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作品人物情节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林冲—倒拔垂杨柳
B. 《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智救“星期五”
C. 《骆驼祥子》—祥子—拉车北平城
D. 《穆斯林的葬礼》—韩子奇—携宝赴英国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读书多的人知识______,______,谈吐和待人处事能够恰到好处,深受人们的喜欢;读书少的人知识浅薄,______,说话待人方面有时会存在______,对事物的认识度也不高。
A.富饶 高瞻远瞩 鼠目寸光 瑕疵
B.渊博 明察秋毫 孤陋寡闻 污点
C.渊博 高瞻远瞩 孤陋寡闻 瑕疵
D.富饶 明察秋毫 鼠目寸光 污点
3、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法国作家法布尔穷尽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用散文的笔调,幽默风趣的语言,以人性观照虫性,描绘了昆虫世界的巨幅画卷。
B.吴敬梓《儒林外史》在讽刺丑恶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些正面的人物形象,如王冕、杜少卿、匡超人、虞育德等,寄托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C.《红星照耀中国》客观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首次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D.《骆驼祥子》描写了一个出生在农村的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4、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消耗 懒惰 怅然 畏罪潜逃
B. 虐待 叮嘱 原委 大相径庭
C. 鹦鹉 温训 滑翔 提心吊胆
D. 柠檬 羞怯 禁锢 怪诞不经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中美两国在经贸问题上有分歧,但“合作共赢”应是双方追求的目标。
B. 听闻你家小儿在书法竞赛中发挥出色,获得大奖,我们特来表示祝贺。
C. 元宵夜,枣阳万象城灯火辉煌,人声鼎沸,热闹极了。
D. “工匠精神”要求我们,把追求极致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贯穿于工作的始终。
6、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嘹亮 镶嵌 枯躁 人声鼎沸
B.啄食 花蒂 蝉蜕 小心翼翼
C.贪婪 狭隘 废嘘 刨根问底
D.惩戒 虐待 篷松 杞人忧天
7、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郭相扶将(外城)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同“耶”,语气词)
B.蒙辞以军中多务(用) 雄兔脚扑朔(动弹)
C.愿驰千里足(愿意) 肃遂拜蒙母(于是、就)
D.赏赐百千强(有余)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历史)
8、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衡乃穿壁引其光(引来)
B.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补偿)
C.主人怪问衡(感到奇怪)
D.资给以书(资助)
【2】请用“/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
【3】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匡衡是个怎样的人。
9、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触景生情的写景诗,在春夏之交,作者停舟北固山下,眼望长江两岸的风景,抒发思乡的愁绪,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B.开头两句点明题意,“客路”与“行舟”暗含着诗人旅居在外,神驰故里的飘泊情思,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C.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其中“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写出春潮涌涨,江水浩荡的壮观景象,为下联描写做了铺垫。
D.颈联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拟人化语言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感,蕴含一种自然的理趣。
【2】人们经常引用诗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形容中华民族所处的这个伟大时代。你认为这样引用恰当吗?请说明理由。
10、综合性学习。
在我国,“悌”文化源远流长。请你参加“弘扬‘悌’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
(追踪溯源)
(1)“悌”为形声字,从心,弟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中的“悌”取其本义: 。“皇帝大孝,慈祥悌友”中“悌友”的意思是 。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悌”文化的思想内涵。
①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弟子规》)
②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也。(《论语·学而》)
③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悌”行天下)
(3)班级举办“悌”文化故事会,请你列举一个古代的传统故事(只写出故事名字即可)。
11、请分别与出一句描绘春花、春草、春风、春雨的诗句。
(1)春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简·爱》中,简·爱因何事被关在了恐怖的红房子里面,出来以后发生了何事?
