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好家风的形成是漫长的,不可能一气呵成。
B.为促进5G网络的发展,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实现微小基站的建设与宏基站齐头并进。
C.春季运动会即将举行,同学们一个个蠢蠢欲动,决心为班级争光。
D.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这首叙事诗,形象地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反映了中唐以后统治者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流露出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诗的第一节写卖炭翁劳苦悲惨的生活,前四句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第二节写“宫使”对卖炭翁的掠夺。前四句主要描绘“宫使”横行霸道的丑恶行径。
C.“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一句,是对卖炭翁肖像精炼传神的描绘,一位白发苍苍、满脸尘灰、双手污黑的老翁站在眼前,让人感受到环境的恶劣。
D.“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但他却“愿天寒”。这一极度反常、扭曲的矛盾心理,实则真实地反映出卖炭翁的悲惨境遇。产生了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
E.“翩翩”两字形象地写出了“宫使”风度翩翩的神态,“把”“称”“叱”“牵”等一连串的动作,生动地刻画出“宫使”蛮不讲理、霸道凶残的面目。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全市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力度的大小是成功的关键。
B.近年来,我国的教育界同仁就如何培养学生情商的问题公布了许多有益的见解。
C.由于电影《长津湖》讲述了一个志愿军奋勇杀敌的感人故事,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D.袁隆平爷爷成功研究出杂交水稻,为我国农业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杰出贡献。
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影响下,中亚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经济发展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增长点。
B. 无人超市、自动驾驶、机器“诗人”……不知不觉间,这些颇具科技感的事物正褪去神秘色彩,进入现实生活。
C. 当诗词和最朴实的生活结合起来的时候,才格外美妙,使我们的人生充满诗意。
D. 所有学校都要关爱留守儿童,利用一切契机激励他们,锻炼他们,培养他们自立自强。
5、选出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在那儿他受尽了凌辱,所以他憎恨那些欺压穷人的店老板;厌恶那些花天酒地的有钱人。
B.保尔解救过冬妮娅,她喜欢他“热情和倔强”的性格,他们都感受到了朦胧的爱情。
C.保尔在战场上还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宣传员。他特别喜欢读《牛蛇》、《斯巴达克斯》等作品,经常给战友们朗读或讲故事。
D.在海滨疗养时,他偶然认识了女民工加莉亚并相爱。保尔一边不断地帮助加莉亚进步,一边开始顽强地学习,增强写作的本领。
6、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科学家描绘出大豆最全基因图谱,此成果可以更好地提升分子育种实验。
B.“云毕业典礼”上,校长的谆谆教诲使即将踏上人生新征途的我们明确了方向。
C.三个欧洲国家通讯公司的技术人员对中国5G网络的传输方式产生了浓厚兴趣。
D.这种新型疫苗的接种对象是为胰岛功能容易受损的人群而研制的特效药物。
7、下列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电,新闻电头的简称,新闻电头是说明消息来源的短语。一般用来说明新闻稿件发出的单位、地点和时间。
B.“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公祭,政府或公共团体为向英灵、逝者表示致敬、缅怀、哀悼所举行的祭奠,赞扬亡者的伟大功迹与贡献以及对亡者的追思。
C.“掌故颇为熟悉的了”:掌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官员的官名。后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传说或故事。这里指学校里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八句四联,其中颔联颈联要求上下两句对仗,全诗要求压一个韵,第二、四、八句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就是一首七言律诗。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2分)
【甲文】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文】
唐雎说信陵君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军,存赵国。赵王自效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效迎,卒然①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②。”
注释:①卒然:同“猝”,突然。②无忌:即信陵君,魏无忌,魏昭王之子。谨受教:真诚地领受教诲。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亦免冠徒跣 ( ) (2)休祲降于天( )
(3)唐雎说信陵君( ) (4)破秦人,存赵国( )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2分)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
B.与臣而将四矣 不可得而知也
C.秦王怫然怒 卒然见赵王
