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渠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脉(mò)       动(zhàn)   凉(chéng)   (chǔ)的妙(chù)

B.睡(hān)     (cī)        (nuó)       郁郁(wěng)

C.点(zhuì)   影(qiàn)     (xié)        婀玲(fán)

D.着(diàn)   (sè)        然(wǎn)       着步(dù)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天下的名园多矣,有的是帝王的禁苑,如北京的颐和园;有的是官宦的园林,如苏州的狮子林。或堂皇富丽,或典雅幽深,它们大都是以曲水、平湖、楼阁、亭台等或自然或人造的景观取胜。而浙江绍兴东南隅禹迹寺南的沈园呢,它虽然不乏小桥、流水、林木、假山等必具的园林之盛,_________,历时八百余年而不废。

A.但却是因杰出的诗人陆游的一曲悲歌而名动古今

B.因杰出的诗人陆游的一曲悲歌而名动古今

C.但却是因杰出的诗人陆游的一曲悲歌使它名动古今

D.因杰出的诗人陆游的一曲悲歌使它名动古今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191018日,华灯璀璨、流光溢彩的上海大剧院,一台充满英雄主义气概的杂技剧《战上海》拉开了艺术节的帷幕。这是一台超出所有中外观众想象极限的作品。超高难度的杂技表演、精彩纷呈的诸多单个杂技节目被有机地整合到上海黎明前夕的英雄主义叙事中。奇、难、险、美,生动再现了70年前一幕幕悲壮激越、气势恢宏的历史画面。国际艺术节的开幕演出选择充满“红色文化”要素的这样一台剧目,体现了一种文化自信的强大。

20年来我们的文化自信已经成为自觉“自为”的意识和基本理念。艺术节的开幕演出,就是我们解读文化自信不断演进的索引。经过20多年的岁月淬炼,( )。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和爱丁堡国际艺术节联合制作,中国舞蹈家杨丽萍创作的《春之祭》,首度亮相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就赢得满堂喝彩,成为今年该艺术节票房最高的剧目之一。跨越东西文化的壕沟,更加自信地讲述“中国故事”的文艺创作,已经成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深沉而持久的文化力量。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正携着赋予中国气质的中国故事,走向未来的世界舞台,迈进了新时代。

B.赋予中国气质的中国故事,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带领下正走向未来的世界舞台,迈进了新时代。

C.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正携着赋予中国气质的中国故事,走向未来的世界舞台。

D.进入新时代以来,赋予中国气质的中国故事,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带领下正走向未来的世界舞台。

4、(题文)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辙(gù)   沥(xī)   苗助长(yà)

B. (shuō)   流(lián)   急不择(xiá)

C. 重(zhēn)   郁(qī)   毫不犹(yù)

D. (xùn)菌 囚(xì)   不屈服(yǒng)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就美感作为一种情感来说,它也是非常复杂的,   同一美感中也有发展转变的过程,往往是生理和心理交互影响的。

①可是它又不等于一般的快感,

②喜剧和滑稽事物所产生的美感也是如此。

③过去美学家们大半认为美感是一种愉快的感觉,

④有时美感也不全是快感,

⑤不像渴时饮水或困倦后酣睡那种快感。

⑥悲剧和一般崇高事物如狂风巨浪、悬崖陡壁等等所产生的美感之中却夹杂着痛感。

A.③①⑤④⑥② B.④⑥①⑤③② C.③①②④⑤⑥ D.④②③①⑤⑥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敲铜锣的孩子

袁省梅

初冬的太阳青白冷寂地走到头顶时,铜锣清亮的声音在羊凹岭的巷里响了起来,咣,咣,咣。正在玩耍的孩子嚷嚷着,耍把戏的来了。羊凹岭的人把耍杂技唤作要把戏。

敲铜锣的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宽大的棉袄随了胳膊的摆动,像罩了个罩子般硬撅撅地晃,裤子却短,黑红的脚腕露了半截。他看上去也不冷,额上冒着汗,把一面铜锣敲得嘹亮。戏台子下蹲的、站的来了好多人。冬闲,人们都出来看个热闹。

