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停顿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D. 庭下如/积水空明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丰饶(ráo) 嚎(háo)鸣 震悚(sōng) 亘古(gèn)
B.殷红(yīn) 萦(yíng)带 悠然(yōu) 咀嚼(jué)
C.惩罚(chéng) 谰语(lán) 校(jiào)补 默契(qì)
D.愧怍(zuò) 骷髅(lóu) 憎恶(zèng) 肿胀(zhǒng)
3、下面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
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C.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D.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国科学家描绘出大豆最全基因图谱,此成果可以更好地提升分子育种实验。
B.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学生证、银行卡等容易丢失和被盗。
C.大疫当前,来自中国的援助物质和医疗专家组给世界各国人民带去温暖与力度。
D.这种新型疫苗的接种对象是为胰岛功能容易受损的人群而研制的特效药物。
5、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窒息 器宇轩昂 粗制滥造 麻木不仁
B.狼藉 诚惶诚恐 藏污纳垢 正襟危坐
C.虬枝 眼花瞭乱 摧枯拉朽 不可明状
D.诘责 油光可鉴 殚精竭虑 黯然失色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
B.我们不能不否认,读那些文字粗糙内容单薄的消遣读物应该有所节制。
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鸟类的迁徙,往往受到外界各种环境变化的影响而引起的。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雄安新区使用外,还向中国、河北等地输送。
B.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C.为了防止疫情不再反弹,新区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防范措施。
D.是否坚持不懈的努力是我们获得成功的关键。
8、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
【乙】
客有过①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②,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曰:“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具有火患。”主人嘿③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④在于上行⑤,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⑥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⑦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⑧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⑨而请之。
(选自班固《汉书·霍光传》)
【注】①过;拜访。②突:烟囱。③嘿:同“默”。④灼烂者:被火烧伤的人。⑤上行(háng):上席。⑥录:记录,此处指邀请。⑦乡(xiàng)使:当初如果。乡,同“向”,从前;使,假如。⑧亡:同“无”。⑨寤:同“悟”,醒悟,觉悟。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屠乃奔倚其下 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B.其一犬坐于前 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C.傍有积薪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
D.俄而,家果失火 俄而雪骤(《咏雪》)
【2】请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火患。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更 为 曲 突 远 徙 其 薪 不 者 且 有 火 患
【4】读完选文,说说甲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甲乙两文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甲】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①开,天光云影共徘徊②。
问渠③那得④清如许⑤?为有源头活水来。
【乙】
观书
明·于谦⑥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⑦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注释】:①鉴:镜子。②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移动。③渠:它。指方塘里的水。④那得:怎么会。⑤如许:像这样。⑥于谦,字廷益,浙江钱塘人。⑦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
