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合肥中考三模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语序排列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①更重要的是它已经上升到文化、信仰理念的层面,是一种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生态文明观。

②“二十四节气”是鲜活的农耕指南,如“春不种,秋无收”“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等,依然是我们农业生产的重要坐标。

③“二十四节气”是千年智慧的结晶。

④它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关乎人们的日常生活。民间积累了大量的气象谚语、生活谚语,用来指导人们的生活

⑤民俗专家介绍,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

A.②④⑤①③

B.③⑤②④①

C.①②③④⑤

D.③①②④⑤

2、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老舍,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话剧《茶馆》 《龙须沟》等。

B.古人的年龄一般用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如“而立”指三十,“不惑”指四十,“耳顺”指五十。

C.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 《新月集》 《飞鸟集》,影响了冰心等一代中国文学先驱。

D.《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太空探索永无止境。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赓续载人航天精神,牢牢抓住战略 ,为航天强国建设注入更多创新力量。

②中国科技创新之火已成燎原之势,科研成果不断 ,体制机制、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一系列护航科技发展的关键系统不断得到完善提升。

③石油藏在仅有头发丝直径 1/270 大小的岩层缝隙里,在胜利油田,这样的页岩油不仅能被开采出来,而且多口油井实现高产,展现了良好的勘探开发

④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商品展示技术项目亚军罗丽萍说,从零起步到世赛夺牌,这里有她个人的刻苦努力,更有国家的 支持。

A.时机   涌现   前景   尽力

B.机遇   展现   愿景   尽力

C.机遇   涌现   前景   倾力

D.时机   展现   愿景   倾力

4、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红(yān)   目不遐接   怂恿   息凝神(píng)

B.窗(xuán)  珊珊来迟   瞬息   咄逼人(duō)

C.弱(léi)    如释重负   谰语   海市楼(shèn)

D.俯(gǎn)   察颜观色   凛冽   心有灵(xī)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代小说家施耐庵的《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B.猪八戒是《西游记》中深受人们喜爱的角色,他有很多缺点,但也不失忠勇和善良。

C.1926年,鲁迅先后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并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后更名为《朝花夕拾》。

D.《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悴(jiāo)  仿(shàn)  分(qí) 唏(xū)

B. 笑(nì)   菡(dàn) 斜(qǐ) 过(áo)

C. 时(shà) 浴(mù)   觉(xiù)  徘(huí)

D. (dì)   莲(péng)  告(dǎo)  粼(lín)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

A.确(záo) (suí (fèn) (tǎnɡ

B.红(yīn) 歌(lí 笑(shàn)  痛(chì)

C.澎(pài) (zhànɡ 异(chà  祷(qí

D.崎(qū  蓦然(mù (suì (miù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甲)、(乙)两个选文,回答文后各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炳烛夜读》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士别三日,即刮目相待:       (2)恐已矣:

【2】翻译下面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

【4】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请写出来。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这两首诗的题目中都有一个“闻”字,表明两首诗都是诗人有感而发的结果。诗人在抒发感情前都善于摄取生活中的景物作铺垫。李白的诗选取的是“杨花落尽”“子规啼叫”,李益的诗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任选一首诗的后两句进行赏析。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10、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在一些地区,当地工作人员挂上了防疫宣传标语横幅,以接地气的形式呼吁居民们做好防疫工作。

“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省小钱不戴口罩,花大钱卧床治病”“今天沾一口野味,明天去地府相会”“带病回乡不孝儿郎,传染爹娘丧尽天良”“出来聚会的是无耻之辈,一起打麻将的是亡命之徒”“串门就是互相残杀,聚会就是自寻短见”“老实在家防感染,丈人来了也得撵”……

(1)你是否赞同这些标语?说说理由。

(2)请拟写一条疫情防控的标语。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11、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

(2)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

(3)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

(4)子曰: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

(5)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

(6)《雁门太守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将士们以死报国的坚定决心。

 

六、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12、班级学习小组准备开展“名著联读”探究性学习活动,并找到相关作品,确定探究点。请任选一组,结合名著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备选书目:A.《格列佛游记》   B.《儒林外史》   C.《围城》   D.《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E.《聊斋志异》   F.《西游记》

联读名著

探究点

我的理解

第一组:《西游记》和《格列佛游记》

中西文学艺术特征

(3)我会选择第( )组,我的理解是_______

第二组:《儒林外史》和《格列佛游记》

赏析夸张、讽刺手法

第三组:(1)《____》和《____

(2)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3、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下列小题。

