度、效率更加便捷。但新媒体技术导致的泛娱乐化最容易误导的受众,也正是价值观可塑性强的青年群体。长期依靠这种快餐文化长大的青年群体,不可避免地出现精神虚无、价值判断盲目等问题,最终沦为娱乐大潮的靶子。
娱乐性、猎奇性的文化本身也是一种缓解紧张、愉悦身心的休闲方式,原本无可厚非。但戏说历史、恶搞英雄、戏谑文化、讽刺经典等行为,襄挟其他消费主义、个人主义思想,导致青年在现实社会中缺乏对道德、历史、法制、规则的敬畏之心,因而责任意识淡薄,道德认知欠缺,政治信仰迷茫。在网络世界里,没有约束,没有节制,每个人都可以匿名存在,喜欢怎样就怎样,导致人际关系淡漠、疏远,个人情绪压抑、低落。对青年来讲,在如上情况下,很容易产生从众行为与极化行为,做出违背伦理道德、信仰缺失之事,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种现象已经长期存在,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随着西方商业文化的传入,以往崇尚“简朴”“节制”的传统生活态度逐渐被颠覆,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开始抬头并逐渐蔓延和强化,甚至转向追求“放纵”和“享乐”。在网络的空间中,各种文化都能够自由地传播,也容易导致文化冲突程度的提升。比如西方霸权主义政治的文化倾销,一定程度影响部分年青网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漠视,不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卜建华、徐凤娟《网络社会青年信仰泛娱乐化、庸俗化风险的“文化景观”与破解策略》)
材料二: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设备的增多,我国传媒行业出现了较多的自媒体平台以及新媒体,这种状况的出现,促使网络文化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国自古有“三人行必有我师”“师夷长技以制夷”等说法,善于学习,本身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网络的出现更是加快了这学习创新的进度。
随着微信、微博、各种APP软件的研发以及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增多,人们从网络上获取信息资料的便利性极大地提升。各种文化产品大量出现,其中有深入浅出的文化精品,有深入深出的高端成果,有短平快的畅销书,有东拼西凑、模仿跟潮的赝品。虽然这些文化产品的水平参差不齐,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实现了资源多样性的共享,为人们的生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信息。此外,网络平台的构建为人们创建了虛拟的空间,人们可以平等地交流,消除了传统的交往障碍,提升了交往的自由性。
网络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普遍具有无边界、大容量的特点,故而能够满足任何人群的上网需求,并为其合法提供数据信息。事实上,正是由于网络文化的多样性以及自由性,才在最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文化的限制,为网民的网上联系提供了便利,为人们提供了自由对话的空间,实现了各民族、地区、国家文化的交流以及传播,并有助于促进各类文化的交流以及融合,最终实现世界各类文化的通联与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受到外来文化挑战的同时,也在通过互联网进行文化输出。比如近期歌手费玉清《一剪梅》的小视频在欧洲突然火了起来,“雪花飘飘,北风萧萧”两句文辞优美,节奏舒畅,让外国人感受到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互联网传播具有跨时空、跨领域的先天优势,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发掘、整合、加工,最终实现现代传承与转化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人们从网络上获取信息资料的便利性的提高,人们能够便捷获取多元化的文化以及价值观念,从而有助于人们开拓视野,打破思维的僵化模式。网络文化的某种冲击性,也能够进一步激发国人的创新精神。
(摘编自齐美国《网络文化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新媒体技术的助推下,市场化运作方式的功利化倾向渗透到文化生活各领域,是引发青年信仰泛娱乐化、世俗化的原因之一。
B.网络时代,人们由旧时代信息的被动受众变成主动参与者,部分人甚至可以通过自媒体获利,这些都加快了网络传播的速度。
C.材料一分析了网络匿名引发的问题,指出其对人际关系、个人情绪等方面造成的危害。为了防微杜渐,网络实名制呼之欲出。
D.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既为人们的生活、学习提供了便利,开阔了视野,也造成了文化传播的斑驳态势,产生诸多不良影响。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年信仰的娱乐化、世俗化的实质是责任意识的淡薄、道德认知的欠缺、政治信仰的迷茫,原因在于其社会行为选择及价值取向受到侵蚀。
B.西方商业文化的影响,引发我国年青网民对传统文化的漠视,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所以我们需要警惕西方霸权主义政治的文化倾销。