【1】【甲】诗蕴含“想要学问深,必须不断努力,常学才能常新”的是哪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和【乙】都引用了“活水”一词,它们表达的内涵是否相同?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10、班上拟举行“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小组正在制作手抄报,想将下列材料刊登在手抄报上,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帮他们完善栏目二名称。
栏目一:书里书外
《水浒传》版本众多。比如明末清初的旷世才子金圣叹非常喜欢《水浒传》,把《水浒传》列为世间“第五才子书”。他为《水浒传》写了三篇序和一篇读法,还写了许多批语,甚至把七十回以后全部删去。经他评点删改过的《水浒传》,从清初以来,她在1933年出版了《水浒传》的第一个英文全译本,书名取自《论语》,这本书当时在美国颇为畅销。
栏目二:_________
首先要通读原著,注意作者着力塑造的那些人物形象。《西游记》线索单一,头绪比较简单,头绪比较复杂,要注意比较这两种结构方式。《西游记》里的故事充满哲理,要注意从阅读中获得启示。
(2)《水浒传》早期曾命名为《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一百单八将聚义梁山,“义”实为水浒英雄的精神纽带,在整部小说中呈现多重表现维度,请选择其中一位英雄及其故事情节来谈谈你理解的“义”。
11、古诗文默写。
(1)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 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月下飞天镜, 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4) ____________________,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一曲新词酒一杯, 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6)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经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招揽天下士,《雁门太守行》引用这个典故,以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12、古典小说中都有“闹”的情节,请你结合阅读体验,完成下列表格。
古典小说 | “闹”的情节 | “闹”的原因 | 人物形象 |
《西游记》 | ① | 孙悟空酒醉后睡梦中,魂魄被鬼差黑白无常带到地府。 | 桀骜不驯,敢于反抗 |
《水浒传》 |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 ② | 见义勇为,嫉恶如仇 |
《儒林外史》 | 周进大闹贡院 | ③ | ④ |
13、爱的尊严王永光
①将近“五一”小长假,来银行取钱的人挤满了大厅,一个接一个取钱、存钱、转账的,忙得我头都要大了。这天快中午的时候,一个30岁左右民工模样的男人在被我叫了号以后凑上来,一个 20多岁的女人也紧跟过来。我生气地脸一黑喝到:“排队,叫了号再过来。”可是那女人还是没有回转的意思,民工兄弟不好意思地冲我笑笑:“我们一起的。”
②他把银行卡递进来说:“取点零花儿。”我一下子就急了:“取小额到外面自动取款机上去取!”他一脸难为情地说:“我们就在这里取吧,排了半天队了。”
③“给你说了到外面去取、到外面去取,你怎么就听不明白呢……”我急了。
④可那民工兄弟还是坚持在窗口取。“天!我服了。”没奈何,只好把银行卡接了过来,没好气地说:“取多少?”
⑤民工兄弟说:“看看里面还有多少钱。”
⑥在密码提醒后,他输入了密码,我的脸一下子绿了……
⑦怪不得他非要坚持在这里取,因为那卡上的钱在自动取款机上根本就取不出来。我有些嘲笑地说:“还有37元6角——”我故意把声音拉得很长,大厅里的所有人应该都听得倍儿清楚。
⑧只见民工兄弟脸一红:“那……那就取30吧。”
⑨我心里想:取这么点儿钱还折腾我,也叫你丢丢人。不一会儿,我把30元钱丢给了男人。
⑩这时中午替班的来了,我交了班以后,匆忙去了街对面的一家面馆,因为我早就饿坏了。
⑪可是走到店里,却发现那民工兄弟和他的女人也在里面,女人的面前摆着刚刚盛好的一大碗“担担面”,而男人的面前则是一碗亮亮的白开水……
⑫女人手里拿着筷子,却怎么也不见落进碗里,表情阴郁。民工兄弟见我走了进来,一下子红了脸,向里面转了一下头,大概是因为刚才在银行里的窘态,有些害羞。
⑬我也忙知趣地快走几步来到吧台对老板娘说:“来一小碗担担面,打包带走。”在等面的几分钟里,我听见民工兄弟低声对女人说:“吃吧,你吃点吧!不为自个儿,也得为肚子里的孩子。”声音里明显带着哀求。我侧眼一看才发现女人是个孕妇。“我知道这事儿怨我,我不该把攒的钱借给刘三儿,可人家刘三儿他爹在医院里等着救命呢,你叫我说个啥?本以为过年老板还能给咱发两千,谁知道工地被质监局查封。吃吧。吃了这碗面,咱就回家,搭大志的货车走……”
⑭我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脸也跟着一下子红了,后悔不明真相的自己刚才真不该那么对他。
⑮我拿了面,塞给老板娘15元钱,小声对她说:“再给西边最北头那张桌子上碗面,我结账!我老家一个兄弟。”然后快步跑出了面馆。
⑯我不想当面说清,是不想让民工兄弟再难堪。他是个好人:是个同伴遇到难处会毫不犹豫帮一把的好心人,是个懂得疼老婆、对孩子负责的好男人。而我需要做的不是堂而皇之的施舍,而是必须替他好好维护他那份虽然艰难、但却高贵的——爱的尊严。也让他觉得这世界上还有和他一样的好心人,让他可以有信心、有勇气把内心那份爱的尊严继续下去、坚持下去…
【1】请从文中找出“我”面对民工夫妇情感变化的词语。
(_______) →嘲笑→ (________)→感动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文章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给你说了到外面去取、到外面去取,你怎么就听不明白呢……”我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心里想:取这么点儿钱还折腾我,也叫你丢丢人。不一会儿,我把30元钱丢给了男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说说第12段中“女人手里拿着筷子,却怎么也不见落进碗里,表情阴郁”的原因是什么?