谁是你的重要他人

毕淑敏

①她是我的音乐老师,那时很年轻,梳着长长的大辫子,有两个很深的酒窝,笑起来十分清丽。学校组织“红五月”歌咏比赛,最被看好的是男女声小合唱,音乐老师亲任指挥。我很荣幸被选中。

②有一天练歌的时候,长辫子音乐老师,突然把指挥棒一丢,一个箭步从台上跳下来,侧着耳朵,走到队伍里,歪着脖子听我们唱歌。大家一看老师这么重视,唱得就格外起劲。长辫子老师铁青着脸转了一圈儿,最后走到我面前,做了一个斩钉截铁的手势,整个队伍瞬间安静下来。她叉着腰,一字一顿地说,毕淑敏,我在指挥台上总听到一个人跑调儿,不知是谁。现在总算找出来了,原来就是你!现在,我把你除名了!

③我木木地站在那里,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我灰溜溜地挪出队伍,羞愧难当地走出教室。

④三天后,我正在操场上练球,小合唱队的一个女生气喘吁吁地跑来说,毕淑敏,原来你在这里!音乐老师到处找你呢!

⑤从操场到音乐教室那几分钟路程,我内心充满了幸福和憧憬。走到音乐教室,长辫子老师不耐烦地说,你小小年纪,怎么就长了这么高的个子?!

⑥我听出话中的谴责之意,不由自主地就弓了脖子塌了腰。从此,这个姿势贯穿了我整个少年和青年时代。

⑦老师的怒气显然还没发泄完,她说,你个子这么高,站在队列中间,你跑调走了,我还得让另外一个男生也下去,声部才平衡。小合唱本来就没有几个人,队伍一下子短了半截,这还怎么唱?现找这么高个子的女生,合上大家的节奏,哪那么容易?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法子了……毕淑敏,你听好,从现在开始,你只能干张嘴,绝不可以发出任何声音!说完,她还害怕我领会不到位,伸出细长的食指,笔直地挡在我的嘴唇间。

⑧我好半天才明白了长辫子老师的禁令,让我做一个只张嘴不出声的木头人。在无言的委屈中,我默默地站到了队伍之中,从此随着器乐的节奏,口形翕动,却不能发出任何声音……

⑨在那以后几十年的岁月中,长辫子老师那竖起的食指,如同一道符咒,锁住了我的咽喉。禁令铺张蔓延,到了凡是需要用嗓子的时候,我就忐忑不安,逃避退缩。我不但再也没有唱过歌,就连当众演讲和出席会议做必要的发言,也是能躲就躲,找出种种理由推脱搪塞。有人以为这是我的倨傲和轻慢,甚至是失礼,只有我自己才知道,是内心深处不可言喻的恐惧在作祟。

⑩直到有一天,我在做“谁是你的重要他人”这个游戏时,写下了一系列对我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之后,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长辫子音乐老师那有着美丽的酒窝却像铁板一样森严的面颊,一阵战栗滚过心头。于是我知道了,她是我的“重要他人”。虽然我已忘却了她的名字,虽然今天的我以一个成人的智力,已能明白她当时的用意和苦衷,但我无法抹去她在一个少年心中留下的惨痛记忆。

我们的某些性格和反应模式,由于这些“重要他人”的影响,而被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童年的记忆无法改写,但对一个成年人来说,却可以循着“重要他人”这条缆绳重新梳理,重新审视我们的规则和模式。如果它是合理的,就把它变成金色的风帆;如果它是晦暗的荆棘,就用成熟有力的双手把它粉碎。

当我把这一切想清楚之后,一个轻松畅快的我,从符咒之下解放了出来。从那一天开始,我可以唱歌了,也可以面对众人讲话而不胆战心惊了。从那一天开始,我宽恕了我的长辫子老师,并把这段经历讲给其他老师听,希望他们谨慎小心地面对孩子稚弱的心灵。

【1】请用简洁的语言,把“我”参加小合唱活动的心理变化过程补充完整。

①被选中参加小合唱,“我”感到荣幸→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2】请从词语的含义和作用的角度,比较分析下面两句话中加点词语的异同。

①我听出话中的谴责之意,不由自主地就弓了脖子塌了腰。

②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长辫子音乐老师那有着美丽的酒窝却像铁板一样森严的面颊。

