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吉林四平中考二模试卷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20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下列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索,说明个人恐怖主义手段并不是解决政治问题的良策

②俄国退出“一战”,大大削弱了同盟国一方的力量

③战场主要集中在亚洲,先后有30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④德国的投降宣告战争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A. ②③④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②④

2、14世纪以后,西欧城市和农村都出现了新的变化。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应填

   

A.手工行会

B.庄园经济

C.圈地运动

D.租地农场

3、叶挺将军曾评价万家岭战役为:“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永垂不朽。”这次战役发生在哪次大会战中(  )

A.徐州会战

B.太原会战

C.武汉会战

D.淞沪会战

4、德、意、日的法西斯独裁统治,是人类历史上最反动、最黑暗的统治。下列各项,与德、意、日三个国家法西斯上台都有关的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19291933年经济危机

C.罗斯福新政

D.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5、丕平建立的王朝是( )

A.墨洛温王朝

B.加洛林王朝

C.查理曼帝国

D.教皇国

6、鸦片战争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主要依据是( )

A.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漩涡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7、下表整理了我国境内早期人类部分考古成果,据此可以研究(     

时间

距今约70万-20万年

地点

周口店龙骨山

体貌特征

头部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能直立行走

生产生活

使用打制石器,采集狩猎;会使用火并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8、1984年,邓小平在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谈时指出:“就香港问题而言,三方面都能接受的只能是“一国两制’,允许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说明

A.“一国两制”是仅就香港问题提出的

B.“一国两制”吸收了历史上的成功经验

C.“一国两制”是实事求是的产物

D.香港的稳定取决于资本主义制度

9、三角贸易是以黑奴贸易为中心,把欧亚非美的整个商业和英国工业同国外市场都联结起来了。这反映了

A.罪恶的殖民活动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

B.没有黑奴贸易就没有世界市场的形成

C.非洲主导着欧亚非美之间的商业贸易

D.世界市场流通的商品主要是黑人奴隶

10、1945年8月,重庆的报刊发表社论,指出:“毛泽东来重庆,是中国的一件喜事,毛主席维系着中国目前和未来的历史和人民的幸福。”据此可知,人民对毛泽东重庆之行的期望是

A.精诚团结,共同北伐

B.谋求合作,联合抗日

C.争取民主,实现和平

D.建设重庆,促进发展

11、马克思说:俄国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在中国获得的好处都要多。十九世纪中期,俄国在中国获得的主要“好处”是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获取了中国大量赔款

D.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

12、“欧洲对欧洲以外的世界尤其是传说中的东方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他们的‘兴趣’在于对东方财富的向往和香料的依赖。”此评论认为,新航路的开辟是

A.东西方正式进行交流的开始

B.西欧国家对外进行殖民掠夺的开始

C.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D.整个世界连为一体的标志

13、图中第二次高峰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万隆会议的召开

D.中美关系的改善

 

14、公元前490年,波斯军队在雅典西北面的马拉松登陆。根据当时雅典的政治体制,作出应战决策的是

A.元老院

B.执政官

C.保民官

D.公民大会

15、阅读表格,导致中国共产党员构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工人

农民

其他

1927年4月

51%

30%

19%

1928年

10%

76%

14%

A.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互相呼应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开创

C.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D.红军胜利会师陕甘,长征结束

16、英国的宪章运动是人类的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其主要是为了争取( )

A. 普选权   B. 自由权   C. 财产权   D. 生命权

17、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先占领中国领土和获得战争赔款最多的国家分别是( )

A.英国、法国

B.英国、美国

C.俄国、日本

D.英国、日本

18、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指(   

A.日本偷袭珍珠港

B.莫斯科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战役

19、孙中山在评价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时说:“其勇锐之气,殊不可挡,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这里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二次革命

D.护国运动

20、20世纪30 年代初,一批东北作家流亡到关内各地,他们创作了许多描写东北遭到异国蹂躏的作品。这些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东北被日军占领

C.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 D.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毛泽东曾在他的名篇《沁园春•雪》一词中把“秦皇汉武”相提并论,但其实这两人虽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有一些特别不同的地方。

 

秦始皇

汉武帝

政治

(1)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2)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3)地方上,建立_____。

(1)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_____”

(2)建立刺史制度,强化监察制度。

文化

统一文字,把____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在长安兴办太学,教授儒家经典。

经济

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

思想

为禁锢人们的思想,实行“焚书坑儒”。

接受儒家学者_____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军事

北击匈奴,修长城(西起_____东到辽东)。

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22、秦灭六国以后还统一了文字,把____________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__________

2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技术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南地区的开发产生的深远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判断对错,并加以改正。

( )(1)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效果明显,到1927年,经济恢复到了战前水平。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农业的调整。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生产的控制和调节。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个体系确立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得以消除。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在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之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兵代表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武昌起义发生在_________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于__________年。

26、_____是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希腊神话特点_____;古希腊哲学家_____提出原子论。

27、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______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2月,______工人举行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28、______________》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9、_________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_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0、商业贸易的繁荣

(1)商业繁荣: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____和杭州。经商的时间不再受到限制,出现了早市和____。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____;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____

(2)海外贸易:广州、___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岸。朝廷____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加以管理。

(3)纸币出现:商贸的繁荣使货币交易量增长,市场上流通的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____前期,____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在中国近代史上,台湾和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回归——分离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台湾是哪一年被日本侵占去的?原因是什么?

(2)台湾又是什么时候回到祖国怀抱的?原因又是什么?

(3)今天,海峡两岸骨肉分离,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4)你有何感想?

32、中日关系的不断改善和发展,既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关系要如何做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33、请简要回答《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初中历史课程目标要求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包括……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观察下列历史地图,回答问题。

图一 北宋形势图

 

图二 南宋形势图

 

 

图三 元朝疆域图

 

1)图一中哪一事件后辽与北宋形成对峙局面?图二中山西在哪一政权的统治之下?

2)观察图三,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山西属于哪一机构管理?元朝管理西藏的机构是什么?这一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

3)从图一、图二到图三反映出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一、图二、图三所属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