D.休祲降于天 人之有德于我也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2)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4】 两文在人物刻画上都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你结合乙文分析其作用。(2分)
9、《天净沙•秋思》元曲赏析
【1】曲中与“夕阳”相呼应的是: ,与“天涯”相呼应的是:
【2】这首小令以白描的手法,烘托出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
10、语文综合性学习。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确,不论是家事,国事,还是天下事,我们青少年一代都应了解关心,因为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班上准备举行“天下国家,爱我中华”的综合性活动,请你参与。
(1)根据划线内容,补充下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次活动已设计了一些活动方式,请你再设计两个:
A.爱国人物故事会
B.爱国名言展示会
C.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
(3)假设老师安排你邀请家长参加,你回家后打算怎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同学说,中国能数千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我们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他举了一个“世界和平女神像”的例子。
(A)世界和平女神像高10米,重16吨,用不锈钢制作。(B)中国雕塑家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坐落在诺受底登陆战场遗址。(C)她那手拿绸带颤抖的双臂,一前一后的舒展着,高举的左手上一只和平鸽展翅欲飞。(D)在微风中展开的飘带与女神的双臂迹为一体,逃远望去,好似中国的“中”字、和平的“平”字,又像英文单词 WORLD(世界)的第一个字母“w”和 VICTORY(胜利)的第一个字母“v”。
①这段文字语序不合理,应把_______句和_______句的位置调换一下。
②文段中(C)句用词不当,可把“______”改为“______”。
11、阅读下面文字,运用积累的古诗文填空。
阅读古诗词,我们可以通过意象把握情感,如“但愿人长久,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月”寄托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边秋一雁声”中借“雁”渲染气氛,引发思念;“春蚕到死丝方尽,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春蚕自缚,蜡烛自煎,写出对爱情的至死不渝。
阅读古诗词,我们可以通过直抒胸臆的词把握情感。如“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古惟留楚客悲”中的“悲”,暗寓了诗人迁谪的悲苦;“一上高城万里愁,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愁”抒发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阅读古诗词,我们还可以通过典故把握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运用姜太公钓鱼和伊尹梦日的典故,表达诗人对贤主明君和实现自己抱负的渴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用向秀思旧和王质烂柯的典故,表达对新旧凋零,人事全非的怅惘。
12、名著阅读。
(1)下面关于《骆驼祥子》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作品围绕着祥子的最大梦想,写他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突出当时社会人民的困难生活。
B、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曹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
C、小福子是祥子最后的精神寄托,但当小福子上吊自杀后,祥子开始变得麻木、自私,逐渐成为一个无恶不作的人。
D、虎妞是老舍精心设计的一个人物,作者对她的态度既同情又批判。
(2)有人说:假如曹先生能及时回京,虎妞不死,小福子不死,祥子就不会走向堕落。你同意吗?请结合小说谈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1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猫的本事
周涛
①在农村,猫的重大作用和高超本事被发现、观赏,而且分别以正剧、喜剧和暴行三种形式演出。
②第一次,我家的猫成功地扮演了正面英雄的形象。那是个美妙的黄昏,我们全家坐在土炕上闲聊,而猫,蜷卧在广阔土炕的一隅昏昏沉睡。然而在这种美妙的时候却有一种不美妙的东西悄悄蠕动:一只老鼠,正顺着土墙根悄悄回洞。洞就在墙角,那鼠,已经离洞口不远了。
③急得我们直喊:“猫! 老鼠——”全忘了猫听不懂人的语言,而老鼠听见喊声就会逃得更快。
④不过,喊声还是惊醒了猫。它稀里糊涂地東张西望,等它看见时,那只老鼠眼看着已经到洞口了。谁也没料到,猫就是猫,它从土炕的一隅到墙角的鼠洞,必须跨越横七竖八的我们这些人杂乱摆放的腿,必须在老鼠全身钻入洞口的一瞬间扑出一丈开外。这太难了,但是它奇迹般地实现了。它犹如一道闪电,用右前爪把完全入洞的老鼠给掏了出来!
⑤有趣的是,没过两天,我又目睹了一次这只猫逮老鼠时上演的滑稽戏,它像个小丑,简直可以说是笨透了。
⑥那天,一只老鼠在面柜附近折腾,弄出了声响。猫听见了,绕着面柜底又堵又掏,像和老鼠捉迷藏。结果,那老鼠爬上面柜,不小心,掉进面柜里。花猫不知道,还在下面费精神。父亲着了急,把猫抱到面柜上。花猫很固执,坚信老鼠还在柜底,又跳下去寻。
⑦父亲又把猫抱上去,它还想往下跳。如此几次,终于,面柜里的老鼠白乎乎地一动,它看见了,扑下去咬住,弄得满身面粉,像掉进了石灰里……惹得我们哈哈大笑。
⑧我家的房檐上有一个野鸽子搭的窝,不算很高。
⑨花猫常在屋檐下仰看,然而它这个“特警队员”对付不了“空军基地”,无奈之下,渐渐习以为常。一天中午,我只是想逗逗那猫,馋馋它,就把—根粗木柱斜架在墙上,故意离那鸽巢很远,我估计它够不着。
⑩它像是打招呼征求我的意见似的,仰起脸朝我可怜地叫了两声,就立即行动起来,抓住木柱,像杂技演员一样,爬上了顶端。
⑾它从柱顶上立起来,前爪抓着土墙,像美国职业男篮队员双手扣篮那样,--耸而起,两只前爪抓住鸽巢,凌空悬在下面。它双目闪耀出果决、勇猛、精神抖擞的杀气和置一切危险于度外的野蛮!