C.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广泛运用,网络文化正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思维方式,对其加强管理的同时,也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
D.网络社会的到来促进了网络文化的大爆发,它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塑造社会精神、文化风貌与价值格局的重要力量。
【3】不能证明网络时代青年存在信仰泛娱乐化、庸俗化现象的一项是( )
A.某些自媒体发几个搞笑动图,或随便搜集一点吸引人的热门视频、图片,就能有几万粉丝,甚至几十万点击量,虽然内容质量不高,但效益却很好。
B.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协会,最近联合央视网等视听节目网站,制订了《网络综艺节目内容审核标准细则》,抵制节目低劣、媚俗等问题。
C.某明星的离婚消息,登上热搜第一,燃爆网络,引来众多网友围观。有的人跟风转发,有的人打着内幕旗号剖开所谓真相,引出无数跟帖热捧。
D.大众文化作品可以很多,但真正代表时代的总是高端文化成果。比如说一个李白胜过一千个三流诗人,一部《红楼梦》胜过一千本二流长篇。
【4】两则材料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并阐述其论证目的。
【5】有人说,两则材料观点相反,一则过于悲观,另一则又过于乐观。你是否同意?网络文化传播有利有弊,怎样才能促进其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与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隐约透露出诗人虽然身处江海之上,心却想自己能如吕尚、伊尹一样为国所用的心态。
(2)韩愈的《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了择师的标准,与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年华早逝,功业无成,愁绪萦回于心,只能“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________,欲罢不能。(《论语·子罕》)
⑵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⑶__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⑷汩余若将不及兮,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⑸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⑹射者中,弈者胜,___________________,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⑺桂棹兮兰桨,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⑻_________________,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述女子多年来的生活:每天日夜操劳,任劳任怨地承担着繁重家务。
(2)《小石潭记》中,柳宗元把潭中鱼“佁然不动”的静态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态巧妙结合,生动刻画了游鱼“似与游者相乐”的情状。
(3)晏殊《浣溪沙》词中,“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形成“新”与“旧”的对比,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则形成“去”与“来”的对比。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在鲁庄公表示不虚报祭品数量,以诚信示人后,曹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2)《师说》中,韩愈对只知道学习句读,不知从师解决疑惑的现象给予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评价。
(3)杜甫《登高》中运用意象叠加的手法,表现夔州秋天江上典特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不耻下问。
(2)李白的«行路难»一诗中,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____,___”,表现了他对前途感到茫然的感情。
(3)苏轼在«赤壁赋»中极尽对音乐的描写,其中“___,___”两句更将无形的音乐具化成有形的动态。
1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
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
赵令畤
春风试手先梅蕊,①姿冷艳明沙水。不受众芳知,端须②月与期。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雪后燕瑶池③,人间第一枝。
注:①(pīng):光润而美的样子。②端须:只该。③瑶池:相传为西王母居住的仙境。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起句奇绝。“试手”二字采用拟人的手法,写春风独钟情于梅花,暗含对梅花的赞颂。