开始演出了。都是十来岁的孩子,已经厩了棉袄棉裤,光着脊背,只穿条灰白的单裤子,在一个黑脸大汉的指挥下,钻火圈,骑单车,抛大缸……

表演顶尖刀的是敲铜锣的孩子和黑脸大汉。一把亮闪闪的尖刀顶在那孩子的脖子下,另一头的尖刀顶在黑脸大汉的脖子上。一旁的铜锣皮鼓霹雳啪擦,敲打得紧紧慢慢。看热闹的人心也跟着紧紧慢慢地乱扑腾,就见那黑脸大汉和那孩子顶着尖刀,伸开着两臂,一步一步转着走得缓慢,沉重。只见那孩子的脸胀得紫红黑亮,眼睛瞪得溜圆,眼珠子快要蹦了出来般,凸出了眼眶,亮的尖刀已经深深戳进了他的喉里。细的棍子一点点弯曲,弯曲……终于,在一阵急促的锣鼓声中,在人们的唏嘘中棍子咔嚓折断。那孩子和黑脸大汉慢慢收了气息,微微笑着向一周的人们鞠躬致意。

人们看着那孩子,顺出一口气,旋即就嗷嗷地叫起好来。人们是没想到这小小孩子,黑黑瘦瘦的,还有这般好的气功。有胆大的娃娃悄悄走上去,想摸那孩子的肚子。那孩子故意将肚子鼓得老大,等姓娃们小心地刚碰到他的肚子,他忽地瘪了下去,吓得娃娃手一弹,倏地缩回。那孩子就嘿嘿笑,一旁的人都嘿嘿笑。

锣声又响在羊凹岭的巷子时,敲铜锣的孩子开始挨家挨户地收粮食了。羊凹岭人看要把戏,都是给一点粮食。

那孩子见了门,不进去,站在门口把铜锣敲得响亮。屋里的人听见了,就会拿出两个馒头,或者一个南瓜三五个红薯,或者是,一瓢麦子三四个玉米穗,反正是,家里有啥,就给点啥。那孩子见人拿了东西出来,就不敲了,鞠一下躬,翻过铜锣,接了粮食。出了门,他把钢锣里的粮食装到一只灰的布袋子里。

走到二豁子门口时,巷里闲坐的人使着眼色不让那孩子在二豁子家门口敲铜锣。二豁子没有男人,一个寡妇扯着七个淌鼻涕的娃娃,日子过得烂抹布样皱巴。况且,凭着二豁子的性格,她能给你一口唾沫一顿斥骂,还能有什么?

那孩子看着人们给他挤眼扯嘴的,以为人家跟他开玩笑,他也朝人们挤眼扯嘴的逗闹。笑闹中就站在二豁子门口把铜锣咣咣地敲响了。

筛晃着一头枯草样乱发的二豁子看见那孩子手上捧着锣,站在当门口,脸上就黑下一层,撅着嘴,不耐烦地摆着手,走走走。

那孩子却不走。

二豁子看那孩子的黑眼睛溜溜地瞪着她,短的头发硬撅撅地直愣愣,就有点可笑。你要给我当儿子,我把你这布袋子装满。

那孩子不说话,也不走。

门口看热闹的人哄地笑了,都说留下吧,给二豁子当儿子吧。

捧铜锣的孩子还是不说话,笑笑,把铜锣往二豁子脸前凑。二豁子看见铜锣暗哑的光映出那孩子一张谦卑的倦容,抬眼就看见那孩子的眼神也清明,也倔强,好像是,还有点忧郁。二豁子的心莫名地疼了一下。

这娃。二豁子拍了拍那孩子的头,轻,而且柔。

有人说,做地娃多好,省得你跟个讨饭的一样可怜。

那孩子突然敲响了铜锣,咣地一声,响亮,突兀,也寒凉,冰块般撞向每个人。人们一个哆多嗦,还没回过神来,那孩子缓缓地说,我不是讨饭的。说着,一手提着铜锣,一手把布袋子猛地摔到肩