【4】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5】文中最令你感动的人是谁?请结合选文说说原因,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鲁迅先生是我几十年来不断想念的一个人。
②我喜欢看鲁迅先生的照片,我以为他长得真好看。老先生的相貌就是长得不一样。这张脸非常不买账,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他拍照片似乎不做什么表情,就那么对着镜头,似乎在说:怎么样?我就是这样!
③所以,鲁迅先生的模样真是非常非常配他,配他的文学,配他的脾气,配他的命运,配他的地位与声名。我们说起“五四”新文学,都承认他是头一块大牌子,可他要是长得不像我们见到的这副样子,你能想象吗?
④而且鲁迅先生非得那么矮小,那么瘦弱,穿件长衫,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站在那里。他要是也留着于右任、张群那样的长胡子,或者像昊稚辉、沈君儒那样的光脑袋,古风倒是有古风,毕竟有旧族遗老的气息,不像他。他长得非常的“中国”,同时又非常的“五四”。“五四”中国相较于大清国,何其摩登!可是你比比当年顶摩登的人物胡适之、徐志摩、邵洵美,新潮倒是新潮,毕竟有些“海龟”的派头,也不像他。鲁迅先生的模样既不老派,也非洋派,他长得正好像他自己。
⑤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为人。鲁迅先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⑥以我私人的心得,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我从少年时代阅读鲁迅,就不断发笑,成年后,我知道这发笑有无数秘密的理由,但说不出来,而且幸亏说不出来——这样一种阅读的快乐,在现代中国的作家中,读来读去,读去读来,只有鲁迅能够给予我。鲁迅先生经常在文字里装得“呆头呆脑”,其实很“刁”,鲁迅真正的可爱处,是他的“跌宕自喜”。“跌宕自喜”是什么意思呢?也不好说,这句话我们早就遗忘了,我只能粗暴而庸俗地翻译成“好玩”。然而“跌宕自喜”也罢,“好玩”也罢,都属于点到为止的说法。领会者自去领会,不领会,或不愿领会的,便说了也白说。
⑦依我之见,历来颇受推崇的那些批判性极强的“革命”文章,多数是鲁迅先生只当好玩写写的,以中国的说法,叫做“游戏文章”,以后现代的说法,就叫做“写作的愉悦”——所谓“游戏”,所谓“愉悦”,直白的说法,可不就是“好玩”?文章的张力,是人格的张力;写作的维度,是人格的维度——激愤,同时放松;深刻,然而精通游戏;挑衅,却随时自嘲;批判,忽而话又说回来……鲁迅作文,就是这样的在玩自己人格的张力与维度。他的语气和风姿,哪里只是峻急锋利这一路?他会忽而淳厚沉郁,如他的回忆文字;忽而辛辣顽皮,如中年以后的杂文;忽而平实郑重,如涉学问或翻译;忽而苍老精辟,如《故事新编》;忽而温润出神,如《朝花夕拾》。而有一种异常绝望虚空的况味,几乎隐在他各时期的文字中,尤其是他的序、跋、题记、后记,以上那些反差极大的品质,会出人意料地糅杂在一起,难分难解。
⑧总之,我对鲁迅先生的个人评价,一则曰:好看,一则曰:好玩。
【1】结合你对鲁迅生平及性格的了解,说说第②段中加点的“不买账”是什么意思?
【2】文章第⑤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⑥段中的“刁”,属于贬义词褒用,根据你的理解,请用一个贴切的双音节褒义词来替换它。
【4】作者认为鲁迅的文章非常“好玩”,其实只是一种“点到为止的说法”。如果深入剖析的话,鲁迅文章的这种“好玩”,总是在对立中达成统一。请引用原文回答,这种对立统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5、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时钟对指南针说:“什么时侯你都指向南方,真是太固执了!”
指南针微笑着回答:“如果我像你一样不时地指向不同的方向,早就被人当垃圾扔掉了。”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