13、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别欺负最爱你的那个人
①他又一次坐上了这趟回家的夜行列车。
②他的座位对面坐着父子俩,从上车起,少年就和父亲闹着别扭。那父亲脾气极好,也不急躁,极有耐心地哄劝。少年嘟着嘴不理,脸上是厌烦。列车快停靠站时,父亲又急步向外走去,准备下车给儿子买吃的东西。他对少年说:“你父亲真好。”
③少年看了一眼他,不说话。 他忍不住继续说:“小伙子,别欺负爱你的那个人。”本来是随口说的一句话,说完,他的心却倏地疼了起来。
④别欺负最爱你的那个人——他忽然觉着这句话其实是对多年前的自己说的!在他过往的青春岁月里,他曾翻来覆去地伤害最疼爱他的人,而那人即使伤心到心碎,也停不下爱他的脚步。那人,就是他的父亲。
⑤他幼年丧母,父亲在电器厂做工,每天夜里12点多才下班。但每天刚蒙蒙亮,小巷深处一响起卖牛奶的敲梆声,父亲就会立即拿起缸子,轻手轻脚下楼,为他打上半斤新鲜的牛奶。每当他捧起碗把牛奶喝完,父亲总会拿毛巾为他擦净嘴角的奶渍,喜滋滋地说:“俺小嘉肯定能长高个儿。”
⑥那淳香的牛奶滋养了他的生命,贯穿了他整个童年、少年的快乐时光,可是他从没有用心注意过父亲困倦的双眼,疲累的身体和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旧外套。
⑦读初中后,他的身高果然向上猛蹿了很多,只是处在青春期的他,极度叛逆,尤其是迷上网络游戏后,学习一落千丈,和父亲的话也少了许多。看他荒废学业痴迷游戏,父亲打过骂过也求过他,但他不为所动。高考前,他还是一如既往地上网。父亲找到他,拉着他回家。他愤怒地冲父亲喊:“回家我也不学!” 父亲的脚步趔趄了两下,站在昏黄的路灯下回头看他,嘴唇气得发抖,眼中满是无助和绝望。
⑧高考,他毫无悬念地落榜了。父亲送他到省城高中复读。但他的心思仍不在学习上,常找借口向亲戚要钱上网。在穿着打扮上,他留最酷的发型,非名牌不穿;省城到家只三个小时的车程,每次也是必坐动车。一次他和同学因为一点小事动起手来,老师斥责他,他和老师吵。那天下午,父亲被通知来到学校时,一脸的惶恐不安,额头上沾满细密的汗珠,不停地跟在老师身后赔笑脸,说好话。
⑨看他毫不在乎,父亲气得颤声问:“小嘉,如果将来你的孩子这样气你,你会怎样?会不会像我一样难受?!”他像个胜利者,头发一甩,没心没肺地说:“我不结婚,不要孩子,他气不着我!”父亲怒不可遏地拿起身边的扫帚要打他,他脖子一伸:“给,你打!”父亲举起的手在空中晃了晃,最终又无奈地放下。
⑩他哪里知道,父亲的心在滴血。他把父亲的心伤成一片片的。
⑪他复读了两年,也让父亲失望了两年。看他不思进取,父亲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送他到国外读大学。父亲花了毕生的积蓄,卖了还没有住进的新房,才凑够他去韩国读书的费用。
⑫有一天晚上,姑姑陪父亲一起回家。他在卧室睡觉没有开灯,他们以为他没有在家。“天这么晚了,你坐在楼下干啥?”姑姑问。“没啥,就是想静一静。”父亲说。“是不是后悔送小嘉上学了?现在后悔还来得及,别让这钱打了水漂。”“没后悔,兴许……出去锻炼锻炼,他能学好。只要他有学好的可能,我就不怕这钱打水漂。”
⑬那晚,他很久没有睡着,第一次认真思考父亲的话。
⑭异国4年,离开了父亲温暖的怀抱,他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对生活,对父亲,对爱,他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感悟。毕业后,他在北京一家韩资企业工作,每天就像一只旋转的陀螺,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才能跟上快节奏的生活。不知什么时候,他变得越来越像父亲,处处精打细算,每次回家,为了节省80元的路费,他宁愿坐夜班车回家。
⑮人生的经历让他成长。当他尝过生活百味,才终于明白父亲的爱。他们曾有过8年的战役,最终父亲用不离不弃的爱挽救了他。他深深地知道,在未来的岁月里,他要做的就是成为最疼父亲的那个人,就像父亲当年爱他一样。
(1)通读全文,父亲用哪些“不离不弃的爱”“挽救了他”?请分点作简要概括。
(2)结合语境,品味下面的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但每天天刚蒙蒙亮,小巷深处一响起卖牛奶的敲梆声,父亲就会立即拿起缸子,轻手轻脚下楼,为他打上半斤新鲜的牛奶。(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在穿着打扮上,他留最酷的发型,非名牌不穿;省城到家只三个小时的车程,每次也是必坐动车。(这段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第⑬段中写道:“那晚,他很久没有睡着……”“他”为什么没有睡着?请你写一段话来描述“他”那时的心里活动,字数不超过50个字。
(4)为什么全文不用第一人称,却用“他”来写自己?