⑿它用一只前爪抓紧鸽巢,吊住悬空的身体,腾出另一只前爪来,伸进巢里,掏出一只羽翼未丰的小鸽子,然后放进嘴里,咬住;翻身跃向柱顶,沿着木柱,下到地面,呜呜地叫着,在墙角吃起来。
⒀我后悔莫及,暴行已经成了恶果。
⒁结论:不能小看猫。猫虽然是温驯的、可爱的奴仆,可它却是老鼠的克星,鸽子和平生活的破坏者。它的兽性一旦发挥出来,本事惊人。
【1】文中叙写猫以正剧、喜剧和暴行三种形式演出,“我”的情感或态度分别是怎样的?
【2】第一自然段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联系上下文思考,文中第二段写道:“而猫,蜷卧在广阔土炕的一隅昏昏沉睡。”有什么用意?
【4】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5】细品文章最后一段,简要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猫的本领。
14、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小题。
精神栖身于茅屋
周国平
如果你爱读人物传记,你就会发现,许多优秀人物生前都非常贫困。最著名的印象派画家凡·高,现在他的一幅画已经卖到了几千万美元,可是,他活着时,他的一张画连一餐饭钱也换不到,经常挨饿,一生穷困潦倒。要论家境,他的家族几乎控制着全欧洲的美术市场。作为一名画家,他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可以像那些平庸画家那样迎合时尚以谋利,成为一个富翁,但他不屑于这么做。他说,他不可能把他唯一的生命耗费在给非常愚蠢的人画非常蹩脚的画上面,做艺术家并不意味着靠卖画挣钱,而是要去发现一个未被发现的新世界。
另一个荷兰人斯宾诺莎是名垂史册的大哲学家,他为了保持思想的自由,宁可靠磨镜片的收入维持最简单的生活,谢绝了海德堡大学以不触犯宗教为前提要他去当教授的聘请。
我并不提倡苦行僧哲学。事实上,人的肉体需要是很有限的,无非是温饱,超于此的便是奢侈,而人要奢侈起来却是没有尽头的。你本来习惯于骑自行车,不觉得有什么欠缺,可是,当你看到周围不少人开上了汽车,你就会觉得你缺汽车,有必要也买一辆。富了还想更富,事实上也必定有人比你富,于是你永远不会满足,不得不去挣越来越多的钱。这样,赚钱便成了你人生的唯一目的。即使你是画家,你哪里还顾得上真正的艺术追求?即使你是学者,你哪里还会在乎科学的良心?
所以,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简朴的生活方式,目的就是不当物质欲望的奴隶,追求精神的富有。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得好,“自由人以茅屋为居室,奴隶才在大理石和黄金下栖身”;柏拉图也说:“胸中有黄金的人是不需要住在黄金屋顶下面的。”我非常喜欢关于苏格拉底的一个传说,这位被尊称为“师中之师”的哲人在雅典市场上闲逛,看了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呵!”的确,一个追求精神财富的人必定淡然于物质的奢华,而一个人如果安于简朴的生活,他即使不是哲学家,也离哲学家不远了。
(选自《周国平文集》,有删改)
【1】请用文中的一句话解释“精神栖身于茅屋”的含义。
【2】请结合文章,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加点内容的理解。
这位被尊为“师中之师”的哲人在雅典市场上闲逛,看了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呵!”
【3】文章结尾说“一个人如果安于简朴的生活,他即使不是哲学家,也离哲学家不远了”该如何理解?请作简要回答。
【4】中国也有许多栖身于“茅屋”而追求精神自由和富足的人,他们连同他们的文学作品被传为佳话,请你任举一例,并简要说明。(注:需写出人物及作品名称并简要说明)
【5】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一个人应该如何保持精神的富有。
15、作文。
《小王子》中有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的人记得。”这些少数的成年人依然用孩子般的目光去观看美好的世界,他们富于想象、童心未泯、单纯率真、不计功利,生命于他们而言,真是一件赏心乐事。
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一个“孩子般的成年人”?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
要求:不少于600字:不得套作、抄袭: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