【3】本文的人物描写采用了多种方法,请以第②段为例进行简要赏析。(写出两种即可)

【4】请说说题目“谁是你的重要他人”的作用。

【5】结合全文,请谈谈你对第段画线句的理解。

如果它是合理的,就把它变成金色的风帆;如果它是晦暗的荆棘,就用成熟有力的双手把它粉碎。

14、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较真儿

①爹脾气倔,加上当了一辈子木匠,干啥都较真儿。

②小时候,常听爹背诵他小时学过的课文。有一篇写长城的,其中有两句:山海关前多景致,八达岭上好风光。我问爹八达岭是啥,他说是一座山岭,在北京。离天安门多远?我问。爹答不上来。过了几天,他告诉我,八达岭在北京西北边,离天安门有140里路。为这事,他专门去问了刚从北京回来的邻居四哥。

③爹常挂在嘴边的口头语是:丁是丁,卯是卯,木匠手中的尺子是‘规矩’,差一分一厘,就是胡来。1959年,邻村的李木匠到北京建人民大会堂回来,梦到他家打听人民大会堂的规模,知道了人民大会堂柱子的直径是1.5米。

④他又问:天安门门洞有多长?

⑤李木匠说:30来米吧。”“到底三十几米?爹又问。

你管那么多干吗!难道你还要建一座天安门?爹的较真儿碰了壁。

⑦1996年深秋,我把爹娘接到北京游览,爹总算有机会对关心的事较真儿了。

⑧爹娘晚9点到北京,第二天就去逛颐和园。我们从朝阳门出了地铁站。上了车,爹告诉娘,出地铁站的台阶是96级。这是他一步一步数过的。

⑨在颐和园,娘悄悄问我:毛主席住哪间屋?

⑩这话被爹听到了,他较真儿起来:"这叫颐和园,是慈禧太后的别墅。毛主席住在中南海。

爹跟娘较真儿没用,娘只知道毛主席住在北京。

第二天,等娘在毛主席纪念堂唸仰过毛主席遗容后,就去了天安门。爹一个一个地数城门上的门钉, 又量了量门的宽度和厚度,然后开始用拐杖一下一下量天安门城楼的门洞长度。他一边量,一边报数。游人看见一个老头子在量天安门,觉得好奇,便聚拢过来看,许多人还帮爹报数。

爹:1、2、3……

游人们喊:4、5, 6……

量完了,爹满意地说:43米长,我终于弄明白了!回去谁要再乱说,我就告诉他,我亲自量过!

在故宫太和殿前,爹娘合抱殿前的大柱子,看究竟有多粗。第三天游览长城时,他又用步董两个烽火台之间的距离,用手量长城砖的长宽厚度。当了一辈子木匠的爹,手指、胳膊、拐杖甚至眼睛都能量出精确的尺度。

爹较真儿的事,在第六天达到高潮。要离京回山东了,在招待所柜台结账时,爹说应该多交5块钱,服务员和值班经理不解。

爹说:我不小心把一个茶杯碰到地上了,虽说没打破,茶杯却裂了一条纹,说不定哪天就要破。我看过住房须知,杯子标价5元,所以要照价赔偿。

值班经理听老人这么一说,十分感动:“老人家,就别赔了!有您这句话就行了!

爹说:招待所的‘须知’就是‘规矩’,这就像俺当木匠用的尺子一样,无规矩,不成方圆,俺一辈子都认这个死理。

值班经理竖起大拇指,用地道的北京话说:老人家,您真较真儿啊!

出了门,娘用“挖苦的口气笑着对爹说:没想到你小气了一辈子,今天倒大方了。

爹急了,说:那是在家,这是在哪儿?咱丢人不能丢在北京!

(文/焦波)

【1】概括文中表现爹“较真”的事件。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第段画直线的句子。

【4】结尾段中,爹又“急”又“吼”的原因是什么?这个句子表达了爹怎样的情感?

【5】你认为人是否应该“较真”?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得抄写原文,不超出所给字格)

八、作文(共1题,共 5分)

15、作文。

四季流转,在忙碌的日子里,春夏秋冬匆匆而过,我们在时光的飞逝中慢慢蜕变。于是我们开始寻找青春的记忆,想挽留那些还来不及怀念就要被纪念的梦想、青涩、欢笑、泪水、疲惫和灿烂,然后去一一印证成长的年轮。

请以“寻找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充实,有真情实感,不套写抄袭;③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④文体自定,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