(5)对于本文所说的“别欺负最爱你的那个人”,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或体验谈谈想法。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只飞在深秋的蜜蜂
①天气骤然变冷了,一只孤独的蜜蜂栖在窗台上。它一动也不动,一副冻僵了的样子。我推开窗户,原想室内的暖意,一定会将它吸引进来。可是它仍无动于衷,只是微微地翘了两下翅膀,而后吃力地朝远方飞去。
②我猜想,它应该是一只迷失了方向的流浪蜂。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季节,它竟拒绝了一丝温暖的慰藉,毅然选择了远行。
③一只蜜蜂飞过,竟悄然唤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④很多年前,在我居住的村前,有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槐树林。每当到了五月槐花盛开的时节,远远望去,那片槐树林犹如一座座延绵起伏的雪山似的,浓郁的花香,溢满了整个天空。
⑤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些从异乡赶来的放蜂人,在槐树林旁边搭起一个个小帐篷。那一排排蜂箱的四周,被舞动的群蜂围裹着,宛如一团团漂浮的彩云。那些蜜蜂们总是不知疲倦地飞进飞出,忙碌着采集花蜜。
⑥当时,尽管我对那些蜂箱充满了好奇,可是嗡嗡嘤嘤的蜂群却令我望而生畏,只能远远地观望。有一次,淘气的我为了探究蜜蜂是如何采蜜的,竟然用柳条去扑打那些落在野花上的蜜蜂。我的野蛮举动,被一位放蜂的老人发现了。他疾步赶过来,狠狠地呵斥了我一顿。之后,他蹲下身,捡起一只奄奄一息的蜜蜂放在手心。他的眼神溢满怜惜。过了许久,放蜂老人才把目光从那只蜜蜂的身上移开。他看着我,说话的声音轻了很多,“孩子,你看它们活得多么不容易啊。”我听了之后,惭愧地低下了头。但一直令我感到不解的是,放蜂老人养着数不清的蜜蜂,为什么会因为一只蜜蜂的意外死亡而伤心呢?这个谜,就像放蜂老人那充满怜惜的眼神,在我的内心久久挥之不去。
⑦后来,村前的那片槐树林被人们砍伐殆尽,只剩下一片光秃秃的盐滩和纵横交错的沟壑。从此,再也见不到那些远道而来放蜂的异乡人。
⑧去年初夏的一天,我和几位朋友一起到十梅庵森林公园观赏槐花。在山脚下,我们遇见一位放蜂的中年男子。当时,有几只蜜蜂不慎飞落到帐篷附近的一个小水洼里。他正手持一根竹篾,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捞上来。然后,他将那几只蜜蜂放在手掌上,用嘴将沾在它们翅膀上的水渍吹掉。
⑨我在一旁看见了,有些不解地说:“你不怕被它们蛰伤吗?”他憨厚地一笑,而后幽默地说:“应该是它们害怕呀!你看,它们辛辛苦苦积攒的口粮,不是都被我剥夺了。”
⑩随后,我与他攀谈起来。原来蜜蜂们虽然酿出了甘甜的蜜液,可是大多时候它们食用的却是兑了少许蜜液的清水。然而,它们从来不因此抱怨和偷懒。每一只蜜蜂在每一天都会尽心尽力的采蜜,一直到它们生命的终结。
⑪放蜂人一年四季大都在外面奔波,一路追赶花期。有时候因为走得仓促,总会有些外出采蜜的蜜蜂,变成无家可归的流浪蜂。
⑫从此,那些流浪蜂一边艰难地活着,一边为寻找家园做着徒劳的努力。最终大都暴尸野外。它们的牺牲,只有放蜂人知道。因此,每一只蜜蜂都值得放蜂人爱惜。在守着它们的时候,放蜂人尽力不让每一个小生命受到伤害。
⑬他说到这儿的时候,轻轻一拍抬手,将那几只翅膀已被吹干的蜜蜂放飞出去。他看着那几只小生灵,欢快地融入到前方的蜂群里,脸上露出舒心的笑容。
⑭他的神情,蓦然使我联想起许多年前那位放蜂的老人。刹那间,曾经压在我心里的谜团,悄然释放……
⑮此刻,已经从回忆中走出的我,凝视着那一只流浪蜂飞去的方向,心头则充溢着一种久违的感动。它能否穿越这漫长的寒意,寻找到花香四溢的家园?
(作者:矫友田,文章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 | 事件 | “我”对蜜蜂和放蜂人的态度 |
很多年前 | 老人批评“我”扑打蜜蜂 | ① |
去年初夏 | ② | 谜团解开,敬佩,爱惜 |
现在 | 看到一只飞在深秋的蜂 | ③ |
【2】有人认为文章第⑦段内容与文章中心无关,可以删去,你怎么认为?请说明理由。
【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结尾段中“久违的感动”有哪几层含义?
15、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1)材料作文
“分享阳光,分担风雨。”这是中央电视二台天气预报栏目的广告语,这句话耐人寻味。在你的经历中,有没有亲人、师友和你“分享阳光,分担风雨”?
请将自己的感想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自拟题目,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2)命题作文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可能会通往风景幽美的地方。“曲径”尽头,尽显幽静;回转之间,可见大美。
请以“曲径通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立意自定,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