在人们的一片惊叹中,走了。

那孩子走了好一会儿了,木槌撞在钢锣上的声音,当当当,还清凉凉地响在二豁子的耳边,细碎,纷乱。

这娃,脾气还挺大

嗤,再大也是个耍把戏讨饭的。

别说了。二豁子突然大吼一声,白白黑黑的碎语刀切般没了,人们瞪着二豁子,不明白她好好的,咋就生气了。

二豁子从裤腰里摸出一个黑灰的手绢,抽出五角钱,用手绢包好,又塞到腰里,一手抓了三四个玉米棒子,踏踏地跑了出去。人们面面相觑,抬头看天,讪讪地,天要变了,好像是。

人们撵着二豁子时,她已经往回走了。敲铜锣的孩子在她身后咣地敲了一下铜锣,又敲了一下人们看见那孩子的手上捏着一张皱巴巴的五角钱。过了一会儿,那孩子提着钢锣还在那儿站着。

夕阳红亮,将干黄灰白的羊凹岭涂染得明亮,又温暖。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敲铜锣的孩子表演顶尖刀时极其紧张,演完后则微笑地向人们鞠躬致意,幽默地逗弄着娃娃们,前后对比鲜明,一位在艰难生活中乐观抗争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B. 作者注重对出场人物进行外貌描写。敲铜锣孩子“裤子却短,黑红的脚腕露了半截”,二豁子“筛晃着一头枯草样乱发”等描写,用笔精省,却凸现人物的生活状态。

C. 周围看热闹的人们听见锣声就拿出家中粮食给敲铜锣的孩子,并且劝孩子不要在二豁子门口敲锣,以免自讨没趣等情节,说明羊凹岭地区乡风淳朴,人们与人为善。

D. “二豁子拍了拍那孩子的头,轻,而且柔”这一细节描写充分体现了二豁子的心理活动:她非常同情、喜欢敲铜锣的孩子,但是否收养这个孩子,她内心还是犹豫。

2小说多处描写这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敲铜锣”的情景,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3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着墨不多,却达到了独到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题,共 25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诗经·静女》给我们塑造了一位美貌的女子,对于女子的美貌,诗中有两处毫不吝啬地进行了赞美,这两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并不是荑草本身美,而是因为爱人送的才美,这是爱人及物,移情于物的手法。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水击三千里,________。(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3)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直走咸阳。(杜牧《阿房宫赋》)

(5)峰回路转,________,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6)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7)博学而笃志,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________。(苏轼《晁错论》)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均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出鹏鸟体形硕大无比。

(2)杜甫《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高大巍峨。

(3)李煜《虞美人》以一句无理之问“______________”开篇,接下来春天的消息随即引发词人“__________”的嗟叹。

10、按要求填空。

(1)郴江幸自绕郴山,_________?(秦观《_________·郴州旅舍》)

(2)__________________,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3)黄庭竖的《登快阁》善于运用典故表达情感,其中_________句用伯乐与钟子期的典故,隐喻世上已无知音。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北宋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莲花象征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积累的重要性,并用行路来形象化论述。《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泪水”外化为艾青表达诚挚的爱国情感的意象。屈原在《离骚》中,以“泪水”表达深沉的爱国情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安九日诗

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注]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1从诗的前两句来看,诗人当时处在一种怎样的境地?请结合诗句分析。

2诗歌第三、第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宇文福,河南洛阳人。其先南单于之远属。福少骁果,有替力。太和初,拜羽林郎将,赐爵新昌侯。击萧聩有功,授显武将军。寻除恢武将军,特赐戎服。破蠕蠕别部,获万余。还,除都收给事。十七年,车驾南讨,假冠军将军。时仍迁洛,敕福检行牧马之所。福规石济以西、河内以东,拒黄河南北千里为牧地。事寻施行,今之马场是也。及从代移杂畜于牧所,福善于将养,并无损耗,高祖嘉之。寻补司卫监。从驾豫州,加征虏将军。领精骑一千,专殿驾后。未几,转骁骑将军