B.上片第三、四句先扬后抑。第三句削弱了梅花孤高的气势,隐含一丝落魄的哀伤;第四句则把梅花之清高孤绝与月亮相匹配。
C.下片第一、二句写梅花的幽香。正因为花香清雅而幽远,女子便纷纷把梅花装饰在头发上,一个“先”字强调了它与“众芳”的区别。
D.整首词始终围绕梅花来写,赞誉梅花的品格。词人一生仕途坎坷,以梅花自喻,寄托自己深沉的感情。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梅花清幽高洁孤绝的特点的。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少好学,颇涉经史。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忧去职。未几,起为屯田侍郎,固让弗许。后迁治书侍御史,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上嘉其婞直,谓彧曰:“大丈夫当立名于世,无容容而已。”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彧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才。伏见诏书以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上善之,干子竟免。隋承丧乱之后,风俗颓坏,彧多所矫正。又见上勤于听受,百僚奏请,多有烦碎,因上疏谏,上嘉之。后以忤旨免。未几,复令视事,因谓彧曰:“无改尔心。”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因曰:“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其见重如此。右仆射杨素当途显贵,百僚慑惮,无敢忤者。尝以少谴,敕送南台。素恃贵,坐彧床。彧从外来,见素如此,于阶下端笏整容谓素曰:“奉敕治公之罪。”素遽下。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彧时方为上所信任,故素未有以中之。
彧见近代以来,都邑百姓每至正月十五日,作角抵之戏,递相夸竞,至于糜费财力,上奏请禁绝之,诏可其奏。是岁,持节巡省河北五十二州,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职者二百余人,州县肃然,莫不震惧。彧尝得博陵李文博所撰《治道集》十卷,蜀王秀遣人求之。彧送之于秀,秀复赐彧奴婢十口。及秀得罪,杨素奏彧以内臣交通诸侯,除名为民,配戍怀远镇。至晋阳值汉王谅作乱遣使驰召彧将与计事彧为使所逼度不得免遂诈中恶不食而自称危笃谅怒囚之。及谅败,杨素奏彧心怀两端,以候事变,迹虽不反,心实同逆,坐徒敦煌。杨素卒后,乃自申理,有诏征还京师,卒于道。
(选自《隋书·柳彧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晋阳/值汉王谅作乱/遣使驰召彧/将与计事/彧为使所逼/度不得免/遂诈中恶/不食自称危笃/谅怒/囚之
B.至晋阳/值汉王谅作乱/遣使驰召/彧将与计事/彧为使所逼/度不得免/遂诈中恶不食/自称危笃/谅怒/囚之
C.至晋阳/值汉王谅作乱/遣使驰召彧/将与计事/彧为使所逼度不得免/遂诈中恶不食/自称危笃/谅怒/囚之
D.至晋阳/值汉王谅作乱/遣使驰召/彧将与计事/彧为使所逼/度不得免/送诈中恶/不食自称危笃/谅怒/囚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禅,指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B.侍郎,本为宫廷近侍,后来一般用来称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所属各部的正职。
C.持节,古代官员或使臣外出时持有皇帝授予的节杖,以之为凭证,并且显示权威。
D.配戍,古代的刑罚。配,指发配,即流放到某地;戍,指戍守,即作为兵士戍守该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彧刚强正直,深受皇帝赞赏。他在朝廷上堂堂正正,正直敢言,高祖对此深表赞许,说他是“国之宝”,还因其家贫下诏给他建造住宅。
B.柳彧公忠体国,所做多矫时弊。隋朝初年风俗不良,柳彧竭力矫正,如他发现正月十五百姓的活动十分浪费钱财物力,就请求皇帝予以禁绝。
C.柳彧自尊自爱,不肯阿附权贵。右仆射杨素位高权重,为百官所畏,但柳彧奉旨审问他时却公事公办,毫无巴结之意,遭到杨素记恨。
D.柳彧治政有方,斥逐贪官庸吏。他奏请皇帝罢免了以和干子为代表的一批不通治政的武职刺史;巡视河北时,奏色了贪官庸吏二百余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起为屯田侍郎,固让弗许。后迁治书侍御史,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
(2)及秀得罪,杨素奏彧以内臣交通诸侯,除名为民,配戍怀远镇。
【5】文中哪些事表现了柳彧忠于朝廷,勇于执法,不避权贵的品质?请结合原文简要说明。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米兰・昆德拉认为,一切重压与负担,人都可以承受,它会使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而最不能承受的恰恰是轻松。最沉重的负担把我们压得越贴进大地,我们就越能真实地感受生活。
读了米兰·昆德拉的这段话,联系今天的时代发展和自己将来的人生选择,你有何感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