二十二年,车驾南讨,遣福与右卫将军杨播为前军。至邓城,福选兵简将,为攻围之势。高祖望福军法齐整,将士闲习,大被褒叹。萧鸾遣其尚书崔慧景、黄门郎萧衍率众十万来救。高祖指磨将士敕福领高车羽林五百骑出贼南面夺其桥道過绝归路贼众大恐六道来战福据鞍誓众身先士卒。贼不得前,遂大奔溃。赐爵昌黎伯。寻以高车叛,命加征北将军,追讨之,军败被黜。

景明初,乃起拜平远将军。进计于都督彭城王元恕曰:“建安,淮南重镇,彼此要冲,得之则义阳易图。”勰然之。及想为州,遂令福攻建安。建安降,以勋封襄乐县开国男,二百户。寻以衍将宠边,领兵出三关讨之,又诏福行豫州事,与东豫州刺史田益宗共相影援,绥過蛮楚。还,为光禄大夫,转太仆卿。

熙平初,除瀛州刺史。福性忠清,在公严毅,以信御民,甚得声誉。解任,复除太仆卿。出除怀朔镇将。至镇,遇病卒。诏遣主书乐安嘉赴吊,谥曰贞惠。

(选自《魏书·列传第三十二》,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指魔将士敕福/领高车羽林五百骑出贼南面/夺其桥道/遏绝归路/贼众大恐/六道来战/福据鞍誓众/身先士卒

B.高祖指麾将士敕福/领高车羽林五百骑出贼南面/夺其桥道/遏绝归路/贼众大恐/六道来战福/据鞍誓众/身先士卒

C.高祖指麾将士/敕福领高车羽林五百骑出贼南面/夺其桥道/遏绝归路/贼众大恐/六道来战/福据鞍誓/众身先士卒

D.高祖指麾将士/敕福领高车羽林五百骑出贼南面/夺其桥道/遏绝归路/贼众大恐/六道来战福据鞍誓众/身先士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羽林,皇帝卫军的名称,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时专门护卫皇帝、皇家、皇城的特殊军队。

B.戎,本意是兵器的总称,后泛指与战争有关的人或物。戎服,指打仗穿的服装。文中指奖赏的军服。

C.车驾,本指马驾的车,后指帝王所乘的车。这里指太和十七年,皇帝征讨南方出征打仗时的战车。

D.邑,即食邑,统治者赐予有功之士作为世禄的封地,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邑二百户”即其土地上有二百户人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宇文福拥有专长,办事细心。太和十七年,高祖迁都,宇文福为其规划牧场,并在转移牲畜的过程中,没有一点损耗,为此受到高祖的赞赏。

B.宇文福骁勇善战,屡立战功。随高祖南征,他领骑兵大败敌军;攻打重镇建安,迫使敌军投降;萧衍犯边,他率军出三关去征讨。因战功先后被封爵为侯、伯、男。

C.宇文福积极献策,受到赏识。景明初年,宇文福给彭城王元想献计,得到元魂的认同。后来宇文福受到重用,攻城降敌,建功立业,受到封赏

D.宇文福性情忠厚为官严明,取信于民。他在百姓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多次受到朝廷提拔和奖赏。病逝后,朝廷赐给他的谥号为贞惠。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望福军法齐整,将士闲习,大被褒叹。

(2)“建安,淮南重镇,彼此要冲,得之则义阳易图。”勰然之。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4、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梦,是现实的光,照进每一颗怦然跳动的心——

李白的梦里,是天姥云霓,仙人如麻的自我放飞;苏轼的梦里,是轩窗梳妆,明月松冈的夫妻怀恋;大堰河的梦里,是乳儿美媳,婚堂红妆的母子情深;杜甫的梦里,是广厦万间,大庇寒士的民生幸福;陆游的梦里,是铁马冰河,戍守轮台的山河重整……

纵览古今,先贤仁人之梦,或梦人生张扬,或梦亲情缱绻,或梦家国慷慨……梦,是现实的光,照进每一颗怦然跳动的心——走向18岁的你,一定也会在梦里照见自己的过去与未来,精彩与辉煌。在你的梦里,你那一颗青春之心,又因何怦然而跳呢?

请以“青春入梦心怦然”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想象内容合理、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